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棋输先着的意思

shūxiānzhe

棋输先着



拼音qí shū xiān zhe

注音ㄑ一ˊ ㄕㄨ ㄒ一ㄢ ˙ㄓㄜ

解释谓因被对方占了先手而输了棋。比喻功力稍逊于对方。

出处

繁体棋輸先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一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SADW  五笔98  SDWY  仓颉  DTMC  郑码  FEC  四角  44981  结构  左右电码  2759  区位  3869  统一码  68CB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丨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棋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文娱项目的一类,亦特指“棋子”:象棋。围棋。棋盘。棋道。星罗棋布。举棋不定(喻拿不定主意)。

统一码

棋字UNICODE编码U+68CB,10进制: 26827,UTF-32: 000068CB,UTF-8: E6 A3 8B。

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㯦棊檱櫀碁䃆

汉英互译

chess

造字法

形声:从木、其声

English

chess; any game similar to ch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棋的拼音:

棊、碁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chess or any board game]

棊,博棊也。——《说文》

五簙或谓之棊。——《方言》

故行棊者。——《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

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

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 舜以 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博物志》

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棋枰(棋盘);棋子(一种干粮);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

词性变化

棋的拼音:   

〈词性:动〉

下棋 [play chess]。如:棋功(下棋造诣);棋仙(指棋艺高超,以弈棋为乐的人);棋名(棋艺卓越的名声)

常用词组

棋布、棋逢对手,棋逢敌手、棋局、棋路、棋迷、棋盘、棋圣、棋手、棋坛、棋艺、棋友、棋子

  拼音  shū   注音  ㄕㄨ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LWGJ  仓颉  KQOMN  郑码  HEQK  四角  48521  结构  左右电码  6551  区位  4268  统一码  8F93  笔顺  一フ丨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输(輸)的拼音:shū(ㄕㄨ)  

⒈ 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运输。灌输。输出。输入。输血。输电。

⒉ 送给,捐献:输纳。捐输。输将(jiāng  )。

⒊ 败,负:输赢。输理。输了两个球。

⒋ 堕坏,败坏:输平(使其败坏)。

⒌ 表示,吐露:输心(表示诚心)。输实。输诚。

统一码

输字UNICODE编码U+8F93,10进制: 36755,UTF-32: 00008F93,UTF-8: E8 BE 93。

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defeated、covey、kick the beam、loss、transpor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车、俞声

English

transport, carry, ha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输的拼音:

s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车,俞声。本义:转运,运送)

(2) 同本义 [transport;convey]

输,委输也。——《说文》

运所有,输所无。——《淮南子·泛南训》

输积聚以贷。——《左传·襄公九年》

春申道缀基毕输。——《荀子·成相》

秦于是乎输粟于 晋。——《左传·僖公十三年》

输之于宫以为食器。——《韩非子·十过》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输供(输送供给);输将(运送);输场(唐代转运物资的货场);输发(输送和调发粮草、军队);输转(转运);输将(运送,输运);输遣(运送)

(4) 交出;缴纳 [contribute;donate]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捐献)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缴纳)官。——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5) 又如:输诚(献纳诚心);输分(捐送财礼分子);输征(缴纳赋税);输货(献纳财货);输期(缴纳租税的期限);输税(纳税);输粮(缴纳租税);输纳(多指赈济或交税的捐献);输财助边(捐献财物,帮助边境的防卫);输芒(传说蟹于八月稻熟时,腹中有一稻芒,献于海神)

(6) 传达,表达 [express]

当面输心背面笑。——杜甫《莫相疑行》

(7) 又如:输心(献纳诚心,表白忠诚的心意);输心贴意(真心实意。输心:表示真心);输写(倾吐,抒发情意)

(8) 报告;告诉 [report;tell]

常以国情输楚。——《战国策·秦策》

(9) 又如:输敌(报告敌方);输情(表示真情)

(10) 灌输;灌注 [instil into;pour into]

险出三峡右,长输不尽溪。——苏轼《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

(11) 又如:输灌(灌输)

(12) 报效 [render service to repay sb.'s kindness]。如:输勤(出力;效力);输力(出力,贡献力量);输效(报效);输实(竭尽忠诚)

(13) 罚役 [punish;penalize]。如: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输徒(罚作劳役);输役(因犯罪罚作劳役)

(14) 堕;堕坏 [fall;sink]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诗·小雅·正月》

(15) 负,失败 [defeat]

昨日输了一陈,挫动锐气。——《群英会蒋干中计》

虽然是输赢无定,也须知报应分明。——《陈州粜米》

(16) 又如:输服(认输);输眼(方言。以目测某事物的准确程度打赌,输了的叫“输眼”);输筹(负局;失利)

词性变化

输的拼音:

shū  

〈词性:形〉

(1) 不及,赶不上 [inferior to]

平生奇绝输此游。——黄遵宪《下水船歌》

(2) 又如:输与(比不上;给与);输小(甘愿处于低下地位);输款(投诚)

