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丘壑泾渭的意思

qiūjīngwèi

丘壑泾渭



拼音qiū hè jīng wèi

注音ㄑ一ㄡ ㄏㄜˋ ㄐ一ㄥ ㄨㄟˋ

解释丘壑:山丘与坑谷;泾渭:泾水和渭水,比喻是非。比喻对事物的高低是非分得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颇步熙凤的后尘。”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丘壑泾渭是中性词。

繁体丘壑涇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iū   注音  ㄑ一ㄡ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一部  
五笔86  RGD  五笔98  RTHG  仓颉  OM  郑码  PDA  四角  72102  结构  单一电码  8003  区位  3980  统一码  4E18  笔顺  ノ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丘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⒉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⒊ 坟墓:丘墓(大墓)。丘垄。

⒋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⒌ 众人聚居的地方:丘民(乡民,邑民)。

⒍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⒎ 姓。

统一码

丘字UNICODE编码U+4E18,10进制: 19992,UTF-32: 00004E18,UTF-8: E4 B8 98。

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㐀㘳丠坵邱

汉英互译

grave、hillock、mound

造字法

象形:像地面上并立着两个小山峰

English

hill; elder; empty; a 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名〉

(1)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2) 同本义 [hillock;mound]

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说文》

小陵曰丘。——《广雅·释丘》

丘中有麦。——《诗·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李。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北陵坟衍。——《周礼·大司徒》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苫蔽成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荒丘(沙丘;丘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

(4) 泛指山 [mountain;hill]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登介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山也。”

三丘。——《后汉书·张衡传》

(5) 又如:丘坂(山坡);丘林(山林);丘岳(山岳);丘阜(山丘;土山)

(6) 坟墓 [grave]

亦何面复上先人之丘墓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尧葬济阴,丘垅皆小。——《汉书·楚元王传》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文选·佚名·古诗十九首》

(7) 又如:丘垄(祖先的坟茔;坟墓);丘木(植于墓地以庇兆域的树木);丘封(泛指坟墓);丘冢(坟墓);丘陇(坟墓)

(8) 废墟 [waste-land]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楚辞·屈原·九章·哀郢》

(9) 又如:丘垅(废墟,荒地);丘井(荒丘、枯井。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10) 荒凉的乡里 [wild country]。如:丘里(乡里);丘落(村落);丘园(家园;乡村);丘樊(园圃;乡村)

(11) 通“区”。地域 [area;district]

是故得乎丘民。——《孟子·尽心下》

四邑为丘。——《周礼·地官·小司徒》

(12) 姓

词性变化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形〉

(1) 空;寡 [empty;widowed]

高祖微时,时其丘嫂食。——《汉书·楚元王传》

(2) 又如:丘城(空城);丘荒(空旷;荒凉);丘虚(空虚的意思);丘亭(空亭)

(3) 通“巨”。大 [great]

乡丘老不通。——《管子·侈靡》

时时过其丘嫂。——《汉书·楚元王传》

丘的拼音:

qiū  

〈词性:量〉

(1) 〈词性:方〉∶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 [field]

一丘之乔。——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三丘秧田

常用词组

丘八、丘陵、丘墓、丘脑、丘疹

  拼音    注音  ㄏㄜ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HPGF  仓颉  YEG  郑码  IDXB  四角  2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89  区位  5954  统一码  58D1  笔顺  丨一丶フ一ノ丶ノ丶丨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壑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坑谷,深沟:沟壑。丘壑。千沟万壑。以邻为壑(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欲壑难填。

统一码

壑字UNICODE编码U+58D1,10进制: 22737,UTF-32: 000058D1,UTF-8: E5 A3 91。

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壑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ig pool、gully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ed of torrent, narrow rav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壑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2) 同本义 [ravine;gully]

壑,沟也。——《说文》

壑,溪壑也。——《尔雅·释诂》

陆峦超壑。——《文选·张衡·西京赋》

既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林壑尤美。——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众壑纵横。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壑谷(山谷;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壑口(豁口,像山谷一样的缺口);壑子(豁口;缺口)

(4) 小河沟;护城河 [moat]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陆德明释文:“壑,城池也。”

(5) 土坑 [pit]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孟子·滕文公上》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ICAG  仓颉  ENOM  郑码  VXBI  四角  37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193  区位  6794  统一码  6CFE  笔顺  丶丶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泾(涇)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泾河〕水名,发源于中国甘肃省,注入陕西省渭水。简称“泾”,如“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水在会合处清浊不混,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⒉ (涇)

统一码

泾字UNICODE编码U+6CFE,10进制: 27902,UTF-32: 00006CFE,UTF-8: E6 B3 BE。

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泾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name of a ri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泾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巠声。本义:泾水)

(2) 同本义 [Jing river]

泾,泾水也。——《说文》

雍州其川, 泾汭。——《周礼·职方氏》

泾以 渭浊。——《诗·邶风·谷风》

(3) 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至平凉县境合流后,又东南流入陕西省,至高陵县入渭河 。如:泾渭分明

(4) 古州名 [Jing prefecture]。故地在今甘肃省泾川县

(5) 县名 [Jing county]。在安徽省东南部

(6) 〈词性:方〉∶沟渠 [ir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

一条小船,在泾上慢慢地划着,这是神仙的乐趣。——叶圣陶《一课》

常用词组

泾渭分明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LEG  仓颉  EWB  郑码  VKQ  四角  36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262  区位  4628  统一码  6E2D  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渭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渭河〕水名,源出中国甘肃省,流入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

统一码

渭字UNICODE编码U+6E2D,10进制: 28205,UTF-32: 00006E2D,UTF-8: E6 B8 AD。

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渭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从氵、胃声

English

name of a river in Shanx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渭的拼音: Wèi  

〈词性:名〉

(1) 水名 [Wei River]。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西省与泾河、北洛河会合,至潼关县入黄河,长810公里。流域为关中平原。如:渭川(即渭水。亦泛指渭水流域);渭川千亩(言竹之繁茂);渭阳(指舅父)

(2) 古州名 [Wei prefecture]

(3) 北魏庄帝置。清代为巩昌府,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

(4) 辽置,在今辽宁省黑山县境

丘壑泾渭: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