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情面难却的意思

qíngmiànnánquè

情面难却



拼音qíng miàn nán què

注音ㄑ一ㄥˊ ㄇ一ㄢˋ ㄋㄢˊ ㄑㄩㄝˋ

解释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例子钱钟书《围城》:“我何尝不知道路上麻烦,只是情面难却呀!”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交往。

感情情面难却是中性词。

繁体情靣難却

近义抹不下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íng   注音  ㄑ一ㄥˊ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GEG  仓颉  PQMB  郑码  UCQ  四角  95027  结构  左右电码  1906  区位  3973  统一码  60C5  笔顺  丶丶丨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情的拼音:qíng(ㄑ一ㄥˊ)  

⒈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⒉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情人。情书。情侣。情诗。殉情。情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⒊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

⒋ 私意:情面。说情。

⒌ 状况:实情。事情。国情。情形。情势。情节。

统一码

情字UNICODE编码U+60C5,10进制: 24773,UTF-32: 000060C5,UTF-8: E6 83 85。

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fection、feeling、love、passion

造字法

形声:从忄、青声

English

feeling, sentiment, emo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情的拼音: q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feelings;affection;sentiment]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a person's character;innate quality]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lust sexual passion]。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love]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the state of affairs;circumstance;condition]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human feeling;kindness]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interest]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thinking;spirit]。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reason]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mode;posture]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cordial;eanest;genuine;real;true]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常用词组

情爱、情报、情报局、情不可却、情操、情场、情痴、情敌、情调、情窦初开、情分、情夫、情妇、情感、情歌、情海、情好、情话、情怀、情急、情急智生、情节、情景、情境、情况、情郎、情理、情理难容、情侣、情面、情趣、情趣横生、情人、情深似海、情诗、情书、情丝、情思、情死、情随事迁、情态、情投意合、情网、情味、情窝、情形、情兴、情性、情绪、情义、情谊、情意、情由、情有可原、情欲、情愿、情至意尽、情致、情种、情状

  拼音  miàn   注音  ㄇ一ㄢˋ   繁体    
部首  面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DMJD  五笔98  DLJF  仓颉  MWSL  郑码  GJKD  四角  10602  结构  单一电码  7240  区位  3570  统一码  9762  笔顺  一ノ丨フ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面(麵)的拼音:miàn(ㄇ一ㄢˋ)  

⒈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⒉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⒊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⒋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⒌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⒍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⒎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  )面。

⒏ 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⒐ 粉末:药面儿。

⒑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⒒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统一码

面字UNICODE编码U+9762,10进制: 38754,UTF-32: 00009762,UTF-8: E9 9D A2。

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urface、face、side、cover

相关字词

里、背、点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face]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cover;the right side;outside]。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side;aspect]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surface]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feelings]。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词性变化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1) 当面 [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动〉

(1) 朝向;面对;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meet]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exhort;encourage]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back on]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量〉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面的拼音:

麵、麪 miàn  

〈词性: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powder]。如:胡椒面;药面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soft and floury]。如:这块白薯真面

常用词组

面包、面包车、面包果、面壁、面禀、面不改色、面部、面层、面朝、面陈、面斥、面对、面对面、面额、面粉、面缚、面疙瘩、面垢、面糊、面糊、面积、面颊、面交、面巾、面具、面孔、面料、面临、面貌、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面模,面模儿、面目、面目一新、面盘、面庞、面盆、面皮、面前、面人儿、面容、面纱、面善、面神经、面食、面世、面饰、面首、面授、面熟、面署第一、面瘫、面谈、面汤、面条、面团、面晤、面向、面谢、面形,面型、面叙、面颜、面议、面影、面友、面谕、面誉,面谀、面罩、面值、面子

  拼音  nán nàn nuó   
注音  ㄋㄢˊ ㄋㄢˋ ㄋㄨㄛˊ   繁体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CWYG  仓颉  EOG  郑码  XSNI  四角  704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81  区位  3649  统一码  96BE  笔顺  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统一码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常用词组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常用词组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拼音  què   注音  ㄑㄩㄝˋ   繁体    
部首  卩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CBH  仓颉  GISL  郑码  BZY  四角  47720  结构  左右电码  0606  区位  4020  统一码  5374  笔顺  一丨一フ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却的拼音:què(ㄑㄩㄝˋ)  

⒈ 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却”)。退却。

⒉ 退还,不受:盛情难却。

⒊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却走了。

⒋ 去掉:失却。了(liǎo  )却。

统一码

却字UNICODE编码U+5374,10进制: 21364,UTF-32: 00005374,UTF-8: E5 8D B4。

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卻㕁

汉英互译

but、decline、refuse、step back、yet

造字法

形声:从卩、去声

English

still, but; decline; retr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动〉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  ),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2) 同本义 [step back;retreat;withdraw]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get rid of]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avoid]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refuse]。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turn back]。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repeat]。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词性变化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连〉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but]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at the same time]。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助〉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off;out;away]。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却的拼音: què  

〈词性:副〉

(1) 固然 [admittedly]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then]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still]。如:却是(还是)

(5) 才 [just]。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just]。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a moment ago]。如:却才(刚才)

常用词组

却病、却步、却说、却月、却之不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