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 zhé bā kòu
注音ㄑ一 ㄓㄜˊ ㄅㄚ ㄎㄡˋ
解释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例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7回:“其他各部,都是七折八扣,还经年累月的,不得发放。”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
歇后语月半退到初
谜语15%折扣
感情七折八扣是中性词。
繁体七摺八扣
近义东折西扣
反义不折不扣
英语not pay up full amount(be discounted many times; big discounts)
日语割(わ)り引いた上(うえ)にさらに割り引きする
动物生肖牛,虎,蛇
七的拼音:qī(ㄑ一)
⒈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⒉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⒊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七字UNICODE编码U+4E03,10进制: 19971,UTF-32: 00004E03,UTF-8: E4 B8 83。
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柒
seven
会意
seven
详细解释◎ 七的拼音: qī
〈词性:数〉
(1)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seven]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3)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国时秦、韩、魏、楚、燕、齐、赵七国)
(4) 七次 [seven times]。如:诸葛亮七擒孟获
◎ 七的拼音: qī
〈词性:名〉
(1) 文体名。亦称七体,骚体的一种 [a kind of literary form]。如:七体(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曹植有《七启》,张协有《七命》)
(2) 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 [seventh]。如:头七,二七,…
(3) 姓(明代有七希贤)
七…八…、七八成、七八成、七病八痛、七长八短、七尺之躯、七大八小、七大洲、七高八低、七绝、七拉八扯、七老八十、七零八落、七律、七略、七庙、七拼八凑、七平八稳、七七、七七事变、七巧板、七窍、七窍生烟、七情、七擒七纵、七色板、七上八下、七声、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手八脚、七夕、七弦琴、七言诗、七曜、七一、七折八扣、七嘴八舌
折的拼音:zhē(ㄓㄜ)
⒈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折的拼音:zhé(ㄓㄜˊ)
⒈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⒉ 幼年死亡:夭折。
⒊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⒋ 返转,回转:折返。
⒌ 损失:损兵折将。
⒍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⒎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⒏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⒐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⒑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⒒ 判决:折狱。
折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断,绳子折了。
⒉ 亏损:折本生意。
⒊ 姓。
折字UNICODE编码U+6298,10进制: 25240,UTF-32: 00006298,UTF-8: E6 8A 98。
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㪿歽摺
break、convert into、discount、fold、lose money in business、ply、snap、turn over
合、搭、装
会意
break off, snap; bend
详细解释◎ 折的拼音: shé
〈词性:动〉
(1) 断而犹连 [bend]。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break]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lose money in business]。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折本、折秤、折耗、折钱
◎ 折的拼音: zhē
〈词性:动〉
(1) [口]∶翻,翻转 [turn over]。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pour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containers]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折跟头、折过儿、折箩、折腾
◎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break;snap]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bend;twist]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turn back halfway;change direction]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submit to]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blunt; deflate]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convert into;discount in price]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lose;suffer the loss of;reduce]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die young;die]。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judge]。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stop]。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torment]。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destroy;ruin]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账册 [folder;booklet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discount]。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turn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act]。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 折的拼音:
摺 zhé
〈词性:动〉
(1) 折叠 [fold]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turn]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 折的拼音:
摺 zhé
〈词性:名〉
(1) 折子 [book]。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折半、折变、折尺、折冲、折冲将军、折刀、折叠、折叠椅、折断、折兑、折返、折缝、折服、折福、折光、折合、折痕、折回、折价、折简、折旧、折旧费、折扣、折拢、折门、折磨、折杀、折扇、折射、折寿、折算、折头、折弯、折纹、折线、折腰、折页、折椅、折账、折纸、折中、折皱、折转、折枝、折子、折子戏、折罪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捌丷
eight
指事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八的拼音: bā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 八的拼音: bā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扣(釦)的拼音:kòu(ㄎㄡˋ)
⒈ 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
⒉ 衣纽:衣扣。
⒊ 绳结:绳扣儿。
⒋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
⒌ 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
⒍ 强留:扣押。
⒎ 从中减除:扣除。扣发(fā )。
⒏ 敲击:扣人心弦。
扣字UNICODE编码U+6263,10进制: 25187,UTF-32: 00006263,UTF-8: E6 89 A3。
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叩敂釦
buckle、button、deduct、detain、smash
形声:从扌、口声
knock, strike, rap, tap; button
详细解释◎ 扣的拼音: kòu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口声。本义:拉住,牵住)
(2) 同本义 [rein]
扣,牵马也。——《说文》
扣马而谏。——《史记·伯夷叔齐传》
梁由靡扣缪公之骖。——《淮南子·泛论》
太子与郭荣扣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3) 又如:扣马(牵住马,不使前进。也作“叩马”);环环相扣;扣身(紧身,衣服紧贴身子)
(4) 捆绑;拘押 [bind;arrest;take in]。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杀人犯扣起来
(5) 假借为“敂”(击)。敲击 [knock]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扣石垦壤。——《列子·汤问》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6) 又如:扣扉(敲门);扣户(敲门);扣门(敲门);扣扃(叩门,敲门);扣阍(叩击宫门)
(7) 求教;探问 [ask for advice]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8) 又如:扣问(向人请教;询问);扣发(启发;提出意见);扣请(扣问)
(9) 叩头,俯首向下之称 [kowtow]。如:扣头(叩头);扣额(犹扣头)
(10) 截留 [intercept]。如:扣刻,扣克(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扣发(截留全部或部分不发);扣压(截留搁置)
(11) 扣除 [deduct]
逐日将本钱扣去。——《卖油郎独占花魁》
(12) 又如:扣工资;扣分数;扣钱;扣抵(扣除抵偿);扣算(过分地算计)
(13) 用钮扣固定或合拢 [button up;buckle]。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带扣上
◎ 扣的拼音:
釦 kòu
〈词性:名〉
(1) 结 [knot]
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系一个扣
(3) 带扣 [buckle]。如:鞋扣
(4) 钮扣 [button]。如:衣扣
(5) 通“筘”。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reed]。如: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
◎ 扣的拼音: kòu
〈词性:量〉
(1)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帐折等物 [loop]
劳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银子往来的庄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螺纹的一圈叫一扣。如:拧了三扣
扣除、扣发、扣分、扣关、扣环、扣击、扣留、扣帽子、扣襻、扣球、扣人心弦、扣屎盔子、扣杀、扣押、扣眼,扣眼儿、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