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犬马之决的意思

quǎnzhījué

犬马之决



拼音quǎn mǎ zhī jué

注音ㄑㄨㄢˇ ㄇㄚˇ ㄓ ㄐㄩㄝˊ

解释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出处《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犬马之决是中性词。

繁体犬馬之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uǎn   注音  ㄑㄨㄢˇ   
部首  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DGTY  仓颉  IK  郑码  GDS  四角  43800  结构  单一电码  3689  区位  4014  统一码  72AC  笔顺  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犬的拼音:quǎn(ㄑㄨㄢˇ)  

⒈ 狗:猎犬。警犬。犬马之劳。犬牙交错。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犬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统一码

犬字UNICODE编码U+72AC,10进制: 29356,UTF-32: 000072AC,UTF-8: E7 8A AC。

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犬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犭犮

汉英互译

canine、do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dog; radical number 9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犬的拼音: quǎn  

〈词性:名〉

(1)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2)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dog]

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说文》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食麻与犬。——《礼记·月令》

时则有犬祸。——《洪范五行传》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马(狗和马);犬人(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犬牲的官员);犬服(古代车上用犬皮制成的兵器袋)

(4) 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词 [dog]。如:犬妇(对人谦称儿媳妇);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犬儿(犹言小奴才);犬马(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喻小人)

(5) 称自己的儿子(谦称) [my son]

这是第二小犬,名叫宝玉。——《红楼梦》

常用词组

犬齿、犬马之劳、犬儒、犬牙、犬牙交错、犬子

  拼音    注音  ㄇㄚˇ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86  CNNG  五笔98  CGD  仓颉  NVSM  郑码  XA  四角  77127  结构  单一电码  7456  区位  3477  统一码  9A6C  笔顺  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马(馬)的拼音:mǎ(ㄇㄚˇ)  

⒈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⒉ 大:马蜂。马勺。

⒊ 姓。

统一码

马字UNICODE编码U+9A6C,10进制: 39532,UTF-32: 00009A6C,UTF-8: E9 A9 AC。

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ee、horse、horseflesh、neddy、steed、equine

造字法

原为象形

English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马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词性变化

马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马的拼音:

  

〈词性:形〉

大的[big]。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常用词组

马鞍、马鞍形、马帮、马鞭、马弁、马表、马鳖、马兵、马泊六、马不停蹄、马步、马车、马齿苋、马褡子、马达、马大哈、马刀、马到成功、马德里、马灯、马店、马队、马贩子、马房、马蜂、马蜂窝、马夫、马革裹尸、马褂、马号、马号、马赫、马赫数、马后炮、马虎、马甲、马架、马缰绳、马嚼铁、马嚼子、马脚、马厩、马驹、马具、马可·波罗、马克思、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口铁、马裤、马快、马拉松、马力、马列、马铃薯、马六甲海峡、马笼头,马勒、马路、马骡、马马虎虎、马匹、马屁、马屁精、马前卒、马群、马赛克、马上、马上比武、马勺、马市、马嘶、马首、马首是瞻、马术、马蹄、马蹄铁、马蹄形、马桶、马头琴、马尾松、马戏、马歇尔计划、马靴、马衣、马扎、马掌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繁体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NWY  仓颉  IMDK  郑码  TDXG  四角  35180  结构  左右电码  0414  区位  3086  统一码  51B3  笔顺  丶一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决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决江疏河”。

⒉ 堤岸被水冲开:决口。溃决。

⒊ 断定,拿定主意: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

⒋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决不后退。

⒌ 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

⒍ 执行死刑:处决。枪决。

统一码

决字UNICODE编码U+51B3,10进制: 20915,UTF-32: 000051B3,UTF-8: E5 86 B3。

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st、decide、definitely、determine、execute a pers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decide, determine, jud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夬( guài  )声。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

(2) 同本义 [dig;dredge]

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史记·河渠书》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决,行流也。——《说文》

