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钦佩莫名的意思

qīnpèimíng

钦佩莫名



拼音qīn pèi mò míng

注音ㄑ一ㄣ ㄆㄟˋ ㄇㄛˋ ㄇ一ㄥˊ

解释莫名:无法用言辞形容。形容心中非常钦佩。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黄道台这番说话,说得袁玉珍五体投地,钦佩莫名,从此就把回家的心思,抛在脑背后去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对人或事物等。

感情钦佩莫名是中性词。

繁体欽珮莫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īn   注音  ㄑ一ㄣ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QQWY  仓颉  OPNO  郑码  PRO  四角  87782  结构  左右电码  2953  区位  3953  统一码  94A6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钦(欽)的拼音:qīn(ㄑ一ㄣ)  

⒈ 恭敬:钦佩。钦敬。钦慕。钦赞。钦迟(敬仰。旧时书函用语)。

⒉ 封建时代指皇帝亲自所做:钦命。钦赐。钦差(chāi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统一码

钦字UNICODE编码U+94A6,10进制: 38054,UTF-32: 000094A6,UTF-8: E9 92 A6。

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钦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mire、by the emperor himself、respect

造字法

形声:从钅、欠声

English

respect, admire; respectf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钦的拼音:

qīn  

〈词性:形〉

(1) (形声。从欠,金声。欠,打呵欠,张口舒气。本义:打呵欠的样子)

(2) 同本义 [yawning]

钦,欠貌。——《说文》。段玉裁注:“凡气不足而后欠,钦者,倦而张口之貌也。”

燮生而钦颐折頞,丑状骇人。——《后汉书·周燮传》

开弓发矢,要钦身向外。——唐· 王琚《射经》

词性变化

钦的拼音:

qīn  

〈词性:名〉

(1) 旧时对帝王的决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钦”字,以示崇高与尊敬 [by the emperor himself]。如:钦此钦遵(旧时阁臣代皇帝批阅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启奏时使用的语言,指圣上旨意在此,领旨者遵命而行);钦限(钦定的期限);钦案(钦件。奉钦命查办的案子)

(2) 姓

钦的拼音:

qīn  

〈词性:动〉

(1) 敬佩;恭敬 [admire;respect]

钦,敬也。——《尔雅》

钦有帅。——《礼记·内则》。注:“敬也。”

钦,戴氏侗曰:“屏气钦敛之貌,引之为钦敬。——《说文解字注笺》

钦念以忱。——《书·盘庚》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洛邑之内,无不钦敬。—— 陆云《与陆典书》

(2) 又如:钦年(敬重年长者);钦奉(敬奉);钦若(敬顺);钦和(敬从,敬奉);钦承(恭敬地续承或承受);钦崇(崇敬);钦率(敬遵);钦隆(崇敬);钦心(敬佩);钦伏(敬服);钦信(敬佩,信服);钦挹(钦佩推崇)

(3) 假借为“吟”。叹息 [sigh]

其音如钦。——《山海经·东山经》

常用词组

钦差、钦差大臣、钦定、钦敬、钦佩、钦仰、钦赞

  拼音  pèi   注音  ㄆㄟ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MGH  五笔98  WWGH  仓颉  OHNB  郑码  NQAL  四角  27210  结构  左右电码  0160  区位  3769  统一码  4F69  笔顺  ノ丨ノフ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佩的拼音:pèi(ㄆㄟˋ)  

⒈ 挂,带:佩带。佩戴。佩剑。

⒉ 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玉佩。

⒊ 心悦诚服:佩服。钦佩。敬佩。可佩。

统一码

佩字UNICODE编码U+4F69,10进制: 20329,UTF-32: 00004F69,UTF-8: E4 BD A9。

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mire、wear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凡、从巾

English

belt ornament, pendant; wear at waist, tie to the belt; re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佩的拼音:

pèi  

〈词性:名〉

(1)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2) 同本义 [ornament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in ancient China]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3)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4) 姓

词性变化

佩的拼音: pèi  

〈词性:动〉

(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wear]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

佩其象揥。——《诗·魏风·葛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3) 钦佩,敬仰 [express admiration for]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 携带,随身拿着 [bring with]

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

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

(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常用词组

佩带、佩戴、佩刀、佩服、佩环、佩剑、佩玉

  拼音  mò mù   注音  ㄇㄛˋ ㄇㄨˋ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AJDU  仓颉  TAK  郑码  EKGD  四角  44804  结构  上下电码  5459  区位  3610  统一码  83AB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莫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不要:莫哭。

