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去逆效顺的意思

xiàoshùn

去逆效顺



拼音qù nì xiào shùn

注音ㄑㄨˋ ㄋ一ˋ ㄒ一ㄠˋ ㄕㄨㄣˋ

解释逆:违背。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

出处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用法作谓语;用于选择。

感情去逆效顺是中性词。

繁体去逆俲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ㄑㄨˋ   
部首  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FCU  仓颉  GI  郑码  BZS  四角  4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637  区位  4005  统一码  53BB  笔顺  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去的拼音:qù(ㄑㄨˋ)  

⒈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⒉ 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⒊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⒋ 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⒌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⒍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⒏ 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统一码

去字UNICODE编码U+53BB,10进制: 21435,UTF-32: 000053BB,UTF-8: E5 8E BB。

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㚎厺

汉英互译

be apart from、betake、get rid of、go、leave、remove、repair

相关字词

来、取、留、就、存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厶、土声

English

go away, leave, depar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去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go away;leave]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remove;wipe off]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of]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go]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drive]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die]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go into exile;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drive out;expel]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词性变化

去的拼音:   

〈词性:形〉

(1) 过去了的 [of last year;past]。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cowardly;timid]

去的拼音:   

〈词性: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in;at]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去的拼音:   

〈词性: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falling tone,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常用词组

去除、去处、去粗取精、去掉、去垢、去官、去国、去火、去甲、去就、去鳞、去留、去路、去年、去耦、去取、去去、去任、去日、去声、去时、去世、去势、去暑、去岁、去痛、去伪存真、去污、去污粉、去向、去邪、去雄、去职

  拼音    注音  ㄋ一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UBTP  仓颉  YTU  郑码  UAZW  四角  38304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27  区位  3670  统一码  9006  笔顺  丶ノ一フ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逆的拼音:nì(ㄋ一ˋ)  

⒈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逆行。逆风。逆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

⒉ 抵触,不顺从:忤逆。忠言逆耳。

⒊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产。

⒋ 迎接:逆旅(旅店)。

⒌ 预先:逆料(预料)。

统一码

逆字UNICODE编码U+9006,10进制: 36870,UTF-32: 00009006,UTF-8: E9 80 86。

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thwart、contradictoril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disobey, rebel; rebel, trait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逆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屰(   )声。本义:迎,迎接,迎着)

(2) 同本义 [meet]

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说文》

宣公如 齐逆女。——《左传·成公十四年》

上卿逆于境。——《国语·周语上》

楚庄王伐 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宋· 苏轼《留侯论》

晋侯逆夫人 嬴氏以归。——《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尝过青城山,遇雪,舍于逆旅。——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陶潜《自祭文》

(3) 又如:逆战(迎战);逆厘(迎福纳吉);逆劳(迎劳);逆暑(迎夏。迎接暑气到来的祭礼);逆视(迎视);逆送(迎送);逆女(迎接女儿归宁)

(4) 迎击;迎战 [beat head-on]

并力逆操。——《资治通鉴》

(5) 又如:逆涛(顶着浪涛);逆击(迎击);逆格(迎击);逆拒(迎击,抵御)

(6) 倒;反;向相反方向活动 [reverse;inverse;converse]

水逆流百余里。——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7) 又如:逆电流;逆鳞(倒生的鳞片);逆向(反方向);逆溢(水倒流泛滥);逆推(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测)

(8) 抵触;不顺;违背 [defy;disobey;go against]

逆节伤化,不道。——《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本末舛逆,首尾衡决——汉· 贾谊《治安策》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9) 又如:逆时代潮流而动;逆拂(拂逆);逆辞(违背礼数的言辞);逆意(违背尊长的心意);逆节(违背法度);逆道(违背事理);逆理(违背事理);逆负(违背辜负)

(10) 颠倒 [put upside down]

大事于大庙,跻僖公,逆祀也。——《左传·文公二年》

(11) 又如:逆毛(倒向生长的毛);逆祀(颠倒祭祀的顺序);逆折(倒向回旋);逆箭(倒插在袋中的箭)

(12) 叛乱,谋反 [rebel against]

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后汉书·班超梁传》

叔侄为逆。——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逆阉防伺。——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3) 又如:逆计(谋反的计划);逆变(变乱);逆属(叛乱者的亲属);逆孽(背叛的罪恶);逆藩(叛逆的藩邦、藩臣);逆谋(叛逆的阴谋);逆俦(逆党)

(14) 抗拒 [resist]

