成语

倾柯卫足的意思

qīngwèi

倾柯卫足



拼音qīng kē wèi zú

注音ㄑ一ㄥ ㄎㄜ ㄨㄟˋ ㄗㄨˊ

解释《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后因以“倾柯卫足”指善于保护自己。

出处《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例子《梁书·刘孝绰传》:“臣不能衔珠避颠,倾柯卫足,以兹疏幸,与物多忤。”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倾柯卫足是中性词。

繁体傾柯衛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XDM  仓颉  OPMO  郑码  NRGO  四角  21282  结构  左右电码  0282  区位  3967  统一码  503E  笔顺  ノ丨一フ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倾(傾)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斜,歪:倾斜。倾侧。倾塌。倾圮。倾跌。

⒉ 趋向:倾向。倾心。倾慕。倾注。左倾。右倾。

⒊ 倒塌:倾颓。倾覆。倾轧(  )(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⒋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倾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倾盆大雨。倾城。倾洒。倾销。

⒌ 用尽(力量):倾听。倾诉。倾吐。

统一码

倾字UNICODE编码U+503E,10进制: 20542,UTF-32: 0000503E,UTF-8: E5 80 BE。

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careen、collapse、do one's best、empty、incline、lean

English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倾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bend;incline;lean]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collapse]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admire whole-heartedly]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die]。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empty;overturn and pour out]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discord]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do all one can;use up all one's resources]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surpass]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decay]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词性变化

倾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deviation;tendency]。如:右倾;左倾

常用词组

倾侧、倾巢、倾巢而出、倾城、倾倒、倾动、倾耳而听、倾服、倾覆、倾盖、倾家、倾家荡产、倾角、倾慕、倾囊、倾佩、倾盆大雨、倾诉、倾谈、倾听、倾吐、倾吐衷肠、倾颓、倾陷、倾羡、倾箱倒箧、倾向、倾向、倾向性、倾销、倾斜、倾斜度、倾泻、倾泄、倾卸、倾心、倾心吐胆、倾轧、倾注

  拼音    注音  ㄎㄜ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SKG  仓颉  DMNR  郑码  FAJ  四角  41920  结构  左右电码  2688  区位  3134  统一码  67EF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柯的拼音:kē(ㄎㄜ)  

⒈ 斧子的柄:斧柯。

⒉ 草木的枝茎:交柯错叶。

⒊ 姓。

统一码

柯字UNICODE编码U+67EF,10进制: 26607,UTF-32: 000067EF,UTF-8: E6 9F AF。

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柯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舸牁

造字法

形声:从木、可声

English

axe-handle; stalk, bough;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柯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

(2) 同本义 [axe-handle,helve]

柯,斧柄也。——《说文》

柯,柄也。——《广雅》

今若大其柯。——《国语·晋语》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毛传:“柯,斧柄也。”

(3) 又如:柯斧(喻法规);柯长三尺

(4) 古长三尺之称。引申为法则 [rule]

柯,法也。——《尔雅》

(5) 又如:柯亭(法则、法度)

(6) 树枝 [branch]

横柯上蔽。——《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柯枝(枝条);柯条(枝条);柯叶(枝叶);柯干(枝干)

(8) 柯属植物的泛称。常绿乔木,实为长卵形,外有硬壳 [pasania cuspidata]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繁体    
部首  卩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BGD  仓颉  SLM  郑码  YAVV  四角  17102  结构  单一电码  5898  区位  4632  统一码  536B  笔顺  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卫(衛)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保护,防护:保卫。捍卫。卫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卫卫士”)。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卫冕。

⒉ 防护人员:警卫。后卫。

⒊ 古代称驴:“策双卫来迎”。

⒋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卫(在山东省)。

⒌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⒍ 姓。

统一码

卫字UNICODE编码U+536B,10进制: 21355,UTF-32: 0000536B,UTF-8: E5 8D AB。

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衛䘙

汉英互译

defend、guard、protec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uard, protect, def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卫的拼音:

衛、衞 wèi  

〈词性:动〉

(1)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2) 同本义 [defend]

卫,宿卫也。——《说文》

卫护也。——《玉篇》

以卫王宫。——《战国策·赵策》

备一夕之卫。——《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卫籍(军籍);守卫(防守保卫);自卫(保卫自己);捍卫(保卫);卫守(保卫防守);卫助(保卫协助);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卫侍(保卫侍奉);卫社(保卫国家);保家卫国;卫卒(护卫的兵卒);卫养(保护安抚);卫从(护卫侍从);卫蔽(卫护遮掩)

(4) 防护使之不受危险 [guard]。如:卫奉(守护侍奉)

(5) 谋求 [seek]

有货,以卫身也。——《国语·鲁语下》

词性变化

卫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卫士,保镖 [bodyguard]。如:卫帮(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2) 担任卫护、防守之职的人 [guard]

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 吕、 却之难。——《左传》

(3) 周代京师以外的行政区域之一 [an ancient district]

过了半年,松潘卫边外生番与内地民人互市,因买卖不公,彼此吵闹起来。——《儒林外史》

(4) 驴的别称 [donkey]

南中丞卓,吴楚游学十余年,衣布缕,乘牝卫,薄游 上蔡。——《云溪友议》

(5) 箭羽 [arrow's feather]

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将弓射之,矢没其卫。——《论衡·儒增》

(6) 卫生的简称 [sanitation]。如:环卫部门

(7) 古国名 [Wei state]。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徙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君,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

之晋过 卫。——《吕氏春秋·慎行论》

宋、 卫、 中山。—— 汉· 贾谊《过秦论》

(8) 边陲,边远的地方 [border area]

侯卫之班,藩服之职。——《文选》

(9) 水名 [Wei River]。源出河北省灵寿县东北,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

恒、 卫既从,大陆既作。——《书·禹贡》

(10) 肢体 [limbs]

四卫变强。——《吕氏春秋》

(11) 姓。如:卫青(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在讨匈战争中,屡立战功);卫夫人(晋卫恒从女,李矩妻,也称“李夫人”。善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为她所传授)

常用词组

卫兵、卫城、卫道、卫道士、卫队、卫顾、卫护、卫冕、卫生、卫生纸、卫士、卫戍、卫戍区、卫星、卫星城

  拼音    注音  ㄗㄨˊ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HU  仓颉  RYO  郑码  JI  四角  6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98  区位  5567  统一码  8DB3  笔顺  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足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⒉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⒊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⒋ 完全:足以。足色。

⒌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⒍ 增益:以昼足夜。

统一码

足字UNICODE编码U+8DB3,10进制: 36275,UTF-32: 00008DB3,UTF-8: E8 B6 B3。

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mple、as mush as、full、leg、sufficient、foot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止

English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足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词性变化

足的拼音:   

〈词性:形〉

(1)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足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满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足的拼音:   

〈词性: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常用词组

足尺、足赤、足够、足迹、足见、足金、足力、足球、足色、足岁、足坛、足下、足兴、足以、足月、足智多谋、足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