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祁奚之荐的意思

zhījiàn

祁奚之荐



拼音qí xī zhī jiàn

注音ㄑ一ˊ ㄒ一 ㄓ ㄐ一ㄢˋ

解释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例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刘梁》:“故解狐蒙祁奚之荐,二叔被周公之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

感情祁奚之荐是中性词。

繁体祁奚之薦

近义祁奚举午、祁奚之举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一ˊ   
简体部首  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示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YBH  仓颉  IFNL  郑码  WSY  四角  3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4359  区位  3878  统一码  7941  笔顺  丶フ丨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祁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盛大:祁寒(严寒,极冷)。

⒉ 〔祁祁〕a.舒缓的样子;b.众多的样子。

⒊ 姓。

统一码

祁字UNICODE编码U+7941,10进制: 31041,UTF-32: 00007941,UTF-8: E7 A5 81。

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祁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ray; numerous, ample, abund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祁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邑,示声。右耳旁是“邑”的变形。从邑的字往往与区域有关。本义:地名)

(2) 县名 [Qi county]

太原县。——《说文》。为今山西省祁县

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左传》

(3) 安徽省祁门县的简称 [Qimen county]

(4) 湖南省祁阳县的简称 [Qiyang county]

词性变化

祁的拼音:   

〈词性:形〉

(1) 大 [big]

其祁孔有。——《诗·小雅·吉日》

资冬祁寒。——《礼记·缁衣》

(2) 又如:祁寒(严寒);祁哀(大哀)

(3) 众多的样子 [many]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豳风·七月》

(4) 又如:祁祁(众多的样子;舒缓的样子)

常用词组

祁剧、祁连山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EXDU  仓颉  BVIK  郑码  PVZG  四角  20804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153  区位  6241  统一码  595A  笔顺  ノ丶丶ノフフ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奚的拼音:xī(ㄒ一)  

⒈ 古代指被役使的人:“奚三百人”。奚奴。

⒉ 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奚(为什么)不去也?子将奚(什么)先?水奚(何处)自至?

⒊ 姓。

统一码

奚字UNICODE编码U+595A,10进制: 22874,UTF-32: 0000595A,UTF-8: E5 A5 9A。

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奚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hat、why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where? what? how? why?; serv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奚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左为手(爪),右为绳索捆着的人。本义:奴隶,又专指女奴)

(2) 同本义 [slave]

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周礼·秋官·禁暴氏》。孙诒让正义:“奚为女奴,隶为男奴也。”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周礼·天官》

(3) 又如:奚女(婢女);奚奴(女奴。今泛指奴仆);奚童(奚僮。未成年男仆);奚隶(男女奴隶)

(4) 大腹 [big belly]

奚,大腹也。从大,籀文系省声。——《说文》

晋祁奚。——《左传》

(5) 又如:奚奚(大腹便便的样子)

(6) 姓

词性变化

奚的拼音:   

〈词性:代〉

(1) 什么,何 [what]

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复奚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为我属地,我自济之,与俄奚涉焉?——《清史稿》

(2) 又如:奚如(何如);奚距(何尝)

(3) 哪个 [which]

奚方能已之乎?——《列子》

(4) [指状态、条件、情况]如何、怎样;[数量、价值]多少;[在某种情况、时间或场合] 会怎么样 [how]

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奚惆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奚喋喋为。——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其奚决焉。——清· 刘开《问说》

(5) 因何缘故 [why]

骨肉奚无情?——《卖女行》

(6) 又如:奚而(犹为何;如何);奚似(奚若。何似);奚如(如何,怎样)

常用词组

奚落、奚幸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DHB  仓颉  TKLD  郑码  EGIY  四角  44247  结构  上下电码  5433  区位  2886  统一码  8350  笔顺  一丨丨一ノ丨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荐(薦)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推举,介绍:推荐。举荐。荐擢。

⒉ 频仍,屡次:荐仍(一再)。荐饥(连年饥荒)。荐食(一再吞食,喻不断侵略)。荐臻(接连来到)。

⒊ 进献,祭献:荐羞(进献肴馔)。荐新(以初熟谷物或时鲜果物祭献)。荐胙(供献鬼神的肉)。

⒋ 草:“麋鹿食荐”。

⒌ 草席,垫子:草荐。棕荐。

统一码

荐字UNICODE编码U+8350,10进制: 33616,UTF-32: 00008350,UTF-8: E8 8D 90。

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洊薦

汉英互译

recommend、straw

造字法

会意:从艹、从存

English

repeat, reoccur; recomm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荐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形声。从草,存声。本义:草垫子) 同本义 [straw mat]

荐,薦席也。——《说文》。按,凡亲地者谓之筵,加于筵者谓之席。席即因也,重于筵也。

词性变化

荐的拼音: jiàn  

〈词性:副〉

(1) 再;又;接连 [again;also]

荐,再也。——《尔雅》

荐,重也。——《小尔雅》

晋荐饥。——《左传·僖公十三年》

以荐食上国。——《左传·定公四年》

饥馑荐降。——《国语·鲁语上》

(2) 又如:荐仍(接连而来);荐更(反复经历);荐臻(荐蓁。接连地来到;一再遇到);荐饥(连年灾荒;连续灾荒)

荐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同本义 [grass]

薦,黍蓬。——《尔雅》。按,蒿类也,或以为野茭。

麋鹿食荐。——《庄子·齐物论》。崔注:“甘草也。”

(2) 又如:荐草(茂盛的牧草)

(3) 细草 [small grass]

薦草多衍。——《管子·八观》。注:“茂草也。”

其民不衣而褐薦。——《素问·异法方宜论》。注:“谓细草也。”

北胡随畜薦居。——《汉书·终军传》

(4) 又如:荐居(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住所)

(5) 假借为荐。草垫子 [straw mat]

薦,席也。——《广雅》

(6) 又如:草荐;荐席(垫席);荐蒋(垫席);荐藉(草席)

荐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介绍进献人才 [recommend]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孟子·万章上》

中外交荐。——清· 张廷玉《明史》

徐公 致靖荐。——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荐本(官吏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奏本);荐辟(举荐);荐书(推荐信);荐士(推荐有才德的人)

(3) 进;进献 [offer]

未遑荐璧。——《梁书·袁昂传》

(4) 又如:荐酒;荐璧(进献璧玉);荐贿(奉献财物)

(5) 衬,垫 [line]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贾谊《吊屈原赋》

(6) 又如:荐居(垫草而居)

(7) 包裹 [wrap]

韦恕荐轮,第中游戏。——汉· 荀悦《汉纪》

(8) 无酒肉作贡品的祭祀,素祭 [offer sacrifices with vegetarian diet]

(9) 如:荐新(果菜米谷刚熟,先到神主先人前设供祭祀);荐享(祭献;祭祀);荐奠(祭奠。祭祀的仪式,即向鬼神敬献祭品);荐羞(奉献的祭品);荐享(进献祭品祭祀)

(10) 指请和尚道士念经拜忏以超度亡灵 [say prayers or perform Buddhist service to release souls from purgatory]。如:荐亡(为死者念经或做佛事,使其亡灵早日脱难超升);荐度(念经或做佛事,使亡灵脱难超升);荐悼(作佛事悼念死者)

(11) 铺陈 [spread;lay]

君荐虎皮道旁。——宋· 叶适《毛积夫墓志铭》

(12) 执;举起 [hold;lift up]。如:荐刀(举刀;执刀)

常用词组

荐举、荐头、荐引

祁奚之荐: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