故专兵一志以逆秦。——《战国策·齐策三》

(15) 又如:逆命(抗拒命令);逆遣(拒却;辞绝);逆呵(逆拒并呵斥);逆拒(拒绝);逆斥(排斥)

(16) 预测;揣度 [forcast;guess]

我有亲父兄,…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7) 又如:逆志(猜测其志向);逆断(预料;推测);逆臆(预料、猜想)

(18) 退却 [retreat;hang back]。如:逆窜(逃窜);逆退(后退;倒退);逆走(退走,逃走)

(19) 回旋 [turn;coil]。如:逆转(回旋);逆环(指回旋的水流);逆折(水流回旋的样子)

词性变化

逆的拼音:   

〈词性:副〉

(1) 事前,预先 [beforehand]

周、 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逆告(预告);逆知(预先知道);逆计(预先想到);逆诈(事先即怀疑别人会欺骗自己);逆备(预先防备);逆数(预测未来);逆睹(预见,预知)

逆的拼音:   

〈词性:名〉

(1) 叛逆 [traitor]

数(斥责)吕师孟叔侄为逆。——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中医指气血不和、胃气不顺等所致病症 [a deteriorating case]。如:逆胪(中医病名);逆气(中医指气逆行不顺之症)

常用词组

逆差、逆产、逆定理、逆耳、逆耳之言、逆反心理、逆风、逆光、逆境、逆来顺受、逆料、逆流、逆旅、逆伦、逆水、逆水行舟、逆心、逆行、逆夷、逆运、逆转、逆贼、逆子

  拼音  xiào   注音  ㄒ一ㄠˋ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86  UQTY  五笔98  URTY  仓颉  YKOK  郑码  SOOM  四角  084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00  区位  4807  统一码  6548  笔顺  丶一ノ丶ノ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效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摹仿:效法。仿效。上行下效。效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⒉ 功用,成果:效验。效果。成效。有效。功效。效益。效用。效应。效率。

⒊ 尽、致:效力。

统一码

效字UNICODE编码U+6548,10进制: 25928,UTF-32: 00006548,UTF-8: E6 95 88。

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傚効爻俲殽

汉英互译

effect、imitate、render

造字法

形声:从攵、交声

English

result, effect; effectiven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效的拼音:

x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present;devote to;render (service)]

司城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左传》

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史记》

(3) 又如:效力;效绩(呈献功绩);效玺(呈献国君的印章,表示臣服);效己(贡献一己之力);效芹(自称贡献微薄)

(4) 明白 [understand]

由此效之也。——《荀子·正论》

乡也,效门室之辨。——《荀子·儒效》

效,明也。——《方言十三》

(5) 通“校( jiào  )”。考查。考核 [examine]

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庄子·列御寇》

(6) 又如:效试(考核试验);效志(查核心志);效情(验以情理)

(7) 授还,授 [confer]

宣王有志,而后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授也。”

(8) 又如:效官;效业(授官)

(9) 显示;呈现 [take on]

信者效其忠。——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0) 又如:效祉(呈现福祉);效祥(呈露祥瑞)

(11) 效验,验证 [desired result]

何以效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效劳,效忠 [offer one's services]

杀身自效。——《汉书·李广苏建传》

词性变化

效的拼音:

俲、傚 xiào  

〈词性:动〉

(1) 摹仿;师法 [imitate]

效,像也。——《说文》。字亦作俲

效者,为之法也。——《墨子·小取》

君子是则是傚。——《诗·小雅·鹿鸣》

民胥傚矣。——《诗·小雅·角弓》

尤而傚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则而傚之。——《孝经》

(2) 字又作傚

教之为言傚也。上行之,下傚之。——《元命苞》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易·系辞上》

父亲不思报国酬恩,捐躯尽节,效儿女子之计。——《封神演义》

欲效野夫。——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效学(仿效,学习);效蹙(不善模仿而弄巧成拙);效好(学好);效作(仿作);效戾(效尤);效慕(仿效);效邮(效尤);东施效颦;上行下效

效的拼音: xiào  

〈词性:名〉

(1) 功效;效果;结果 [effect;result;function]

效亦大矣。——《淮南子·脩务》

彊弱存亡之效。——《荀子·议兵》

以德为効。——《汉书·刘向传》

用兵之效。——宋· 苏洵《六国论》

效则归于天择。——[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自其效观。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秦策一》

此其效也(效:效验,验证)。——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药效;生效;失效;无效;投效;肥效;速效;后效;时效;见效;疗效;实效;奏效;特效;成效;有效

