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犬马之疾的意思

quǎnzhī

犬马之疾



拼音quǎn mǎ zhī jí

注音ㄑㄨㄢˇ ㄇㄚˇ ㄓ ㄐ一ˊ

解释谦称自己的疾病。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例子清·姚鼐《复汪进士辉祖书》:“足下书来久矣,有犬马之疾。”

用法作宾语;指有病。

感情犬马之疾是中性词。

繁体犬馬之疾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uǎn   注音  ㄑㄨㄢˇ   
部首  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DGTY  仓颉  IK  郑码  GDS  四角  43800  结构  单一电码  3689  区位  4014  统一码  72AC  笔顺  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犬的拼音:quǎn(ㄑㄨㄢˇ)  

⒈ 狗:猎犬。警犬。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犬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统一码

犬字UNICODE编码U+72AC,10进制: 29356,UTF-32: 000072AC,UTF-8: E7 8A AC。

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犭犮

汉英互译

canine、do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dog; radical number 9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犬的拼音: quǎn  

〈词性:名〉

(1)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2)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dog]

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说文》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食麻与犬。——《礼记·月令》

时则有犬祸。——《洪范五行传》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马(狗和马);犬人(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犬牲的官员);犬服(古代车上用犬皮制成的兵器袋)

(4) 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词 [dog]。如:犬妇(对人谦称儿媳妇);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犬儿(犹言小奴才);犬马(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喻小人)

(5) 称自己的儿子(谦称) [my son]

这是第二小犬,名叫宝玉。——《红楼梦》

常用词组

犬齿、犬马之劳、犬儒、犬牙、犬牙交错、犬子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注音  ㄐ一ˊ   
部首  疒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UTDI  仓颉  KOK  郑码  TMA  四角  0018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014  区位  2818  统一码  75BE  笔顺  丶一ノ丶一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疾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病,身体不舒适:疾病。目疾。残疾。讳疾忌医。

⒉ 一般的痛苦:疾苦。

⒊ 疼痛:疾首蹙额。

⒋ 恨:疾恶如仇。

⒌ 古同“嫉”,妒忌。

⒍ 弊病,缺点:“寡人有疾”。

⒎ 快,迅速:疾步。疾走。疾进。疾驰。疾足先得。

统一码

疾字UNICODE编码U+75BE,10进制: 30142,UTF-32: 000075BE,UTF-8: E7 96 BE。

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ease、fast、hate、illness、pain、suffering

相关字词

徐、缓

造字法

会意:从疒、从矢

English

illness, disease, sickness; to h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疾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2) 轻微的叫疾 [ill]

疾,病也。——《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伯牛有疾, 子问之。——《论语·雍也》

(3) 泛指病 [disease]

司马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十过》

(4) 如:疾革(病情加重);疾损(病情减转,病情好转);疾动(发病;疾病发作);疾棘(病危)

(5) 废疾;废疾的人。亦泛指病人 [disability;patient]。如:疾瘵(废疾,残疾)

(6) 疫疠;发生疫疠 [epidemic disease]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寡人无疾。

君有疾。

已有疾疫。——《资治通鉴》

(7) 又如:疾疫(发生疫病);疾疠(瘟疫);疾疟(指疟疾);疾厉(即疾疠)

(8) 痛 [ache]。如:疾首(头痛);疾痒(痛痒);疾心(痛心)

(9) 痛苦;忧患 [suffering]

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身自疾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0) 又如:疾痛惨怛;疾困(疾苦;疾疢);疾吏(病困的小官吏)

(11) 缺点,毛病,瑕疵 [fault]

必有窃疾。——《墨子·公输》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

词性变化

疾的拼音:   

〈词性:形〉

(1) 快速;急速 [quick]

奋疾而不拔。——《礼记·乐记》

征鸟厉疾。——《礼记·月令》

而疾讨陈。——《左传·襄公五年》

何来疾也。——《战国策·齐策四》

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疾驰入仆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疾快(快速);疾言(言语急迫);疾进(急速进行);疾疾(迅速的样子;急遽不安的样子)

(3) 敏捷;轻快 [quick;nimble;sharp]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4) 又如:疾伶(机敏伶俐);疾俏(动作轻快灵活);疾跳(精悍,机灵)

(5) 急剧而猛烈 [rapid;sharp;violent]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6) 又如:疾威(暴虐残酷);疾雨(急骤的雨);疾雷(急雷,突然响起的雷。比喻汹涌的波涛)

(7) 恶 [evil;bad]。如:疾日(恶日,不祥的日子)

(8) 怒,强狠 [angry;fierce]。如:疾视(瞋目怒视)

(9) 强大,宏大 [powerful]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疾的拼音:   

〈词性:动〉

(1) 患病,生一般的病 [fall ill]

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

(2) 又如:疾色(患病的脸色);疾耗(患病的坏消息);疾作(疟疾发作)

(3) 厌恶;憎恨 [disgust;hate]

尔无忿疾于顽。——《书·君陈》

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生而有疾恶焉。——《荀子·大略》

有亡而无疾。——《荀子·大略》。杨倞注:“疾同嫉,嫉恨。

疾其君者。——《孟子·梁惠王上》

愤世疾邪。——明· 刘基《卖柑者言》

疾大户兼并。——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疾恶(憎恨恶人);疾心(憎恶之心);疾吏(憎恨狱吏)

(5) 极力;尽力;努力 [do one's utmost;spare no effort]。如:疾争(极力争辩);疾作(努力劳作);疾耕(努力耕作);疾学(努力学习)

(6) 嫌怨 [detest]

疾王听之不聪。(听,名词。聪,耳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疾怨(怨恨)

(8) 通“嫉”。妒忌 [envy;be jealous of]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商君书·修权》

膑至,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9) 又如:疾裘妒枕(夫妻间对双方有外遇的嫉妒);疾夫(妒忌者);疾心(心生妒忌);疾忌(妒忌)

(10) 忧虑 [hesitate]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庄子》

(11) 非难;毁谤 [slander]。如:疾毁(毁谤)

常用词组

疾病、疾步、疾驰、疾恶好善、疾恶如仇、疾风暴雨、疾风知劲草、疾呼、疾苦、疾忙、疾趋、疾如雷电、疾如旋踵、疾驶、疾视、疾首蹙额、疾书、疾速、疾痛惨怛、疾恶、疾行、疾言遽色、疾言厉色、疾疫、疾足先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