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权衡利弊的意思

quánhéng

权衡利弊



拼音quán héng lì bì

注音ㄑㄨㄢˊ ㄏㄥˊ ㄌ一ˋ ㄅ一ˋ

解释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出处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5回:“权衡利弊,为了保全自己讨好首辅、博取皇上欢心,他决定把五城兵马司的家丑尽行抖搂出来。”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权衡利弊是中性词。

繁体権衡利弊

近义权衡得失

英语weig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take one thing with another)

俄语взвешивать пользу

日语利害得失を計る

德语Vor und Nachteile abwǎg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SCY  仓颉  DE  郑码  FXS  四角  47940  结构  左右电码  2938  区位  4008  统一码  6743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权(權)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⒉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⒊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⒋ 暂且,姑且:权且。

⒌ 秤锤:权衡。

⒍ 衡量,估计:权其轻重。

⒎ 姓。

统一码

权字UNICODE编码U+6743,10进制: 26435,UTF-32: 00006743,UTF-8: E6 9D 83。

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權権

汉英互译

authority、power、right、tentatively

造字法

繁体为形声:从木、又声

English

power, right, author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权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  )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a kind of tree]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scale]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中春之月]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reins of power]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expedient]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plan]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official]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right;claim]。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cheekbone]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词性变化

权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weigh;compare]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balance]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权的拼音:

quán  

〈词性:副〉

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常用词组

权变、权柄、权臣、权贵、权衡、权衡、权力、权利、权门、权谋、权能、权且、权势、权术、权威、权威性、权位、权限、权宜、权益、权欲熏心、权责、权诈、权杖

  拼音  héng   注音  ㄏ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TQDH  五笔98  TQDS  仓颉  HONKN  郑码  OIRG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899  区位  2666  统一码  8861  笔顺  ノノ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衡的拼音:héng(ㄏㄥˊ)  

⒈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⒉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⒊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⒋ 平,对等:平衡。均衡。

⒌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⒍ 古同“横”,纵横。

统一码

衡字UNICODE编码U+8861,10进制: 34913,UTF-32: 00008861,UTF-8: E8 A1 A1。

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udge、weigh、weighing apparatus

造字法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

English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crossbar]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croobar]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ridgepole]。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the Hengyang]。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Hengshan Mountain]。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the Hengshui River]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词性变化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measure]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judge;evaluate]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lie across]。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disobey]。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select]。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形〉

(1) 横行;蛮横。通“横” [rude and unreasonable]。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traverse]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fair]。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block]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组

衡量、衡门深巷、衡宇

  拼音    注音  ㄌ一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TJH  仓颉  HDLN  郑码  MFKD  四角  2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48  区位  3291  统一码  5229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利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⒉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⒊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⒋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⒌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  )。一本万利。

⒍ 姓。

统一码

利字UNICODE编码U+5229,10进制: 21033,UTF-32: 00005229,UTF-8: E5 88 A9。

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efit、favourable、profit、sharp

相关字词

本、钝、害、弊

造字法

会意:从刂、从禾

English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利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sharp;exert oneself;try hard]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quick;nimbl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lucky;smoothly;without a hitch]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advantageous;beneficial;favorable]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important]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词性变化

利的拼音:   

〈词性:名〉

(1) 利益 [advantages]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interest]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功名]利禄 [official's salary in feudal china]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money]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safety or danger]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vectory]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product]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dysentery]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利的拼音:   

〈词性:动〉

(1) 善于 [be good at]。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do good to]。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forcibly occupy;seize;hold]。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常用词组

利弊、利纯、利钝、利害、利害、利己、利口、利率、利落、利尿、利其然、利器、利钱、利权、利刃、利润、利市、利索、利息、利益、利用、利诱、利于、利足、利嘴、利嘴

  拼音    注音  ㄅ一ˋ   
简体部首  廾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廾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86  UMIA  五笔98  ITAJ  仓颉  FKT  郑码  KVME  四角  98444  结构  上下电码  1705  区位  1755  统一码  5F0A  笔顺  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弊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欺蒙人的坏事:作弊。营私舞弊。

⒉ 害处,与“利”相对: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兴利除弊。

⒊ 败,疲困。

⒋ 古同“蔽”,隐蔽。

统一码

弊字UNICODE编码U+5F0A,10进制: 24330,UTF-32: 00005F0A,UTF-8: E5 BC 8A。

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敝獘斃㢢

汉英互译

fraud、har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廾、敝声

English

evil, wrong, bad; crimin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弊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2) 同“毙”。仆;向前倒下 [fall forward]

獘,?顿仆也。——《说文》

射之獘一人。——《礼记·檀弓》

质明,弊旗,诛后至者。——《周礼·大司马》

(3) 倒毙;死亡。同“毙” [die]

以弊于鄢。——《国语·楚语》

(4) 又如:弊仆(倒毙)

(5) 通“蔽”。遮盖,遮挡 [cover;shield]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大宰》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周礼·司寇》

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韩非子·难一》

(6) 判决,决定 [judge]

弊御于诸侯。——《史记·范蔡传》。索隐:“断也。”

(7) 又如:弊狱(判罪);弊谋(决策)

词性变化

弊的拼音:   

〈词性:名〉

(1) 弊病,弊害 [evil]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皆指目(指责)朝政之弊。——《旧唐书·黄巢传》

(2) 又如:弊孔(产生弊害的漏洞);弊象(弊病的迹象);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特别好,贪污舞弊等坏事完全灭绝)

(3) 欺诈的行为 [fraud]。如:作弊;营私舞弊;弊幸(舞弊,侥幸;阴谋)

弊的拼音:   

〈词性:形〉

(1) 坏,低劣 [bad]

变更天下之弊法。——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2) 又如:弊事(恶事);弊人(卑鄙的人)

(3) 衰落,疲惫 [tired out]

今三分天下,益州疲弊。—— 诸葛亮《出师表》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弊世(衰世);弊民(疲惫之民)

(5) 通“敝”。破旧,破损 [worn-out]

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弊于韩。——《左传·僖公十年》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周礼·巾车》

舌弊口,犹将无益也。——《荀子·正论》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宋· 苏轼《教战守》

(6) 又如:弊席(破旧的草席);弊帚千金(家有破旧的扫帚,犹自以价值千金。比喻各人珍惜自己的器物,或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常用词组

弊病、弊端、弊害、弊绝风清、弊漏、弊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