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缺斤短两的意思

quējīnduǎnliǎng

缺斤短两



拼音quē jīn duǎn liǎng

注音ㄑㄩㄝ ㄐ一ㄣ ㄉㄨㄢˇ ㄌ一ㄤˇ

解释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出处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例子做买卖要诚实,不能缺斤短两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分量不足。

感情缺斤短两是中性词。

繁体缺斤短兩

近义短斤缺两、缺斤少两

反义童叟无欺

英语give short weight/measur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uē   注音  ㄑㄩㄝ   
部首  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RMNW  五笔98  TFBW  仓颉  OUDK  郑码  MAXG  四角  85780  结构  左右电码  4972  区位  4017  统一码  7F3A  笔顺  ノ一一丨フ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缺的拼音:quē(ㄑㄩㄝ)  

⒈ 不够:缺乏。缺少。缺憾。欠缺。缺漏。

⒉ 残破:缺点。缺口。缺陷。

⒊ 空额(指职位):缺额。补缺。

⒋ 该到而未到:缺勤。缺席。

统一码

缺字UNICODE编码U+7F3A,10进制: 32570,UTF-32: 00007F3A,UTF-8: E7 BC BA。

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short of、imperfect、lack、minus

相关字词

短、欠、余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be short of, lack; gap, defic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缺的拼音: quē  

〈词性:形〉

(1) (形声。从缶( fǒu  ),夬( guài  )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imperfect;imcomplete]

缺,器破也。——《说文》

入休乎缺甃之崖。——《庄子·秋水》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汉书·艺文志》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诗·豳风·破斧》

(2) 又如: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

词性变化

缺的拼音: quē  

〈词性:动〉

(1) 短少;缺乏 [lack;be short of]

缺王道之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于此微缺然。——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月缺,不圆的月亮);缺势(缺后角的一种坐垫);这本书缺两页

(3) 该到未到 [be absent]。如:人都到齐了,一个不缺

缺的拼音: quē  

〈词性:名〉

(1) 旧指官职的空额,后亦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vacancy]。如:补缺;缺位(职位空缺);缺项(缺门)

(2) 空隙;缺口 [gap]

锋口为缺。——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缺呀(缺口开张貌)

(4) 亏缺 [deficiency]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 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缺月(不圆之月);缺蟾(缺月)

(6) 缺陷。引申为遗憾 [defect]

犹欲保残守缺。——《文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

(7) 又如:缺事(工作上的缺失;感到缺憾的事);缺限(缺陷)

常用词组

缺编、缺德、缺点、缺额、缺乏、缺憾、缺货、缺货、缺斤短两、缺课、缺口、缺漏、缺门、缺勤、缺如、缺三短四、缺少、缺失、缺水、缺位、缺席、缺陷、缺心少肺、缺心眼儿、缺氧、缺衣少食、缺医、缺雨、缺嘴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TTH  仓颉  HML  郑码  PD  四角  72221  结构  单一电码  2443  区位  2979  统一码  65A4  笔顺  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斤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斤。斤斤(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如“斤斤计较”)。

⒉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斤。

统一码

斤字UNICODE编码U+65A4,10进制: 26020,UTF-32: 000065A4,UTF-8: E6 96 A4。

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䤺釿

汉英互译

a unit、half a kilogramm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 catty (approximately 500 g); an axe; keen, shrewd; KangXi radical number 69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2) 同本义 [axe]。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釿锯制焉。以釿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4)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small hoe]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词性变化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砍削,砍杀 [cut]

不斤不斧。——皮日休《河桥赋》

横斤山木。——《南史·宋测传》

(2) 又如:斤削(砍削);斤迹(斧头削砍的痕迹);斤械(用斧砍削)。又指对文字的删削修饰。如:斤正(斤斧,斤削。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3) 过分计较 [be too calculating]。如:斤斤较量(在琐碎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斤的拼音: jīn  

〈词性:量〉

(1) 也作“觔”。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所用的各种重量单位中,均在600克左右;亦指中国在1929年规定的标准单位,等于1.1023磅或500克 [catty]

十六两为一斤。——《汉书·律历志》

四十斤金椎。——《史记·魏公子列传》

千余斤。——唐· 白居易《卖炭翁》

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肉二斤。——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斤两(计算重量的单位);斤重(重量)

