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án zhòng wàng chóng
注音ㄑㄨㄢˊ ㄓㄨㄥˋ ㄨㄤˋ ㄔㄨㄥˊ
解释权力大而威望高。
出处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莫我若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权势。
感情权重望崇是中性词。
繁体権重朢崇
动物生肖牛,虎,蛇
权(權)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
⒉ 有利的形势:主动权。
⒊ 变通,不依常规: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
⒋ 暂且,姑且:权且。
⒌ 秤锤:权衡。
⒍ 衡量,估计:权其轻重。
⒎ 姓。
权字UNICODE编码U+6743,10进制: 26435,UTF-32: 00006743,UTF-8: E6 9D 83。
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權権
authority、power、right、tentatively
繁体为形声:从木、又声
power, right, authority
详细解释◎ 权的拼音:
権 q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雚( guàn )声。本义:黄花木)
(2) 同本义 [a kind of tree]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3)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scale]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4) 亦称秤锤
[中春之月]正权概。——《礼记·月令》
(5) 权柄,权力 [reins of power]
大夫执国权。——《谷梁传》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利害之权。——清· 黄宗羲《原君》
皇上无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无权矣。
(6) 又如:权牟人主(权力与君王相等);权珰(擅权的宦官);权宠(权势与宠幸);权臣(握有权势而专横的臣子);掌权;专权(独揽大权);兵权
(7) 权宜、变通 [expedient]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孟子·离娄上》
(8) 又如:权数(应变的机智);权巧(权宜善巧);权正(权变与常道);权制(权宜之制);权计(权宜之计);权书(以权宜之策草拟国书)
(9) 谋略,计谋 [plan]
三军之权。——《孙子·谋故》
(10) 又如:权属(即权术。有心机有手段);权士(谋士);权用(谋略、才干)
(11) 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official]
韩愈吏部权京兆。——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2) 又如:权官(指代理之官);权署(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
(13) 权利 [right;claim]。如:选举权;生存权;人权
(14) 通“颧”。颧骨 [cheekbone]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15) 姓
◎ 权的拼音:
権 quán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权称(用秤称)
(3) 衡量,比较 [weigh;compare]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 霍光是也。——《三国志·武帝纪》注
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吕氏春秋·举难》
(4) 又如:权时苟重(衡量时势而苟且顺从);权度(权衡度量);权量(犹权衡);权准(权衡的准则)
(5) 平衡 [balance]
九和之弓,角与杆权。——《周礼》
◎ 权的拼音:
権 quán
〈词性:副〉
姑且;暂且 [for the time being]。如:权辞(临时选择言辞);权国(摄政;临时代理执掌国政);权朝(权国);权职(权且职掌;暂时代理)
权变、权柄、权臣、权贵、权衡、权衡、权力、权利、权门、权谋、权能、权且、权势、权术、权威、权威性、权位、权限、权宜、权益、权欲熏心、权责、权诈、权杖
重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分(fèn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⒉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⒊ 价格高:重价收买。
⒋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⒌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⒍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⒎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⒉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⒊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重字UNICODE编码U+91CD,10进制: 37325,UTF-32: 000091CD,UTF-8: E9 87 8D。
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緟
again、layer、repeat、scale、weightily、weightiness
沉、轻
会意兼形声
详细解释◎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 )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
望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看,往远处看: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⒉ 拜访:看望。拜望。探望。
⒊ 希图,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⒋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⒌ 向,朝着:望东走。
⒍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望日。
⒎ 埋怨,责备:怨望。
⒏ 姓。
望字UNICODE编码U+671B,10进制: 26395,UTF-32: 0000671B,UTF-8: E6 9C 9B。
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琞朢
full moon、hope、look over、reputation、visit
视、看、瞧
会意
to look at, look forward; to hope, expect
详细解释◎ 望的拼音:
朢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 tǐng )。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2) 同本义 [gaze into the distance]
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
望,远视也。——《玉篇》
豕望视而交睫腥。——《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
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庄子·胠箧》