人导之而行曰决,水不循道而自行亦曰决。——《说文通训定声》

予决九川,距四海。——《书·益稷》

决之东方而东流。——《孟子》

治水有决河深川。——《汉书·沟洫志》

决水而灌之。——《韩非子·初见秦》

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史记·秦始皇纪赞》

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决渎于殷周之世。

买庸而决窦。

(3) 又如:决江(掘开江边堤岸放水);决汩(疏通,疏导。开凿水流,使能通畅);决子军(古代挖坑道、地道的工兵);决泄(除去壅塞,排除积水)

(4) 大水冲破堤岸或溢出 [burst;be breached]

则决雎澨。——《左传·成公十五年》

孝文时, 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史记·河渠书》

河水决 濮阳,泛十六郡。——《汉书·武帝纪》

贲星坠而勃海决。——《淮南子·天文》。注:“溢也。”

黄河西来决仑。—— 李白《公无渡河》

(5) 又如:决水(河水决口);决溢,决泆(河堤溃破、水流泛滥);决溃(堤防被水冲破)

(6) 断裂,折断 [break]

决指而身死。——《淮南子·说山》。注:“伤也。”

濡肉齿决。——《礼记·曲礼》。注:“犹断也。”

(7) 又如:决眥(眼眶裂开;张眼瞪视);决羽(折断羽翼);决坼(裂开,张开);决浮云(截断浮云,形容剑的威力)

(8) 离别,同“诀” [leave]

与我决于传舍中。——《史记·外戚世家》。索隐:“别也。”

与武决去。——《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侯生决。——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决去(辞别离去);决别(诀别);决舍(弃舍,离弃)

(10) 决断,决定 [decide]

是天下之大决也。——《荀子·仲尼》。注:“谓决断之大也。”

孔子不能决也。——《列子·汤问》

吾计已决矣。——汉· 刘向《列女传》

吾计决矣。——《资治通鉴》

决人死生。——清· 刘开《问说》

(11) 又如:决平(公平决断讼狱);决正(认为正确而依从);决市(决定行市);决志(拿定主意);决制(控制)

(12) 判决 [judge]

审决狱。——《淮南子·时则》

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一二人立决。

中有立决者。

法应立决。

(13) 又如:决狱(审理判决案件);决囚(判决死刑);决杖(处以杖刑);决配(判处流放);决滞(判决积压的案件);决宪(作出惩处的决定;定罪);决知(审知辨识);决理(审理判决)

(14) 处死犯人 [put to death;execute sb.]

每岁大决。——方苞《狱中杂记》

(15) 又如:决不待时(处决重刑犯不必等到秋后就可以执行死刑);决囚(执行死刑);决刑(执行死刑);决期(处决死囚的日期)

(16) 较量,分胜负 [contest]

办之者诚决。——《资治通鉴》

与孟德决之。

(17) 又如:决胜;决斗

(18) 毁坏,破坏 [damage]。如:决张(劈开帐幕);决撒(败露;坏事)

(19) 选,挑,同“抉” [select]。如:决剔(挑剔);决善(即择善而从);决机(依据时机采取适宜决策)

(20) 责打 [whip]。如:决放(杖责后释放);决尸(鞭打尸体);决杀(打杀);决责(杖责);决罚(杖责的刑罚)

(21) 溃破 [fester]。如:决疣溃痈(脓疮溃破);决溃(溃烂流脓)

(22) 竭,尽 [exhaust]。如:决力(竭力);决命(拼死尽力);决竭(干涸)

词性变化

决的拼音: jué  

〈词性:副〉

(1) 一定,必定 [certainly]

决负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敢也决矣。——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事有决无可疑者。——[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决非天运。

(2) 又如:决然(一定)

(3) 无论如何 [for worlds]。如:我决不会妨碍他

常用词组

决不、决策、决策、决定、决定、决斗、决断、决计、决绝、决口、决裂、决然、决赛、决胜、决算、决无、决心、决一雌雄、决一死战、决议、决意、决狱、决战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