⒉ 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⒊ 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

⒋ 古同“漠”,广大。

⒌ 姓。

其他字义

莫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古同“暮”。

统一码

莫字UNICODE编码U+83AB,10进制: 33707,UTF-32: 000083AB,UTF-8: E8 8E AB。

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n't、no、no one、nothing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莫的拼音:   

〈词性:副〉

(1)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not]

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3)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don’t]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4)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莫道(休说,不要说)

(5) 表示揣测。或许;大约;莫非 [perhaps;about;can it be that]。如:莫不成(难道说);莫成(莫非,莫不是);莫是(莫非是;或许是);莫须(也许)

词性变化

莫的拼音:   

〈词性:代〉

(1) 没有谁;没有什么(指处所或事物) [no one; nothing]

莫能守。——《墨子·公输》

莫之许。——《三国志·诸葛亮传》

莫敢违。——《资治通鉴·唐纪》

莫不然。——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莫大的幸福;莫大欣喜;莫二(没有第二个;无比)

莫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膜”。生物体内部的薄皮组织 [membrane]

搦脑髓,爪荒莫。——《韩诗外传·卷十》

(2) 通“漠”。沙漠 [desert]

狄之广莫,于 晋为都。——《国语·晋语》

(3) 通“幕”。幕府 [office of ancient general]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史记·李将军列传》

(4) 通“瘼”。疾苦,病 [illness]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大雅·板》

莫的拼音:   

〈词性:动〉

(1) 通“谟”。谟划 [plan;consider]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巧言》

(2) 通“劘”。削 [pare,cut]

而刀可以莫铁,则刃游閒也。——《管子·制分》

(3) 通“慕”。思慕,向往 [yearn for;be attracted toward]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论语·里仁》

(1) 通“漠”。广漠 [vast]

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2) 通“漠”。寂静 [quite]

田莫不见禽而后反。——《管子·小匡》

常用词组

莫不、莫不倾动加礼、莫不然、莫不是、莫不闻、莫不逾侈、莫测高深、莫大、莫非、莫过于、莫讲、莫可名状、莫名、莫名其妙、莫逆、莫逆之交、莫如、莫斯科、莫须有、莫邪、莫衷一是

基本词义

莫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  )。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 同本义 [dusk;evening;sunset]

莫,日且冥也。——《说文》

莫,夜也。——《广雅》

不夙则莫。——《诗·齐风·东方未明》

谁夙知而莫成?——《诗·大雅·抑》

维莫之春。——《诗·周颂·臣工》

及莫又圣。——《礼记·文王世子》

旦莫日进食。——《战国策·齐策》

星辰莫同。——《书·洪范》

莫夜月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莫春者。——《论语·先进》

(3) 又如:莫夜(夜晚)

(4) 通“幕” [curtain]。如:莫府(即幕府)

(5) 姓

(6) 另见   

  拼音  míng   注音  ㄇ一ㄥ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QKF  仓颉  NIR  郑码  RSJ  四角  276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82  区位  3591  统一码  540D  笔顺  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名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⒉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⒊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⒋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⒌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⒍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⒎ 占有:不名一文。

⒏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统一码

名字UNICODE编码U+540D,10进制: 21517,UTF-32: 0000540D,UTF-8: E5 90 8D。

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䫤命詺銘

汉英互译

express、fame、famous、first name、firstname、reputa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夕

English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tell]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lend one's name to an enterprise occasion]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own;possess]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understand]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词性变化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名字;名称 [name]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notable]。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fame;reputation;renown]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fame and position]。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titular]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number]。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形〉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well-known;famous]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big;great]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量〉

用于人的数量 [used in human number]。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常用词组

名不副实、名不虚传、名册、名产、名称、名城、名菜、名垂青史、名词、名次、名刺、名从主人、名存实亡、名单、名额、名副其实、名贵、名号、名讳、名家、名将、名缰利锁、名句、名角,名角儿、名利、名列前茅、名流、名录、名落孙山、名满天下、名门、名门望族、名目、名目繁多、名牌、名片、名气、名人、名人录、名山大川、名声、名胜、名师、名实、名士、名手、名数、名堂、名帖、名下、名学、名言、名医、名义、名义、名义账户、名优、名誉、名噪一时、名正言顺、名著、名状、名字、名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