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齐烟九点的意思

yānjiǔdiǎn

齐烟九点



拼音qí yān jiǔ diǎn

注音ㄑ一ˊ 一ㄢ ㄐ一ㄡˇ ㄉ一ㄢˇ

解释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出处唐 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例子杨朔《泰山极顶》:“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看中国。

感情齐烟九点是中性词。

繁体齊煙九點

近义齐州九点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í jì zī zhāi   
注音  ㄑ一ˊ ㄐ一ˋ ㄗ ㄓㄞ   繁体    
部首  齐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JJ  仓颉  YKLL  郑码  SOND  四角  00224  结构  上下电码  7871  区位  3875  统一码  9F50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齐(齊)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

⒉ 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

⒊ 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

⒋ 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

⒌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

⒍ 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

其他字义

齐(齊)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

⒉ 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

⒊ 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

⒋ 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

其他字义

齐(齊)的拼音:zī(ㄗ)  

⒈ 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

其他字义

齐(齊)的拼音:zhāi(ㄓㄞ)  

⒈ 同“斋”。

⒉ 斋戒:齐三日而后行。

⒊ 庄敬:齐庄。齐严。

统一码

齐字UNICODE编码U+9F50,10进制: 40784,UTF-32: 00009F50,UTF-8: E9 BD 90。

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齊亝斉斊

汉英互译

all ready、neat、similar、simultaneously、together、unifor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齐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剂”。调味品 [flavouring]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2) 合金 [alloy]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记·辀人》

(3) 通“跻”。登,升 [ascend]

帝命不违,至於汤齐。——《诗·商颂·长发》

(4) 另见   

基本词义

齐的拼音: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 同本义 [neat;even]

齊,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3) 整齐 [in good order;neat;uniform]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4)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

(5) 平等 [equal]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无偏无颇也。”

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6) 又如:齐等(平等)

(7) 全,齐全 [all present;all ready;complete]

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史记·平准书》

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红楼梦》

(8) 又如:齐全人(指家里的长辈及丈夫都全的妇女,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都到齐了

(9) 好 [good]

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 王勃《滕王阁序》

(10) 疾,敏捷 [quick;fast;speed]

齐,疾也。——《尔雅》

齐疾而均,速若飘风。——《商君书·弱民》

齐给如响。——《荀子·臣道》

多闻而齐给。——《尚书·大传》

(11) 通“斋”( zhai  )。肃敬 [solemn and silence]

而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下》

词性变化

齐的拼音:

  

〈词性:动〉

(1) 同等,相等 [equal; of the same class,rank,or status]

以给水火之齐。——《周礼·亨人》。注;“多少之量也。”

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

与日月齐光。——《楚辞·屈原·涉江》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

(3) 整治 [govern]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 又如:齐正(平定)

(5) 达到同样高度 [be on a level with;reach a certain point or line]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使整齐 [trim]

马不齐髦。——《仪礼·既夕礼记》

(7) 又如:齐叶

(8) 集合 [assemble]。如:齐人(把人召集齐全)

(9) 正好对着 [right down to]。如:齐头子(劈头盖脸);把玉米秆齐着根儿砍断

(10) 通“斋”( zhāi  )。斋戒 [fast]

齐则缁之。——《仪礼·士冠礼》

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述而》

(11) 通“资”。资助 [finance;subsidize;support]

齐的拼音:

  

〈词性:名〉

(1) 朝代名 [Qi Dynasty]。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2) 齐国 [Qi state]。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3) 又

质于齐。

齐兵乃出。

齐楚之精英。——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齐刀(古代齐国的钱币名);齐人(齐国的人);齐言(齐国的语言)

(5) 通“脐”。肚脐 [umbilicus]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

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素问·奇病论》

(6) 通“脐”。中央 [centre]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注:“齐,中也。”

齐的拼音:

  

〈词性:副〉

(1) 同,并,一齐,皆 [same;in common;simultaneously]

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两儿齐哭。

百千齐作。

众枪齐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齐行(商人共同抬高市价);齐力(并力,合力);齐手(众人一致,同时动手);齐交(共同交往);齐叫(同声呼喊);齐肩(并肩,同等);齐首(头相齐并列);齐盟(同盟,诸国合盟);齐驱(并列驰驱)

