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气壮山河的意思

zhuàngshān

气壮山河



拼音qì zhuàng shān hé

注音ㄑ一ˋ ㄓㄨㄤˋ ㄕㄢ ㄏㄜˊ

解释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出处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例子又听到了你的朴朴实实、气壮山河的言谈了。(梁信《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第四章)

正音“山”,不能读作“sān”。

辨形“河”,不能写作“合”。

辨析气壮山河与“气吞山河”有别:气壮山河侧重于形容气概雄伟;一般不能修饰人本身;“气吞山河”侧重于形容气魄宏大;可直接修饰人本身。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气壮山河是褒义词。

繁体氣壯山河

近义气势磅礴、气冲霄汉

反义奄奄一息、气息奄奄

英语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

俄语с неодолимой силой

日语山河(さんか)をも圧倒(あっとう)する

德语heroisch und Ehrfurcht einflǒβend(grandio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一ˋ   繁体    
部首  气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RNB  五笔98  RTGN  仓颉  OMN  郑码  MY  四角  8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3049  区位  3888  统一码  6C14  笔顺  ノ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气(氣)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⒉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⒊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⒋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⒌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⒍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⒎ 欺压:受气。

⒏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

⒐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⒑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统一码

气字UNICODE编码U+6C14,10进制: 27668,UTF-32: 00006C14,UTF-8: E6 B0 94。

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气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乞氣気炁暣㫓

汉英互译

ga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气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cloud]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gas]。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air]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meteorology]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solar term]。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odor;smell]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breath]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mood]。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atmosphere]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general mood;common practice]。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character]。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luck]。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qi]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morale;spirit]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manner;style]。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personal loyalty]。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arrogance]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style]。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style]。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energy of life;vital energy]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effect]。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utensil;apparatus]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词性变化

气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生气;使气恼 [enrage]。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be angry]。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go begging;beg]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气的拼音:

(1) 氣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常用词组

气昂昂、气包子、气泵、气不忿儿、气不公、气不过、气不平、气冲冲、气冲牛斗、气冲霄汉、气喘、气喘如牛、气喘吁吁、气锤、气粗、气垫、气垫船、气动、气度、气短、气短、气氛、气愤,气忿、气概、气割、气根、气功、气骨、气鼓鼓、气臌、气管、气管炎、气贯长虹、气锅、气锅鸡、气焊、气恨、气候、气呼呼、气化、气急败坏、气节、气井、气绝、气厥、气孔、气冷、气力、气量、气流、气笼、气楼、气轮、气煤、气门、气门心、气闷、气密、气囊、气恼、气馁、气派、气泡、气瓶、气魄、气枪、气球、气圈、气塞、气色、气慑、气盛、气势、气势磅礴、气势汹汹、气数、气态、气态、气体、气田、气筒、气头上、气团、气吞山河,气吞河山、气味、气味相投、气温、气息、气象、气象台、气象卫星、气象万千、气象站、气胸、气咻咻、气吁吁、气虚、气旋、气穴、气血、气压、气压表、气眼、气焰、气宇、气韵、气运、气胀、气质、气壮如牛、气壮山河

  拼音  zhuàng   注音  ㄓㄨㄤˋ   繁体    
部首  士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FG  仓颉  LMG  郑码  TIB  四角  34110  结构  左右电码  1104  区位  5519  统一码  58EE  笔顺  丶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壮(壯)的拼音:zhuàng(ㄓㄨㄤˋ)  

⒈ 大,有力,强盛: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⒉ 增加勇气和力量:壮胆。壮行(xíng   )。以壮声势。

⒊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壮族。壮锦。壮歌。

统一码

壮字UNICODE编码U+58EE,10进制: 22766,UTF-32: 000058EE,UTF-8: E5 A3 AE。

壮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壯壵

汉英互译

strong、able-bodied

造字法

形声:从土、丬声

English

big, large; robust; name of tri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壮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士,爿( pán  )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2) 同本义 [tall and big;srong;robust]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3)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壮武(强壮勇武);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强壮,强健)

