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曲意迎合的意思

yíng

曲意迎合



拼音qǔ yì yíng hé

注音ㄑㄨˇ 一ˋ 一ㄥˊ ㄏㄜˊ

解释同“曲意逢迎”。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例子徐懋庸《鸡肋》:“有些人,一味窥测自己的心理,曲意迎合,却阴怀二心,特别地可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违心讨好人。

感情曲意迎合是贬义词。

繁体麯意迎合

近义曲意逢迎、曲意奉迎、曲意承奉

英语lick somebody's fee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qū qǔ   注音  ㄑㄨ ㄑㄨˇ   
部首  曰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MAD  仓颉  TW  郑码  KKD  四角  55600  结构  单一电码  2575  区位  3990  统一码  66F2  笔顺  丨フ一丨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曲(麯、麴)的拼音:qū(ㄑㄨ)  

⒈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  )。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⒉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  )。委曲求全。

⒊ 弯曲的地方:河曲。

⒋ 偏僻的地方:乡曲。

⒌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⒍ 姓。

其他字义

曲的拼音:qǔ(ㄑㄨˇ)  

⒈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⒉ 歌的乐调:曲调(diào  )。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  )寡。

统一码

曲字UNICODE编码U+66F2,10进制: 26354,UTF-32: 000066F2,UTF-8: E6 9B B2。

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麯粬

汉英互译

bend、bent、crooked、melody、music、song、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曲的拼音:   

〈词性:形〉

(1) 弯曲,不直 [bent;croo-ked]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2)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3) 迂曲;婉转 [tortuous;mild and indirect;tactful]。如:曲谕(婉转动人的教诲);曲止(婉转阻止);曲言(婉言);曲譬(婉转譬喻);曲子(指肠子);曲邃(曲折深邃);曲狭(迂曲狭窄);曲复(迂回曲折)

(4) 周遍;多方面;详尽 [all;detailed]。如:曲止(委曲详尽);曲至(周到);曲防(遍设堤坊)

(5) 表敬之词 [your]。如:曲延臣算(请求通融,延长我的寿命);曲延(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

(6) 邪僻,不正派 [evil;dishonest]。如:曲心矫肚(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曲意(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曲就(委曲成全);曲全(曲意保全)

(7) 细,细小 [trifle;petty]。如:曲惠(小惠);曲智(小智);曲胜(小胜);曲艺(医卜之类的小技艺)

(8) 假借为“局”。狭隘,拘泥 [narrow]

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词性变化

曲的拼音:   

〈词性:名〉

(1) 理屈;理亏 [wrong;unjustifiable]

其言曲而中。——《易·系辞下》

曲在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曲在秦。

以负秦曲。

(2) 又如:曲挠(无罪而被枉屈);曲论(歪曲事实的议论;狡辩)

(3) 弯曲的地方,亦指幽深之处 [bend of a river,etc.]

在汾一曲。——《诗·魏风·汾沮洳》

汾之一曲。—— 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曲阿(屋的曲角);曲房(内室,密室);曲屋(周旋曲屈的楼阁);曲隈(曲折隐蔽之处)

(5) 偏僻的处所;乡里 [countryside]。如:曲士(乡曲之士);曲落(村庄);曲道(乡曲,乡里);曲辫子(乡愚)

(6) 小巷 [lane]。如:曲头(巷头;街头)

(7) 蚕箔,用苇或竹编制的养蚕的器具 [a bamboo tray for raising silkworms]

勃以织曲薄为生。——《史记·周勃世家》

(8) 又如:曲簿(养蚕的器具)

曲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弯曲 [bend]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弘曲躬而自卑。——《后汉书·郑弘传》

(2) 又如:曲匝(身体屈曲辗转);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曲的拼音:

麯、麴   

〈词性:名〉

(1) 酒母 [leaven;yeast]。如:红曲;神曲;曲糊(粘浆状态的酒曲);大曲(酿造白酒用的一种曲);酒曲(酿酒用的曲)

(2) 泛指酒 [wine]。如:曲蘖(酒);曲王(指酒神);曲生(酒的别名)

(3) 另见   

常用词组

曲笔、曲别针、曲柄、曲柄钻、曲尺、曲阜、曲棍、曲解、曲径、曲里拐弯的、曲曲弯弯、曲曲折折、曲鳝、曲室、曲水流觞、曲说、曲突徙薪、曲线、曲线板、曲线图、曲线运动、曲折、曲直、曲衷

基本词义

曲的拼音:   

〈词性:名〉

(1) 乐曲,歌曲 [music of song]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3)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 qu ,a type of verse in singing]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4)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词性变化

曲的拼音:   

〈词性:量〉

(1) 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曲清歌

(2) 另见   

常用词组

曲调、曲高和寡、曲剧、曲牌、曲谱、曲坛、曲艺、曲种、曲子

  拼音    注音  一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JNU  仓颉  YTAP  郑码  SUKW  四角  00336  结构  上中下电码  1942  区位  5066  统一码  610F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意的拼音:yì(一ˋ)  

⒈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⒉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⒊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

⒋ 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

统一码

意字UNICODE编码U+610F,10进制: 24847,UTF-32: 0000610F,UTF-8: E6 84 8F。

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噫悥憶

汉英互译

expect、intention、meaning、suggestion、wish

造字法

会意:从心、从音

English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意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meaning;idea]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will and 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词性变化

意的拼音:   

〈词性:动〉

(1) 思念;放在心上 [miss]。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doubt]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常用词组