齐的拼音:

  

〈词性:介〉

(1) 从 [from]

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画了个大圈。——《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齐头(从头)

(3) 另见   

常用词组

齐备、齐步、齐步走、齐唱、齐齿、齐楚、齐次、齐东野语、齐发、齐放、齐集、齐眉、齐民要术、齐名、齐平、齐巧、齐全、齐射、齐声、齐同、齐头、齐心、齐心协力、齐一、齐崭崭、齐账、齐整、齐奏

  拼音  yān   注音  一ㄢ   繁体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OLDY  仓颉  FWK  郑码  UOJD  四角  96800  结构  左右电码  3533  区位  4944  统一码  70DF  笔顺  丶ノノ丶丨フ一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烟的拼音:yān(一ㄢ)  

⒈ 物质燃烧时所生的气体:冒烟。硝烟。烟囱。烟雾。烟波。烟火。烟尘。荒无人烟。

⒉ 像烟的:烟霞。烟霭。烟岚。烟鬟。

⒊ 烟气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烟了眼睛。

⒋ 一年生草本植物:烟草。烟叶。

⒌ 烟草制成品:香烟。卷烟。纸烟。烟蒂。

⒍ 指“鸦片”:大烟。烟灯。烟枪。烟馆。

统一码

烟字UNICODE编码U+70DF,10进制: 28895,UTF-32: 000070DF,UTF-8: E7 83 9F。

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煙菸㷑

汉英互译

smoke、mist、tobacco、opium

造字法

形声:从火、因声

English

smoke, soot; opium; tobacco, cigarett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2) 同本义 [smoke]

火壮则煙微。——陆机《连珠》

煙炎之毁熸。——《后汉书·蔡邕传》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

烟焰迷漫。——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烟扑口鼻。——明· 刘基《卖柑者言》

烟炎张天。——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烟焰雾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烟火邻居(指紧邻);烟扛扛(形容烟雾腾腾的样子);烟爨(炊烟);烟蓬(小火轮客舱顶上的散座);烟祀(香烟与祭祀。引申为后代);烟尘(比喻战乱;借指参与战乱的部队);烟井(住户;人家);烟火(火警,火灾);烟焰(烟和火焰);夕烟(黄昏时的烟雾);风烟(随风吹散的烟);油烟;炊烟

(4) 烟状物;云气;雾气 [mist]

草树浮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注:“燥气也。”

煙埃朦郁。——《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土气也。”

烟涛微茫。——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之烟霞。

红烟蔽其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荒烟蔓草。——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烟霞成癖(有游山玩水的癖好);烟雾尘天(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烟霞帐(绘有山水图画的帐帘帏幕);烟缠(缠绵无力);烟锁(烟雾笼罩);烟娇(美女);烟塍(雾气弥漫田塍);烟蓑雨笠(蓑衣和斗笠);烟月(云雾笼罩的月亮)

(6) 专指鸦片 [opium]。如: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烟犯(栽种、贩售和吸食鸦片烟的罪犯);烟民(旧时指吸食鸦片烟成瘾的老百姓;泛指吸烟者);烟匣(装鸦片膏的盒子);烟毒(吸鸦片烟对人的毒害);烟室(供吸食鸦片烟的房间);烟枪(吸鸦片用的工具)

词性变化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动〉

(1) 由于烟的刺激使眼睛流泪或睁不开 [(of eyes)be irritated by smoke]。如:烟眼睛

(2) 通“堙( yīn  )”。堵塞 [block up]

凡待烟冲云梯临之法,必应城以御之。——《墨子·杂守》

春秋行礼,以共烟祀。——汉《鲁相史晨祠孔庙奏铭》。

烟的拼音:

yān  

〈词性:名〉

(1) 烟草 [tobacco]

菸,草名,别名淡巴菰,一曰菸草。产自吕宋, 明时始入 中国。……采叶干之,切为细丝,可制各种之菸。……字俗借“烟”。——《中华大字典》

(2) 又如:烟窝(烟斗);烟萝(藤萝一类的植物);烟荷包(装烟丝用的小袋子)