(4) 豪壮;豪迈 [grand and heroic]

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晋书·谯刚王逊传》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壮游》

(5) 又如:壮夫(豪壮之士,豪杰);壮思(豪壮的情思);壮情(豪壮的情怀、抱负);壮意(豪壮的意气)

(6) 勇壮 [brave and sturdy]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魏策三》

(7) 又如:壮武(勇壮,雄武);壮悍(勇壮强悍);壮毅(勇壮刚毅);壮辞(勇壮的言辞)

(8) 宏伟 [grandeur]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纪》

(9) 又如:壮丽(雄伟华丽);壮制(宏伟的制作);壮图(伟大的志愿、计划)

(10) 坚实,坚牢 [firm]

金绳铁索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韩愈《石鼓歌》

词性变化

壮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动〉

(1) 增强 [strengthen]

《唐史拾遗》曰:“汝阳王王进尝于上前醉,不能下殿,上遣人掖出之。” 王进谢罪曰:“臣以三斗壮胆,不觉至此。”—— 杜甫《饮中八仙歌·注》

(2) 又如:给他壮胆;壮声势

(3) 长成年,长大 [grown-up]

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赌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管子》

(4) 以…为壮美;赞赏 [admire]

单于壮其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甚可壮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识者壮之。——《明史》

(5) 伤。通“戕”( qiāng  ) [injure]

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姤》

韩安国 壮趾, 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汉书》

壮的拼音:

zhuàng  

〈词性:名〉

(1) 壮年 [prime of life]。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为壮

少壮不努力。——《乐府诗集·长歌行》

比后壮乃问其母。(壮:成年。名词在句中作动词用。长大成人。)——晋· 干宝《搜神记》

(2) 灸法术语 [one moxacone]

(3) 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4) 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5) 壮族的省称 [Zhuang nationality]。原作“僮”

常用词组

壮大、壮胆、壮丁、壮观、壮火、壮健、壮举、壮阔、壮丽、壮烈、壮美、壮年、壮士、壮硕、壮心、壮阳、壮语、壮志、壮志凌云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MMMM  仓颉  U  郑码  LL  四角  22770  结构  单一电码  1472  区位  4129  统一码  5C71  笔顺  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统一码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ill、mountain、jebel

造字法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词性变化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常用词组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拼音    注音  ㄏㄜ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SKG  仓颉  EMNR  郑码  VAJ  四角  31120  结构  左右电码  3109  区位  2651  统一码  6CB3  笔顺  丶丶一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河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⒉ 特指中国黄河:河套。河防。

⒊ 指“银河系”:天河。河汉。

统一码

河字UNICODE编码U+6CB3,10进制: 27827,UTF-32: 00006CB3,UTF-8: E6 B2 B3。

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iver

造字法

形声:从氵、可声

English

river; stream; yellow ri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河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2) 同本义 [the Huanghe River (the Yellow River)]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4) 河流的通称 [river]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河出伏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鸡翼城河面。——《广东军务记》

沿河施放。

(5)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6) 天河,银河 [the Milky River]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7)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8) 指河洲,河滨 [streamside]。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9) 指河伯 [River Gods]。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10) 指河图 [the plan of the Yellow River-mystic diagram said to have been supernaturally revealed]。如:河纪(指河图)

常用词组

河岸、河北梆子、河边、河滨、河伯、河槽、河叉、河川、河床、河道、河堤、河底、河东、河段、河防、河肥、河港、河工、河沟、河谷、河汉、河间、河口、河流、河马、河南、河南坠子、河内、河曲、河润、河塞、河山、河身、河神、河水、河滩、河套、河豚、河外、河湾、河网、河西、河西走廊、河系、河鲜、河蟹、河沿,河沿儿、河阳、河鱼、河源、河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