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七窍流血的意思

qiàoliúxuè

七窍流血



拼音qī qiào liú xuè

注音ㄑ一 ㄑ一ㄠˋ ㄌ一ㄡˊ ㄒㄩㄝˋ

解释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口鼻等处往外流血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中毒或死后。

感情七窍流血是中性词。

繁体七竅流血

英语bleed from all the seven openings of one's hea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一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AGN  仓颉  JU  郑码  HD  四角  40710  结构  单一电码  0003  区位  3863  统一码  4E03  笔顺  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七的拼音:qī(ㄑ一)  

⒈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⒉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⒊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统一码

七字UNICODE编码U+4E03,10进制: 19971,UTF-32: 00004E03,UTF-8: E4 B8 83。

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eve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v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七的拼音:   

〈词性: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词性变化

七的拼音:   

〈词性: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常用词组

七…八…、七八成、七八成、七病八痛、七长八短、七尺之躯、七大八小、七大洲、七高八低、七绝、七拉八扯、七老八十、七零八落、七律、七略、七庙、七拼八凑、七平八稳、七七、七七事变、七巧板、七窍、七窍生烟、七情、七擒七纵、七色板、七上八下、七声、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手八脚、七夕、七弦琴、七言诗、七曜、七一、七折八扣、七嘴八舌

  拼音  qiào   注音  ㄑ一ㄠˋ   繁体    
部首  穴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WAN  仓颉  JCMMS  郑码  WOAZ  四角  30127  结构  上下电码  4534  区位  3947  统一码  7A8D  笔顺  丶丶フノ丶一丨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窍(竅)的拼音:qiào(ㄑ一ㄠˋ)  

⒈ 窟窿,孔洞:七窍(耳、目、口、鼻)。

⒉ 喻事情的关键:诀窍。窍门儿。

⒊ 贯通:窍窕。窍领天地。

统一码

窍字UNICODE编码U+7A8D,10进制: 31373,UTF-32: 00007A8D,UTF-8: E7 AA 8D。

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窍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竅䆻

汉英互译

a key to do sth.、aperture、hole

造字法

形声:从穴、巧声

English

hole, opening, apertu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窍的拼音:

qi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穴,巧声。本义:孔,洞)

(2) 同本义 [hole]

空中而多窍。——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窍穴(洞穴;窟窿);窍隙(孔洞;缝隙);窍星(小洞);窍坎(洞穴);窍窦(孔穴);窍凿(洞穴);窍木(中空之木)

(4) 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 [aperture]。如:七窍流血;上窍;下窍;七窍;九窍;窍牖(指九窍)

(5) 比喻事情的关键或要害 [key to sth.]。如:窍窦(窍门);窍奥(关键,要害);窍要,窍眼(关键;要害);窍诀(诀窍)

常用词组

窍门

  拼音  liú   注音  ㄌ一ㄡ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IYCQ  五笔98  IYCK  仓颉  EYIU  郑码  VSZN  四角  30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177  区位  3387  统一码  6D41  笔顺  丶丶一丶一フ丶ノ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统一码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相关字词

淌、源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常用词组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

  拼音  xiě xuè   注音  ㄒ一ㄝˇ ㄒㄩㄝˋ   
部首  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LD  仓颉  HBT  郑码  MLKA  四角  27102  结构  单一电码  5877  区位  4910  统一码  8840  笔顺  ノ丨フ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血的拼音:xuè(ㄒㄩㄝ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⒉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⒊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血的拼音:xiě(ㄒ一ㄝˇ)  

⒈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统一码

血字UNICODE编码U+8840,10进制: 34880,UTF-32: 00008840,UTF-8: E8 A1 80。

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lood、hemo、lifeblood

造字法

指事:从皿,“丿”像血形,表示器皿中盛血

English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血的拼音: xiě  

〈词性:名〉

(1) [口]∶“血”( xuè  )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blood]。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常用词组

血豆腐、血糊糊、血淋淋、血晕

基本词义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blood]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menses]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grieved tears]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blood vessel]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词性变化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动〉

(1) 用鲜血涂沾 [paint with blood]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kill]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dye]

血的拼音: xuè  

〈词性:形〉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be related by blood]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sincere]。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red]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常用词组

血癌、血案、血本、血崩、血沉、血仇、血蛋白、血滴虫、血点、血窦、血管、血海、血海深仇、血汗、血红、血红蛋白、血花、血环、血迹、血祭、血浆、血竭、血口、血口喷人、血库、血亏、血泪、血淋淋、血流、血流漂杵、血流如注、血瘤、血路、血脉、血尿、血泊、血气、血气方刚、血亲、血清、血球、血肉、血肉横飞、血肉相连、血色、血史、血书、血栓、血水、血田、血统、血污、血吸虫、血洗、血细胞、血象、血小板、血腥、血型、血性、血胸、血压、血压计、血液、血液病、血衣,血衫、血印、血友病、血雨、血郁、血缘、血缘关系、血晕、血晕、血债、血战、血账、血证、血肿、血渍、血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