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ù shèn qù tài
注音ㄑㄨˋ ㄕㄣˋ ㄑㄨˋ ㄊㄞˋ
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处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 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例子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唐 姚元崇《口箴》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感情去甚去泰是中性词。
近义去泰去甚
英语shun the extremes and maintain the middle course(not to go too far)
动物生肖牛,虎,蛇
去的拼音:qù(ㄑㄨˋ)
⒈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⒉ 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⒊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⒋ 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⒌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⒍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⒏ 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去字UNICODE编码U+53BB,10进制: 21435,UTF-32: 000053BB,UTF-8: E5 8E BB。
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㚎厺弆
be apart from、betake、get rid of、go、leave、remove、repair
来、取、留、就、存
会意兼形声:从厶、土声
go away, leave, depart
详细解释◎ 去的拼音: qù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 )。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go away;leave]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remove;wipe off]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of]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go]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drive]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die]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go into exile;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drive out;expel]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 去的拼音: qù
〈词性:形〉
(1) 过去了的 [of last year;past]。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cowardly;timid]
◎ 去的拼音: qù
〈词性: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in;at]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 去的拼音: qù
〈词性: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falling tone,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去除、去处、去粗取精、去掉、去垢、去官、去国、去火、去甲、去就、去鳞、去留、去路、去年、去耦、去取、去去、去任、去日、去声、去时、去世、去势、去暑、去岁、去痛、去伪存真、去污、去污粉、去向、去邪、去雄、去职
甚的拼音:shèn(ㄕㄣˋ)
⒈ 很,极:甚好。甚快。
⒉ 超过:日甚一日。
⒊ 方言,什么:甚事?
⒋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甚至。甚或。
甚的拼音:shén(ㄕㄣˊ)
⒈ 同“什2”。
甚字UNICODE编码U+751A,10进制: 29978,UTF-32: 0000751A,UTF-8: E7 94 9A。
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extremely、more than、much、very
会意:从甘、从匹
great extent; considerably
详细解释◎ 甚的拼音: shén
〈词性:代〉
(1) 疑问代词。什么 [what]。如:甚般(哪般,什么;怎样);甚的(甚底、甚迭。什么);甚末(甚么,什么);甚娘(甚末娘,什么娘。骂人的话。什么);甚生(什么);甚实(确实,很实);甚人(什么人)
(2) 为什么,怎么 [why]。如:甚地(怎么)
(3) 另见 shèn
◎ 甚的拼音: shèn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甘,从匹。甘是快乐,匹,匹耦。沉溺于男女欢情。本义:异常安乐)
(2) 同本义 [abandon oneself to;indulge in]
甚,尤安乐也。——《说文》。徐灏注:“甚,古今字。女部。‘乐也。’通作耽、湛。《卫风·氓篇》:‘无与士耽。’《小雅·常隶篇》:‘和乐且湛。’皆甚字之本义。从甘匹,会意,昵其匹耦也;甘亦声”
玄甚。——《老子》。注:“谓贪淫声色。”
(3) 过分 [go too far;overdo]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甚泰(衣着过于宽大)
(5) 厉害,严重 [terrible;formidable;serious]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若是其甚与?——《孟子·梁惠王上》
(6) 盛,大 [prevailing;great]
王之好乐,甚。——《孟子》。注:“大也。”
观表甚欢。——《吕氏春秋》。注:“厚也。”
甚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疏:“谓大口也。”
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杀死逆夷百余名。——《三元里抗英》
(7) 深厚 [deep]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楚辞·九歌》
(8) 重要 [important]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 甚的拼音: shèn
〈词性:副〉
(1)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very;extremely]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吾家后日当甚贫。——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啊,甚是面熟,咱们是在哪里见过呢?他们的行动甚为迅速;他进步甚快;城镇相离甚远;甚为怏怏(很不高兴);甚是次第(非常整齐);甚当(很对;很正确);甚悉(很正确);甚溥(很普遍)
(3) 诚,真 [certainly]
左右皆曰甚然。——《战国策·秦策》。注:“谓诚也。”
(4) 又如:甚然(诚然)
◎ 甚的拼音: shèn
〈词性:动〉
(1) 超过,胜过 [more than]
甚于水火。——《论语》。皇疏:“犹胜也。”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甚于(超过)
