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倾吐衷肠的意思

qīngzhōngcháng

倾吐衷肠



拼音qīng tǔ zhōng cháng

注音ㄑ一ㄥ ㄊㄨˇ ㄓㄨㄥ ㄔㄤˊ

解释完全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思想或心理状态

出处

例子她很想跟你倾吐衷肠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倾诉。

感情倾吐衷肠是中性词。

繁体傾吐衷腸

近义倾心吐胆

英语breathing out his soul

俄语изливáть душ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īng   注音  ㄑ一ㄥ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WXDM  仓颉  OPMO  郑码  NRGO  四角  21282  结构  左右电码  0282  区位  3967  统一码  503E  笔顺  ノ丨一フ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倾(傾)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斜,歪:倾斜。倾侧。倾塌。倾圮。倾跌。

⒉ 趋向:倾向。倾心。倾慕。倾注。左倾。右倾。

⒊ 倒塌:倾颓。倾覆。倾轧(  )(在同一组织中互相排挤)。

⒋ 使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引申为尽数拿出,毫无保留:倾箱倒箧(亦称“倾筐倒庋”)。倾盆大雨。倾城。倾洒。倾销。

⒌ 用尽(力量):倾听。倾诉。倾吐。

统一码

倾字UNICODE编码U+503E,10进制: 20542,UTF-32: 0000503E,UTF-8: E5 80 BE。

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careen、collapse、do one's best、empty、incline、lean

English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倾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bend;incline;lean]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collapse]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admire whole-heartedly]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die]。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empty;overturn and pour out]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discord]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do all one can;use up all one's resources]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surpass]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decay]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词性变化

倾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deviation;tendency]。如:右倾;左倾

常用词组

倾侧、倾巢、倾巢而出、倾城、倾倒、倾动、倾耳而听、倾服、倾覆、倾盖、倾家、倾家荡产、倾角、倾慕、倾囊、倾佩、倾盆大雨、倾诉、倾谈、倾听、倾吐、倾吐衷肠、倾颓、倾陷、倾羡、倾箱倒箧、倾向、倾向、倾向性、倾销、倾斜、倾斜度、倾泻、倾泄、倾卸、倾心、倾心吐胆、倾轧、倾注

  拼音  tǔ tù   注音  ㄊㄨˇ ㄊㄨ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KFG  仓颉  RG  郑码  JBVV  四角  64010  结构  左右电码  0685  区位  4534  统一码  5410  笔顺  丨フ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吐的拼音:tǔ(ㄊㄨˇ)  

⒈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⒉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⒊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其他字义

吐的拼音:tù(ㄊㄨˋ)  

⒈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⒉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统一码

吐字UNICODE编码U+5410,10进制: 21520,UTF-32: 00005410,UTF-8: E5 90 90。

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ive up unwillingly、say、spit、tell、vomit

相关字词

吞、纳、咽

造字法

形声:从口、土声

English

vomit, spew out, cough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吐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spit]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 [tell]。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 [display]。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 [issue]。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 [come into being]。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 [express]。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 [stick out]。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 [spin out]——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 [put on]。武术用语

[燕青]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 [come into bloom]。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 [give]。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常用词组

吐翠、吐刚茹柔、吐根、吐故纳新、吐话,吐话儿、吐口、吐露、吐气、吐气扬眉、吐弃、吐绶鸡、吐属、吐丝自缚、吐穗、吐诉、吐絮、吐艳、吐字

基本词义

吐的拼音:   

〈词性:动〉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 [vomit]。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 [throw up]。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 [disgorge]。如:吐赃

(4) 另见   

常用词组

吐沫、吐血、吐泻

  拼音  zhōng   注音  ㄓㄨㄥ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KHE  仓颉  JLHV  郑码  SJIR  四角  00732  结构  上中下电码  5907  区位  5452  统一码  8877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丨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衷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内心:由衷。苦衷。无动于衷。衷肠。

⒉ 福,善:“降衷于下民”。

⒊ 正中不偏:折衷。

⒋ 贴身的内衣。

统一码

衷字UNICODE编码U+8877,10进制: 34935,UTF-32: 00008877,UTF-8: E8 A1 B7。

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衷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heart、inner feelings

造字法

形声:从衣、中声

English

heart, from bottom of one's hea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衷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中声。本义:贴身的内衣)

(2) 同本义 [underwear]

衷,里亵衣。——《说文》。段玉裁注:“亵衣有在外者,衷则在内者也。”

(3) 又如:衷衣(里衣,内衣);衷服(贴身内衣)

(4) 通“中”。内心 [heart]

汝不察吾衷。——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衷怀歉仄(心里感到内疚抱歉);衷言(心里话);衷素(内心真情)

(6) 中心,中央 [centre]

佩,衷之旗也。——《左传·闵公二年》

发命之不衷。——《左传·昭公十六年》

服之不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7) 又如:衷正(中正)

(8) 姓

词性变化

衷的拼音: zhōng  

〈词性:动〉

(1) 贴身穿着;穿在里面 [wear inside]

或衷其襦。——《谷梁传》

楚人衷甲。——《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宋· 程大昌《演繁露·背子中禅》

(2) 又如:衷襦(衬在里面的短衣);衷甲(在衣服里面穿铠甲)

(3) 引申为包围 [surround;encircle]

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左传》

衷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正;正派 [right;upright]

楚辟我衷。——《左传·昭公六年》。注:“正也。”

发命之不衷。——《左传·昭公十六年》。注:“当也。”

史馆取为衷据。——清· 章学诚《邵与桐别传》

(2) 又如:衷据(正确的根据)

(3) 善;福 [good;happy]

今天降衷于吴。——《国语·吴语》

和衷哉。——《书·皋谟》。传:“善也。”

(4) 忠诚 [loyal faithful]

欲对衷言不从。——《荀子·成相》。注:“诚也。”

不从命乃衷。——《荀子·子道》

(5) 又如:衷愚(愚忠。尽忠而不明事理。多用作臣子上言于帝王的自谦之词);衷赤(赤诚之心)

(6)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衷肠、衷情、衷曲、衷心

基本词义

衷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适合,恰当 [suitable]

服之不衷,身之灾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犹适也。”

而后立衷焉。——《左传·庄公六年》。注:“节适也。”

(2) 另见 zhōng  

  拼音  cháng   注音  ㄔㄤˊ   繁体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ENRT  仓颉  BNSH  郑码  QYOD  四角  7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5214  区位  1906  统一码  80A0  笔顺  ノフ一一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肠(腸)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脑满肠肥。

统一码

肠字UNICODE编码U+80A0,10进制: 32928,UTF-32: 000080A0,UTF-8: E8 82 A0。

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腸膓

汉英互译

intestines

造字法

形声:从月、昜声

English

intestines; emotions; saus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肠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昜( yáng  )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2) 肠子或肠子制成的食品 [intestine]。如:小肠;肥肠;香肠

(3) 内心,情怀 [heart]。如:心肠(用心;存心);肠肚(心思);肠荒(心慌意乱)

常用词组

肠断、肠穿孔、肠肥脑满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