(3) 经验 [experience]

外夷战备日新,老将多恃旧效,昧于改图,故致无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常用词组

效法、效仿、效果、效劳、效力、效力、效率、效命、效能、效颦、效死、效验、效益、效应、效用、效尤

  拼音  shùn   注音  ㄕㄨㄣˋ   繁体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KDMY  仓颉  LLLO  郑码  NDGO  四角  210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11  区位  4319  统一码  987A  笔顺  ノ丨丨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顺(順)的拼音:shùn(ㄕㄨㄣˋ)  

⒈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顺风。顺水。顺境。顺水推舟。顺风使舵。

⒉ 沿,循:顺城街。顺理成章。顺藤摸瓜。

⒊ 依次往后:顺序。顺次。

⒋ 随,趁便:顺便。顺势。顺手牵羊。

⒌ 整理:理顺。顺修(整理修治)。

⒍ 服从,不违背:顺从。顺应。孝顺。温顺。

⒎ 适合,不别扭:顺适。顺情。顺眼。顺差(chā  )。

⒏ 姓。

统一码

顺字UNICODE编码U+987A,10进制: 39034,UTF-32: 0000987A,UTF-8: E9 A1 BA。

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順㥧

汉英互译

arrange、in sequence、in the same direction as、obey、put in order、suitable

相关字词

逆、倒

造字法

会意:从页、从川

English

obey, submit to, go along wi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顺的拼音:

shùn  

〈词性:动〉

(1) (会意。从页,从巛。页( xié  ),头。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2) 同本义 [along;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 江陵将顺 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 如:他顺着篱笆一直爬到大门边;顺流(水顺地势而流泻;顺着水流的方向);顺衽(按衣襟的方向顺序);顺领(顺着次序);顺绪(顺着次序);顺数(顺着次序计数)

(4) 顺从;顺应 [obey;yield to]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 纣而不敢逆。 武王逆 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顺情(依顺人情);顺率(顺应天理而统率仁义之师);顺变达权(顺应形势变化而权宜行事);顺风旗(比喻随声附和,一边倒);顺时颐养(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养身体);顺守(遵循正道而固守之);顺常(遵循常道、常典);顺人(顺从人心);顺天(顺应天道);顺化(顺应造化);顺命(顺从天命);顺俗(随顺习俗);顺时(顺应时宜);顺义(顺从正当的义理);顺天应人(顺承天意而合乎民心);顺脑顺头(顺顺从从);顺行(遵循道理行动);顺机(顺循时机)

(6)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polish;embellish]。如:文章还得顺一顺;顺朱儿(红仿;描红习字帖)

(7) 通“训”。教诲 [instruct;teach]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词性变化

顺的拼音:

shùn  

〈词性:名〉

(1) 道理 [reason]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2) 姓

顺的拼音:

shùn  

〈词性:形〉

(1) 合理的 [reasonable]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2) 又如:顺逆(顺正与邪逆);顺政(顺理的政治);顺言(顺理的话);顺成(因顺理而成功);顺备(合理完备)

(3)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go well;be agreeable]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4) 又如:顺成(顺利成就);顺溜纸(给鬼神烧纸,以求要办的事得以顺溜);顺济(顺利地渡过)

(5)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coherent]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6) 和顺 [mild]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7) 又如:顺女(和顺的女子);顺美(和顺善良);顺气(和顺正直之气);顺顺(服服帖帖的样子);顺亲(相顺相亲);顺慈(和顺慈祥)

(8) 通“慎( shèn  )”。谨慎 [prudent;careful;cautious]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顺的拼音:

shùn  

〈词性:副〉

(1) 顺便;趁便 [conveniently;in passing]。如:顺访(顺路拜访);顺劲(乘势);顺会(乘方便会晤)

(2) 依循次序 [successively;in proper order]。如:顺续(顺次接续);顺递(依次递接);顺推(连词顺接前项,而使意思推进一层)

常用词组

顺便、顺差、顺畅、顺潮、顺次、顺从、顺带、顺当、顺导、顺耳、顺访、顺风、顺风耳、顺风转舵、顺服、顺和、顺化、顺境、顺口、顺口溜、顺理成章、顺利、顺溜、顺路、顺民、顺气、顺势、顺适、顺手,顺手儿、顺手牵羊、顺水、顺水人情、顺水推舟,顺水推船、顺遂、顺坦、顺藤摸瓜、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心、顺行、顺行、顺叙、顺序、顺延、顺眼、顺意、顺应、顺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