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óng yuán bēn lín
注音ㄑㄩㄥˊ ㄩㄢˊ ㄅㄣ ㄌ一ㄣˊ
解释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人处穷困,急于找栖身的地方。
感情穷猿奔林是中性词。
繁体窮猨奔林
近义穷猿投林
动物生肖牛,虎,蛇
穷(窮)的拼音:qióng(ㄑㄩㄥˊ)
⒈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⒉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⒊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⒋ 完了:穷尽。山穷水尽。日暮途穷。
⒌ 推究到极点:穷物之理。穷追(a.极力追寻;b.尽力紧追)。穷究。
穷字UNICODE编码U+7A77,10进制: 31351,UTF-32: 00007A77,UTF-8: E7 A9 B7。
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窮竆䠻
end、limit、poor、thoroughly
贫、富
原体为形声:从穴、力声
poor, destitute, impoverished
详细解释◎ 穷的拼音:
窮 qi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2) 同本义 [end;limit]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乐亦无穷。——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穷形尽致(比喻说话不留余地,毫无保留);穷师远讨(穷竭兵力进行远征);穷兵屯戍(尽全部兵力驻守边疆);无穷(没有穷尽;没有限度);穷了(穷尽,终止);穷生(尽其生年,终生)
(4) 贫穷,缺乏衣食钱财 [poor;poverty-stricken]
穷,贫也。——《广雅》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
至无有者穷。——《荀子·大略》
穷饿无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穷酸饿醋(穷酸);穷腮乞脸(穷酸相);穷拉拉(形容很穷);穷滴滴(很穷);穷薄(贫穷;穷困);穷暴(贫穷之极);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穷通显晦(困窘、亨通、显赫、背晦);穷迫(穷困窘迫);穷厮(对贫穷男子的贱称);穷丁(穷汉。贫穷男子);穷鬼;穷日子;穷达(困穷与显达)
(6) 边远的 [out-of-the-way]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陆游《夜读兵书》
(7) 又如:穷城(历尽边城);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穷泽(僻远的水乡)
(8) 特指不得志 [not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可谓穷矣。
(9) 又如:穷人
(10) 小;浅 [small;shallow]。如:穷径(小路);穷流(干涸的河流);穷枝(小枝;末枝);穷波(浅水);穷井(枯井)
(11) 大 [great;big]。如:穷怒(盛怒);穷溟(传说中的大海);穷观(大观)
(12) 高 [high]。如:穷龄(高龄);穷岫(高山);穷高(到达高处);穷陸(高地);穷崖绝谷(高山深谷)
(13) 破旧;破烂 [worn-out]。如:穷破(陈旧残破)
◎ 穷的拼音:
窮 qióng
〈词性:动〉
(1) 寻根究源 [get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说卦》
(2) 又如:穷径(深入研究经籍);穷本(追究本源);穷微(穷究万物的精微道理)
(3) 揭穿 [expose]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沈括《梦溪笔谈》
◎ 穷的拼音:
窮 qióng
〈词性:名〉
(1) 终端;终极 [end;limit]
纵欲而不穷,则民心奋而不可说也。——《荀子》
(2) 又如:穷工极巧(极端精巧);穷工极态(极端工巧和富有风致);穷凶(极端凶恶)
(3) 缺陷 [defect]
此其为术,犹有所穷。——陈亮《酌古论·曹公》
(4) 恶人 [villain]
上贤而不穷。——《逸周书》。孔晁注:“穷,谓不肖之人。”
(5) 又如:穷固(谓穷凶顽恶);穷凶极虐(极端凶恶暴虐)
(6) 通“躬( gōng )”。身体 [body]
注:鞠穷如也。——《仪礼·聘礼》
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荀子·正名》
穷棒子、穷兵黩武、穷不失义、穷愁、穷当益坚、穷冬、穷乏、穷根究底、穷光蛋、穷极无聊、穷家富路、穷诘、穷尽、穷窘、穷究、穷寇、穷寇勿追、穷苦、穷匮、穷困、穷忙、穷目、穷年累月、穷人、穷弱、穷山恶水、穷奢极侈、穷奢极欲、穷酸、穷途、穷途潦倒、穷途落魄、穷途末路、穷乡僻壤、穷形尽相、穷凶极恶、穷原竟委、穷源溯流、穷则思变、穷追不舍
猿的拼音:yuán(ㄩㄢˊ)
⒈ 哺乳动物,与猴相似,比猴大,颊下没有囊,没有尾巴,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都是:猿猴。猿人。
猿字UNICODE编码U+733F,10进制: 29503,UTF-32: 0000733F,UTF-8: E7 8C BF。
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猨蝯
ape、jackanapes、monkey
形声:从犭、袁声
ape
详细解释◎ 猿的拼音:
猨、蝯 y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袁声。猿似犬,故从犬。本义:灵长类动物,形态与猴相似) 同本义 [ape]
蝯善援,禺属。——《说文》。通常写作“猨、猿”。
貉逾汶则死。——《考工记·总目》。注:“貉或为猨。谓善缘木之猨也。”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传:“猱,猨属。”
猿狙之便自山林来。——《庄子·天地》
猿之所以寿者,好引其末,是故气四越。——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猿猴献果(指将人的四肢在胸前捆在一起的姿势);猿狖(猿猴);猿眩(猿临悬崖而目眩。极言险峻);猿臂(臂长如猿,运用自如,亦比喻攻守自如的作战形势)
猿猴、猿人
奔的拼音:bēn(ㄅㄣ)
⒈ 急走,跑:奔跑。奔驰。奔突(横冲直撞;奔驰)。奔流。奔腾。奔忙。奔波(劳苦奔走)。奔放(疾驰。喻气势雄伟,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奔的拼音:bèn(ㄅㄣˋ)
⒈ 直往,趋向:投奔。奔东走。他都奔六十了(将近六十岁)。
⒉ 为某种目的而尽力去做:奔命。
奔字UNICODE编码U+5954,10进制: 22868,UTF-32: 00005954,UTF-8: E5 A5 94。
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倴渀犇逩
run、rush、flee
会意:从大、从卉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详细解释◎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run quickly]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flee]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marry without the preliminary formalities]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 奔的拼音: bēn
〈词性:形〉
(1) 急速 [rapid]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奔命、奔头儿
林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⒉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⒊ 姓。
林字UNICODE编码U+6797,10进制: 26519,UTF-32: 00006797,UTF-8: E6 9E 97。
林字由两个木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ircles、forest、woods、Lin
会意:从二木
forest, grove; surname
详细解释◎ 林的拼音: lín
〈词性: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forest;grove;woods]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secluded place]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circle]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surbur]。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forestry]。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 林的拼音: lín
〈词性:形〉
(1) 众多的样子 [various]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林薄、林逋、林产、林产品、林场、林丛、林带、林地、林霏开、林冠、林海、林壑、林觉民、林林、林林总总、林莽、林木、林农、林区、林涛、林网、林务员、林下、林业、林荫道、林语堂、林缘、林苑、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