常用词组

斤斗、斤斤、斤斤计较、斤两

基本词义

斤的拼音: jin  

(1) ——如“千斤”( qiānjin  ):起重的工具

(2) 另见 jīn  

  拼音  duǎn   注音  ㄉㄨㄢˇ   
部首  矢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DGU  仓颉  OKMRT  郑码  MAJU  四角  81818  结构  左右电码  4252  区位  2244  统一码  77ED  笔顺  ノ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短的拼音:duǎn(ㄉㄨㄢˇ)  

⒈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短期。短暂。短促。短途。短命。短讯。短浅。短兵相接。短小精悍。

⒉ 缺少,欠:短少。短缺。

⒊ 缺点:短处。护短。取长补短。

统一码

短字UNICODE编码U+77ED,10进制: 30701,UTF-32: 000077ED,UTF-8: E7 9F AD。

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ief、fault、lack、owe、short、weak point

相关字词

欠、缺、长

造字法

形声:从矢、豆声

English

short; brief; deficient, lack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短的拼音: duǎn  

〈词性:形〉

(1)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2) 同本义 [short]。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按,短,不长也。

以其长见与短见也。——《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

帝尧长,帝 舜短, 文王长, 周公短, 仲尼长, 子弓短。——《荀子·非相》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短趁(打短工);短盘驴子(短途来往的驴子);短盘(分段作短程行走);短票(借贷的凭证,借约);短绠(短绳。比喻才学浅薄);短梦(短暂的梦)

(4) 寿命短促 [short-lived]

凶短折。——《书·洪范》。郑注:“未冠曰短。”

(5) 又如:短局促(短卒律,短古取。短促);短岁(短命,早死)

(6) 浅薄,简陋 [shallow;superficial]

问之人以穷其短。——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短才(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短供(指粗简的菜肴)

词性变化

短的拼音: duǎn  

〈词性:动〉

(1) 引申为不足,缺乏 [lack;be short of]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不短钱花;短头(缺德;有罪;至少);短乏(犹贫乏);短欠(少;欠缺);短吃少穿(谓衣食困乏)

(3) 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expose]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短恶(揭短,说坏话);短毁(谗言中伤);短状(检查书,供状)

(5) 缩短 [shorten]。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短价(减低或压低价格)

(6) 指短路。拦路抢夺 [intercept]

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明· 徐伯株《贫富兴衰记》

短的拼音: duǎn  

〈词性:名〉

(1) 缺点;过失 [shortcoming]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短儿(过失;隐私;缺点);短道儿(坏主意);短话(关于别人缺点,错失的话);揭短;取长补短

(3) 姓

常用词组

短棒、短兵相接、短波、短不了、短长、短程、短秤、短处、短传、短粗、短促、短刀、短笛、短短、短吨、短歌、短绠汲深、短工、短骨、短号、短褐、短褐不完、短简、短见、短见、短剑、短句、短剧、短距离、短裤、短量、短路、短论、短命、短跑、短篷、短篇小说、短片、短平快、短评、短期、短气、短浅、短欠、短枪、短拳、短缺、短上衣、短衫、短诗、短视、短寿促命、短亭、短统靴、短途、短袜、短外套、短文、短衣帮、短线、短线产品、短小、短小精悍、短袖、短讯、短训班、短衣、短语、短暂、短指、短装、短拙

  拼音  liǎng   注音  ㄌ一ㄤˇ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MWW  仓颉  MOOB  郑码  ALOO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0357  区位  3329  统一码  4E24  笔顺  一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两(兩)的拼音:liǎng(ㄌ一ㄤˇ)  

⒈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⒉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⒊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⒋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统一码

两字UNICODE编码U+4E24,10进制: 20004,UTF-32: 00004E24,UTF-8: E4 B8 A4。

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兩両㒳

汉英互译

liang、tael、twai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两的拼音:

liǎng  

〈词性:量〉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two]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词性变化

两的拼音:

liǎng  

[数]

(1) 二 [two]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some;a few]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两的拼音:

liǎng  

〈词性:副〉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两的拼音:

兩? liǎng  

〈词性:动〉

(1) 等同;比并 [equal]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常用词组

两败俱伤、两半、两边、两边倒、两便、两曹、两重、两次、两抵、两都、两个时候、两广、两汉、两湖、两虎相斗、两回事、两极、两极分化、两脚规、两节棍、两截门、两可、两口子、两立、两利、两码事、两面、两面光、两面派、两面三刀、两面讨好、两难、两旁、两栖动物,两栖植物、两讫、两清、两情两愿、两全、两全其美、两手空空、两头,两头儿、两下里、两下子、两厢、两小无猜、两性、两性动物,两性花、两袖清风、两眼发黑、两眼一抹黑、两姨、两姨亲、两翼、两造、两着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