(3) 另见 yīn  

常用词组

烟霭、烟波、烟草、烟尘、烟囱、烟袋、烟袋杆儿、烟袋锅,烟袋锅儿、烟道、烟灯、烟蒂、烟斗、烟贩子、烟缸,烟缸儿、烟膏、烟管、烟馆,烟馆儿、烟鬼、烟锅,烟锅儿、烟海、烟盒,烟盒儿、烟黑、烟花、烟花巷、烟灰、烟灰缸、烟火、烟碱、烟景、烟具、烟卷儿、烟岚、烟霾、烟煤、烟幕、烟幕弹、烟农、烟癖、烟屁股、烟气、烟枪、烟色、烟尸、烟屎、烟丝、烟酸、烟头,烟头儿、烟突、烟土、烟雾、烟霞、烟消云散、烟熏、烟熏火燎、烟焰、烟叶、烟瘾、烟油、烟油子、烟雨、烟云、烟瘴、烟柱、烟子、烟嘴

  拼音  jiǔ   注音  ㄐ一ㄡˇ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乙部  
五笔  VTN  仓颉  KN  郑码  QY  四角  4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0046  区位  3037  统一码  4E5D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九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统一码

九字UNICODE编码U+4E5D,10进制: 20061,UTF-32: 00004E5D,UTF-8: E4 B9 9D。

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九的拼音: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词性: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九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词性: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常用词组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拼音  diǎn   注音  ㄉ一ㄢˇ   繁体    
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HKOU  仓颉  YRF  郑码  IDJU  四角  21336  结构  上下电码  7820  区位  2167  统一码  70B9  笔顺  丨一丨フ一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点(點)的拼音:diǎn(ㄉ一ㄢˇ)  

⒈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点点上”)。

⒉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⒊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⒋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点雨。几点泪水。

⒌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点。起点。极点。居民点。

⒍ 项,部分,方面:优点。要点。特点。

⒎ 汉字笔形之一(丶):点画。三点水。

⒏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点。评点。点缀。画龙点睛。

⒐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点种。点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点眼药。

⒑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点头。点穴。

⒒ 引火:点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⒓ 查对:点数。点名。点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⒔ 指定,选派:点菜。点将(jiàng   )。听众点播。

⒕ 指示,启发:指点。点拨。

⒖ 计时的单位:更点(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点。钟点。

⒗ 污:点污。点辱(使受污辱)。

⒘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点心(“心”读轻声)。点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⒙ 同“踮”。

统一码

点字UNICODE编码U+70B9,10进制: 28857,UTF-32: 000070B9,UTF-8: E7 82 B9。

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點奌㸃

汉英互译

a litter、drop、feature、dot、nod、particle、point、spo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灬、占声

English

dot, speck, spot; point, deg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点的拼音:

di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spot;dot;speck]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drop]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point]。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decimal point]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point]。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dian, one fifth of one of the five tw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night was formerly divided]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o'clock]。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pastry]。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aspect]。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beat]。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board]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country store]。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point]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definedfime]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词性变化

点的拼音:

diǎn  

〈词性:动〉

(1) 引申为玷污 [stain]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put a dot;delete]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appoint]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select and appoint]。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give directions]。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hint]。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check]。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light up]。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review]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用开水]冲,泡 [pour]。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hit]。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touch]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choose]。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skim]。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drip]。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adorn]。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点的拼音:

diǎn  

〈词性:量〉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some]。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a little]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the least bit]。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5) 另见 dian  

常用词组

点兵、点播、点播、点拨、点补、点菜、点穿、点窜、点滴、点滴、点点、点发、点鬼火、点号、点化、点画、点画、点火、点检、点见、点将、点交、点金成铁、点金石、点睛、点卯、点名、点名册、点明、点评、点破、点燃、点染、点射、点视厅、点石成金、点收、点数、点水、点题、点铁成金、点头、点头哈腰、点头之交、点戏、点心、点行、点穴、点阅、点着、点阵、点钟、点种、点缀、点缀品、点字、点子

基本词义

点的拼音:

(1) 點 dian  

(2) ——“打点”( dǎdian  ):收拾;贿赂

(3) 另见 diǎn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