常用词组

输诚、输出、输电、输家、输精管、输理、输卵管、输尿管、输钱、输入、输送、输血、输氧、输液、输赢、输运

  拼音  xiān   注音  ㄒ一ㄢ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FQB  仓颉  HGHU  郑码  MBRD  四角  24212  结构  上下电码  0341  区位  4740  统一码  5148  笔顺  ノ一丨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先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  )。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⒉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先人。先世(祖先)。先民。

⒊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

⒋ 姓。

统一码

先字UNICODE编码U+5148,10进制: 20808,UTF-32: 00005148,UTF-8: E5 85 88。

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ncestor、before、deceased、earlier、in adva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止、从人

English

first, former, prev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动〉

(1)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 同本义 [advance]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4) 尊崇;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5)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6) 首创;开始 [initiate;begin]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7)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词性变化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名〉

(1) 当初;先前 [first]

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红楼梦》

(2) 又如:先起头(从前);先来(先前,原来);先日(从前;日前)

(3) 先世;祖先 [ancestry;ancestors]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先典攸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先西域人。——明、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先茔在杭(先茔:祖先的坟墓。杭:浙江省杭州市)。——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先陇(祖坟);先陵(帝王祖先的坟墓);先铭(先人的墓志铭)

(5) 前导;前驱 [forerunner;pioneer]

以为民先(先,先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韩非子·五蠹》

行为士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7) 姓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形〉

(1) 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earlier;before]

以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先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

先天下之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old;ancient]

[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礼记·月令》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战国策·齐策》

(3) 又如:先帝(远古帝王);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

(4) 首要,根本 [chief;fundamental]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庄子·天道》。成玄英疏:“先,本也。”

(5) 又如:先天(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先务(首要的事务)

(6) 上 [super]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唐·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7) 又如:先后(高下,优劣)

(8) 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the deceased]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9) 又如:先朝顾命(先帝临终托付);先府君(尊称亡父)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副〉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earlier;before]

树下先有落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几欲先走。——《秋声诗自序》

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常用词组

先辈、先妣、先鞭、先不先、先慈、先达、先大母、先导、先帝遗诏、先睹为快、先发制人、先锋、先父、先公、先汉、先河、先后、先皇、先机、先见、先进、先觉、先君、先君子、先礼后兵、先例、先烈、先令、先露、先买、先民、先母、先期、先前、先遣、先秦、先驱、先热、先人、先人后己、先入为主、先声、先声夺人、先生、先世、先是、先室、先手、先天、先天不足、先天之精、先头、先王、先贤、先小人后君子、先行、先行词,先行句、先行官、先行者、先兄、先严、先引、先斩后奏、先兆、先哲、先知、先知先觉、先祖

  拼音  zhuó zháo zhāo zhe   
注音  ㄓㄨㄛˊ ㄓㄠˊ ㄓㄠ ˙ㄓㄜ   繁体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UDHF  五笔98  UHF  仓颉  TQBU  郑码  UCL  四角  80605  结构  上下电码  4192  区位  5537  统一码  7740  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着的拼音:zhuó(ㄓㄨㄛˊ)  

⒈ 穿(衣):穿着。穿红着绿。着装。

⒉ 接触,挨上:着陆。附着。不着边际。

⒊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着眼。着笔。着色。着墨。着力。着想。着意(用心)。

⒋ 下落,来源:着落。

⒌ 派遣:着人前来领取。

⒍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着即施行。

其他字义

着的拼音:zháo(ㄓㄠˊ)  

⒈ 接触,挨上: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⒉ 感受,受到:着凉。着急。着忙。着风。着迷。

⒊ 使,派,用:别着手摸。

⒋ 燃烧,亦指灯发光:着火。灯着了。

⒌ 入睡:躺下就着。

⒍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着了。没见着。

其他字义

着的拼音:zhāo(ㄓㄠ)  

⒈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

⒉ 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

⒊ 放,搁进去:着点儿盐。

⒋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

其他字义

着的拼音:zhe(˙ㄓㄜ)  

⒈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着。开着会。

⒉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着呢!

⒊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着!

⒋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着。照着办。

统一码

着字UNICODE编码U+7740,10进制: 30528,UTF-32: 00007740,UTF-8: E7 9D 80。

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着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move in chess、apply、burn、device、send、touch、trick、usefeel、wear、whereabout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ake move, take a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着的拼音: zhāo  

〈词性:动〉

(1) (著的俗字)

(2) 放置 [put in]

文成示温, 温以着坐处。—— 晋· 陶潜《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3) 又如:着盐(搁盐;炒菜放盐);板上着碗

(4) 安顿 [put up]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宋· 苏轼《南堂》

(5) 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move in chess]

某有仆能棋,欲试数着不敢?——元· 蒋正子《山房随笔》

(6) 又如:棋高一着;高着

词性变化

着的拼音: zhāo  

〈词性:名〉

(1)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plan;device;trick]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水浒传》