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庄子·天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扁鹊望 桓侯。——《韩非子·喻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望台(指轮船驾驶台);望楼(望远守卫的楼房);望阙(望着皇宫);望乞(希望;乞求);望国(遥望故国);望睹(了望,眺望);望乡(遥望故乡);望祭(望礼。遥望而祭);望拜(远远望见即行叩拜);望祀(遥望祭祀);望眼(远眺的眼睛)
(4) 遥祭,指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日月、星辰 [sacrifice in distance]
旅上帝及四望。——《周礼·大宗伯》。注:“五岳四镇四渎。”
犹三望。——《左传·僖公三十一年》。注:“分野之星,国中山川皆因郊祀,望而祭之。”
(5) 又如:望祀(古代遥祭山川地袛之礼);望拜(遥望拜祭);望表(古代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
(6) 希望,期望 [expect;hope]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非汉所望。——《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如:望岁(盼望丰收);望祈(盼望);望幸(臣民、妃嫔希望皇帝临幸);望巴巴(望眼巴巴)
(8) 向高处看 [look up]。如:望月(仰望天上的月亮);望羊(仰望远视的样子);望子(期望您。子,对人的尊称);望洋(仰望的样子);望慕(仰慕);望云(仰望白云);望视(仰视,远视)
(9) 察看 [inspect]。如:望色(看人的气色);望气者(一种依靠望天气而预测吉凶祸福的方士)
(10) 看望 [visit]
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探望;拜望;看望
(12) 通“方”。比较 [compare]
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礼记·表记》
(13) 怨恨,责怪 [grudge]
绛侯望 袁盎。——《史记·袁盎晁错传》
时人望之。——《后汉书·贾彪传》
不意君望臣深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黯褊心,不能无少望。——《汉书·汲黯传》
(14) 又如:望沮(怨恨沮丧);望言(怨言)
(15) 接近 [approach]
望秋先陨。——宋· 沈括《梦溪笔谈》
(16) 又如:望七(将至七十岁);望五(年龄近五十岁);望四(接近四十岁);望秋(临近秋天)
◎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名〉
(1) 视野,视力所及 [sight]。如:望山(古弩上的瞄准器);望中(视野之中)
(2) 名望 [prestige]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望轻(声望低微);德高望重;望姓(有声望的氏族);望重(名望大);望臣(有威望的大臣);望雅(声望清高)
(4) 希望;盼望 [hope]
以绝秦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甚失孤望。——《资治通鉴》
(5)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三月之望。——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望后(望日之后;向后);望夜(农历十五日之夜)
(7) 边际 [bound]
神覆宇宙而无望。——《吕氏春秋·下贤》
(8) 仪容 [looks]
季通弟 季良风望闲雅。——《北史》
(9) 有名的人 [distinguished person]
吾子楚国之望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10) 窗口 [window]
[画轮车]左右开四望。——《晋书》
(11) 酒店的招帘,即酒望 [flag]。如:望竿(悬挂酒招的旗竿)
(12) 唐代行政区划的等级之一 [prefecture]
文宗世,宰相 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新唐书》
◎ 望的拼音: wàng
〈词性:介〉
(1) [口]∶向,对着 [towards;to]
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望前走
望板、望尘不及、望穿秋水、望断、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风、望风扑影、望风而遁、望风而溃、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披靡、望楼、望梅止渴、望门投止、望日、望头、望外、望文生义、望闻问切、望乡台、望眼欲穿、望洋、望洋兴叹、望远镜、望月、望诊、望子成龙、望子、望族
崇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⒉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⒊ 古同“终”,终了。
⒋ 充,充满:崇酒于觞。
⒌ 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
⒍ 姓。
崇字UNICODE编码U+5D07,10进制: 23815,UTF-32: 00005D07,UTF-8: E5 B4 87。
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崈
esteem、high
形声:从山、宗声
esteem, honor, revere, venerate
详细解释◎ 崇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2) 同本义 [lofty]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3)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4) 高;高大 [high;tall and big]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墙);崇榘(高峻的城墙)
(6) 高贵 [noble;high]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7) 又如:崇阀(高贵显赫之家);崇阶(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8) 兴盛 [prosperous]
建明德而崇业。——张衡《东京赋》。注:“犹兴也。”
(9) 又如:崇业(兴业);崇盛(隆盛,极其荣宠)
◎ 崇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尊崇,推崇 [revere;advocate]
崇事宗庙社稷。——《礼记·祭统》
莽遂崇鬼神淫祀。——《汉书·郊祀志》
(2)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气,摒弃邪恶);崇实(注重实际);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学)
(3) 通“充”。充满 [fill]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仪礼·乡饮酒礼》
六成复缀以崇。——《礼记·乐记》
泛崇蘭些。——《楚辞·招魂》
(4) 又如:崇奸(聚集许多恶人)
(5) 终,尽。通“终” [end]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诗·卫风·河广》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 赋》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决。——《三国志·凉茂传》
(6) 又如:崇替(灭亡。即终替);崇朝(一个早上。比喻时间的短暂);崇日(终日,一日)
崇拜、崇奉、崇高、崇敬、崇敬、崇论闳论、崇山峻岭、崇尚、崇信、崇洋媚外、崇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