(3) 引申为宠爱配偶 [make a pet of spouse;dote on spouse]。又凡事之过皆曰甚。古者读若耽,声转为常枕切。” 张舜徽注:“许云甘匹耦者,谓沈于色也。”
(4) 责备 [blame]
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 贾谊。—— 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
◎ 甚的拼音: shèn
<连>
(1) 甚至 [even]。如:甚且
(2) 另见 shén
甚而、甚感诧异、甚或、甚且、甚为、甚嚣尘上、甚至
去的拼音:qù(ㄑㄨˋ)
⒈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⒉ 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⒊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⒋ 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⒌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⒍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⒎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⒏ 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去字UNICODE编码U+53BB,10进制: 21435,UTF-32: 000053BB,UTF-8: E5 8E BB。
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㚎厺弆
be apart from、betake、get rid of、go、leave、remove、repair
来、取、留、就、存
会意兼形声:从厶、土声
go away, leave, depart
详细解释◎ 去的拼音: qù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 )。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go away;leave]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remove;wipe off]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of]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go]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drive]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die]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go into exile;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drive out;expel]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 去的拼音: qù
〈词性:形〉
(1) 过去了的 [of last year;past]。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cowardly;timid]
◎ 去的拼音: qù
〈词性:介〉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in;at]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 去的拼音: qù
〈词性: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falling tone,one of the four tones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the fourth ton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去除、去处、去粗取精、去掉、去垢、去官、去国、去火、去甲、去就、去鳞、去留、去路、去年、去耦、去取、去去、去任、去日、去声、去时、去世、去势、去暑、去岁、去痛、去伪存真、去污、去污粉、去向、去邪、去雄、去职
泰的拼音:tài(ㄊㄞˋ)
⒈ 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⒉ 佳,美好:泰运。否(pǐ )极泰来。
⒊ 极:泰西(旧指欧洲)。
⒋ 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⒌ 通:天地交泰。
泰字UNICODE编码U+6CF0,10进制: 27888,UTF-32: 00006CF0,UTF-8: E6 B3 B0。
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㤗太夳
peaceful、safe
原为形声
great, exalted, superior; big
详细解释◎ 泰的拼音: tài
〈词性:形〉
(1) (形声)
(2) 同本义 [slippery]
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 安定平和 [peaceful]
泰,安也。——《字汇》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以祈国泰民安。——吴自牧《梦梁录》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处之泰然也。——《元史·许衡传》
否泰如天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时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国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国泰政通)
(5) 奢侈 [luxurious]
泰,侈也。——《玉篇》
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
(6) 又如:泰侈(骄纵奢侈);泰靡(奢靡)
(7) 骄纵;傲慢 [arrogant]
骄泰奢侈。——《国语·晋语》
以泰于国。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礼记》
(8) 大之极,极大 [maximal;great]
泰,大也。——《易·泰卦》释文引马注
遇泰之需。——《左传·哀公九年》。疏:“泰者,大也。”
假尔泰龟有常。——《礼记·曲礼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9) 又如:泰河(大河);泰吕(大吕);泰武(强大的武力);泰运(大运,天运);泰风(大风,西风)
(10) 极 [extreme]。如:泰西(极西。旧泛指西方国家);泰东(极东。泛指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泰玄(深奥玄妙的道理);泰古(远古,上古);泰东西(泛指欧美和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
◎ 泰的拼音: tài
〈词性:名〉
(1) 山名 [Taishan mountain]。泰山主峰在山东省泰安县境。是“五岳”之首的东岳。又名岱宗。如:泰华(泰山与华山);泰岱(泰山);泰岳山(武当山别名)
(2) 古州名 [Tai prefecture]
(3) 五代唐置,明代改称保定府,治所在河北省清苑县。今为保定市
(4) 南唐置,治所在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
(5) 县名 [Tai county]。在江苏省中部。汉置海陵县,明为泰州,1912年改为泰县。1949年后拆置泰州市
(6) 古酒樽名 [wine vessel]。如:泰和汤(指酒)
(7) 六十四卦之一 [name of a trigram in paguah]
象曰:天地交,泰。——《易·泰》
(8) 泰国的简称 [Thailand]
(9) 姓
泰半、泰斗、泰米尔语、泰然、泰然自得、泰然自若、泰山、泰山北斗、泰山鸿毛、泰山压顶、泰晤士河、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