(2) 又如:失着(失策);着儿(计策;手段);着着(一步一步地,逐渐地;亦指样样;每一样);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着的拼音: zhāo  

〈词性:形〉

(1) 是;对 [OK;all right;yes]。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着!着!着!就是这么着。——《儿女英雄传》

(2) 又如:着,咱们就这么办

(3) 另见 zháo; zhe; zhuó  

常用词组

着数

基本词义

着的拼音: zháo  

〈词性:动〉

(1) (著的俗字)

(2) 触及某物;接触 [touch;come into contact with]。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3) 燃烧 [burn]

以火煮令一着一灭。——《物类相感志》

(4) 又如:火着得很旺;着火点(可燃物质开始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5) 指灯发光 [be on]。如:天一黑,灯都着了

(6) 遇;受到 [catch;be affected by]

庭花着雨晴方见,野客叩门去始知。——宋· 陆游《午寝》

(7) 又如:着雨;着水;着恼(生气;发怒);着疑(怀疑;起疑心)

(8) 进入睡眠状态 [fall asleep]。如:他躺下就着了;着着(睡得很熟的样子)

(9) 觉得 [feel]

惟有垂泪,十分着急。——《镜花缘》

(10) 又如:为此着恼;越寻思越着昏

(11) 中,恰好合上 [fall into]

依方位,百下百着。——《西游记》

(12) 又如:着手(上当,落入圈套);着道儿(中计;上当);着魔(比喻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几乎失去理智的地步)

(13) 得当,对 [be proper]

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水浒全传》

词性变化

着的拼音: zháo  

<后缀>

(1) 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鸡猪鱼蒜,逢着就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因话录》

(2) 又如:猜着了;打着了

(3) 另见 zhāo; zhe; zhuó  

常用词组

着边,着边儿、着慌、着火、着火点、着急、着紧、着凉、着忙、着迷、着魔、着三不着两

基本词义

着的拼音: zhe  

〈词性:助〉

(1) (著的俗字)

(2) 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道着姓名人不识。——唐· 白居易《恻恻吟》

(3) 又如:他们正说着话呢;门敞着

(4) 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两个耳刮子着。——《水浒全传》

(5) 又如:听着;快着点儿

(6) 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如:沿着;挨着;朝着

(7) 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比较等。如:着呢

(8) 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水浒传》

(9) 另见 zhāo;zháo;zhuó  

基本词义

着的拼音:

著、箸 zhuó  

〈词性:动〉

(1) (着为著的俗字)

(2) 穿 [put on]

恂常私着胡服。——《资治通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着衣(穿衣);着绯(穿红色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唐制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后常以“著绯”指当了中级官员)

(4) 附着;加…于上 [adhere to]

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三国志·方伎传》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始欲着推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又

又欲着敲字。

手足无可着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着生植物(植物学名词。即附生植物);着浅(搁浅)

(7) 接触;挨上 [touch]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韩愈《石鼓歌》

此手那可使箸贼!——《世说新语·雅量》

野船着岸又春草,水鸟带飞夕阳。——唐· 朱庆馀《南湖》

(8) 又如:着地(贴着地面);着末(撩拨;沾染);着肉(贴身);着莫(引惹;牵缠);着脚(涉足)

(9) 安置,放置 [place]

以犀柄尘尾着柩中,因恸绝。——《世说新语·伤逝》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10) 差使;打发 [send]

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镜花缘》

蒋爷叫小童着官人将 邓车解到知府衙门收入监中。——《小五义》

(11) 又如:着叠(打发);着人前来领取

(12) 关切 [concern over]

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吴昌龄《张天师》

(13) 又如:着己(亲近;贴心);着紧(紧要;重要;抓紧;赶紧;着意;留意);着趣(知趣)

(14) 生长;增添 [grow;apply]

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韩愈《感春》

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们弟兄们看了这船样,一齐都心懒了。——《水浒传》

(15) 又如:着迹(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16) 用 [use]

每至公坐,广谈, 仲治不能对;退,着笔对 广, 广又不能答。——《世说新语·文学》

江绕屋,水随船,买得风光不着钱。——徐积《谁学得》

(17) 开[花] [blossom]

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8) 结[果实] [bear]

春根夏苗秋着子。——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

(19) 命令 [order]。旧时公文用语

着先赴礼部,即照前次试题各补诗赋一卷,仍发誊录。——《镜花缘》

老爷大怒,已告知县主,着公差捉拿题诗人与小姐了。——清· 崔象川《白圭志》

(20) 又如:着令(命令;责成)

(21)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司空图《退居漫题》

词性变化

着的拼音: zhuó  

〈词性:名〉

(1) 泛指服装 [clothing]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酒器 [a wine-jar]

着,殷尊也。——《礼记》

(3) 着落 [whereabouts] 。又如:吃穿无着,寻找无着

(4) 另见 zhāo;zháo;zhe  

常用词组

着笔、着处、着床、着劲儿、着力、着陆、着落、着墨、着棋、着色、着实、着手、着手成春、着想、着眼、着意、着重、着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