意表、意会、意见、意匠、意境、意料、意马心猿、意念、意气、意气风发、意气用事、意趣、意色、意识、意识形态、意思、意图、意外、意外、意味、意味着、意想、意向、意象、意兴、意义、意译、意愿、意蕴、意在言外、意旨、意志、意致、意中、意中人、意中事

  拼音  yíng   注音  一ㄥ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BPK  仓颉  YHVL  郑码  RHYW  四角  37302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01  区位  5113  统一码  8FCE  笔顺  ノフフ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迎的拼音:yíng(一ㄥˊ)  

⒈ 接:迎接。欢迎。迎宾。迎候。

⒉ 面对着,冲着:迎面。迎风(a.对着风;b.随风)。迎刃而解(jiě  )。

⒊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逢迎。迎合。

统一码

迎字UNICODE编码U+8FCE,10进制: 36814,UTF-32: 00008FCE,UTF-8: E8 BF 8E。

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eet、greet、welcome、move toward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外形内声

English

receive, welcome, gre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迎的拼音: yí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本义:遇,相逢)

(2) 同本义 [meet]

迎,逢也。——《说文》。段玉裁注:“夆,悟也;逢,遇也,其理一也。”

以迎岁于东郊。——《淮南子·时则》。注:“逆春也。”

迎日推策。——《史记·五帝纪》。正义:“逆也。”

(3) 又如:迎霜(遇霜)

(4) 迎接;欢迎 [welcome;greet]

冕而亲迎。——《礼记·昏义》

亲迎于渭。——《诗·大雅·大明》

哀公迎 孔子。——《墨子·非儒下》

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迎风板子(迎风。指新官上任,为树权威先访拿数人杖责四十。然后视情节再行发落);迎猪(赶猪回家);迎枕(迎手。中医号脉时垫在病人腕部的枕头);迎年(迎接新年);迎气(迎接祭祀五帝,祈求五谷丰收);迎将(迎接);迎劳(迎接慰劳);迎新送旧(迎接新来的,辞送离去的);迎銮(迎接皇帝);迎宾(迎接宾客)

(6) 迎合;逢迎 [pander to]

则民严而不迎。——《孔子家语·入官》。注:“奉也。”

群臣迎阿,独怀道执不可。——《新唐书》

(7) 又如:迎阿(逢迎阿谀);迎意(测知他人心意,迎合他人心意);迎望(迎合,迎承);迎时(迎合时势);迎逢(迎合;逢迎);迎附(迎合)

(8) 预测;推算 [forecast;calculate]。如:迎日推筴(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

(9) 投降 [surrender;capitulate]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词性变化

迎的拼音: yíng  

〈词性:介〉

(1) 面向着,正对着 [be directed at;face]

迎风收栗子,过雨剪花头。——明· 袁宏道《再和散木韵》

(2) 又如:迎风飞翔;迎见(迎面遇见);迎潮(逆潮流而上);迎流(逆流)

常用词组

迎风、迎合、迎火、迎击、迎接、迎面、迎亲、迎娶、迎刃而解、迎头,迎头儿、迎头赶上、迎头痛击、迎新、迎战

  拼音  hé gě   注音  ㄏㄜˊ ㄍㄜ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GKF  仓颉  OMR  郑码  ODAJ  四角  806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0678  区位  2647  统一码  5408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合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⒉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⒊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⒋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⒌ 总共,全:合家欢乐。

⒍ 计,折算:合多少钱。

⒎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其他字义

合的拼音:gě(ㄍㄜˇ)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⒉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统一码

合字UNICODE编码U+5408,10进制: 21512,UTF-32: 00005408,UTF-8: E5 90 88。

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㪉敆盒閤

汉英互译

add up to、be equal to、close、combine、join、proper、shut、suit、whole

相关字词

开、分、张、拆、离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bine, unite, join; ga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合的拼音:   

〈词性: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1 decilitre)]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基本词义

合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 同本义 [close;shut]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assemble]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unite;ally]。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combine;unite]。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conform to]。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suit]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merge;amalgamate]。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cover]。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mate;marry]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engage in a battle or contest]。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be equal to]。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棺材] [make]。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should]。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quarrel]。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clasp]。如:合手

(22) 回答,答 [answer]。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rse]。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词性变化

合的拼音:   

〈词性:形〉

(1) 全部;整个 [whole;all;entire]。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harmonious]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合的拼音:   

〈词性:名〉

(1) 盒子。后作“盒” [box]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合的拼音:   

〈词性:副〉

一起,共同 [together]。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合的拼音:   

〈词性:介〉

(1) 与;向 [for]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as]。如:合会(以及;和)

合的拼音:   

〈词性:量〉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round]。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合的拼音:

  

〈词性:动〉,〈词性:形〉

(1) 闭合 [close]。如:合眼

(2) 全;总共 [whole;all;entire]。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常用词组

合办、合抱、合璧、合编、合不来、合唱、合成、合得来、合订本、合法、合法性、合肥、合该、合格、合共、合股、合股、合乎、合伙、合伙人、合击、合计、合家、合家欢、合脚、合金、合卺、合理、合理化、合力、合流、合龙、合拢、合拢、合谋、合拍、合拍、合契、合群、合身、合时、合适、合算、合算、合同、合围、合心、合眼、合演、合叶、合页、合一、合宜、合意、合营、合影、合用、合于、合葬、合掌、合辙,合辙儿、合著、合着、合资、合纵、合奏、合作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