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攘为己有的意思

rǎngwéiyǒu

攘为己有



拼音rǎng wéi jǐ yǒu

注音ㄖㄤˇ ㄨㄟˊ ㄐ一ˇ 一ㄡˇ

解释窃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例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而且我作了他便攘为己有的,就作得不好也不要紧,好在作坏了由他去出丑,不干我事。”

用法作谓语;指占有别人的东西。

感情攘为己有是中性词。

繁体攘為己有

近义据为己有

英语impropriate(have all to oneself)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rǎng   注音  ㄖㄤ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7画  总笔画  20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YKE  仓颉  QYRV  郑码  DSER  四角  50032  结构  左右电码  2376  区位  4033  统一码  6518  笔顺  一丨一丶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攘的拼音:rǎng(ㄖㄤˇ)  

⒈ 侵夺,偷窃: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耳父攘攘,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

⒉ 推,排斥: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

⒊ 烦乱:攘攘(纷乱)。扰攘。

⒋ 捋:攘袂。攘臂。

统一码

攘字UNICODE编码U+6518,10进制: 25880,UTF-32: 00006518,UTF-8: E6 94 98。

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攘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襄声

English

seize, take by force; rep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攘的拼音: r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襄( xiāng  )声。本义:推让,退让)

(2) 同本义 [politely and modestly decline;make a concession;give in]

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

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

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

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

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

(3) 排斥,努力消去 [reject]

攘,除也。——《广韵》

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

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

攘白翟之地。——《国语·齐语》

攘弃仁义。——《庄子·胠箧》

(4) 又如:攘斥(排斥;驱除);攘抑(排除抑止);攘患(排除祸患);攘贪(排除贪欲);攘讨(驱除讨伐);攘却(驱除);攘夷(攘狄。抗拒异族入侵);攘狱(拒捕)

(5) 止 [stop]

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南朝梁· 沈约《郊居赋》

(6) 侵略 [invade]

诸侯暴乱,擅相攘伐。——《庄子·渔父》

南夷相攘。——《汉书·严助传》。注:“谓相侵夺也。”

(7) 又如:攘伐(侵夺交战);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攘争(争夺);攘服(征服);攘杀(掠夺毁坏);攘掊(掠夺搜括);攘略(侵夺);攘剽(掠夺)

(8) 偷,盗窃 [steal]

请损之,丹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

(9) 又如:攘盗(攘窃,盗窃,抢夺);攘鸡(偷鸡);攘取(窃取;夺取)

(10) 破坏安宁;骚动 [disturb]

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外物》

(11) 又如:攘扰(扰乱);攘攘熙熙(喧嚷纷杂貌);攘攘劳劳(忙乱辛劳);攘乱(扰乱)

(12) 捋起 [袖子] [push up]

冯妇攘臂下车。——《孟子·尽心下》

攘袖见素手。——魏· 曹植《美女篇》

(13) 又如:攘襟(攘衽。揭起衣襟);攘袖(卷起衣袖);攘袪(攘袂。捋上衣袖);攘肱(攘臂);攘卷(捋袖举拳);攘手(攘臂)

(14) 夺 [snatch]

自幼时每争攘饮食。——《金史》

(15) 容忍 [tolerate]

忍尤而攘垢。——《楚辞·离骚》

(16) 又如:攘诟(容忍耻辱)

常用词组

攘臂、攘除、攘夺、攘袂、攘攘、攘往熙来、攘为己有

  拼音  wéi wèi   注音  ㄨㄟˊ ㄨㄟˋ   繁体  為、爲  
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YLYI  五笔98  YEYI  仓颉  IKSI  郑码  UDYS  四角  34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34  区位  4610  统一码  4E3A  笔顺  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其他字义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统一码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為爲

汉英互译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为的拼音: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为的拼音: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常用词组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拼音    注音  ㄐ一ˇ   
部首  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NGN  仓颉  SU  郑码  YY  四角  17717  结构  单一电码  1569  区位  2826  统一码  5DF1  笔顺  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己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对别人称本身: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⒉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统一码

己字UNICODE编码U+5DF1,10进制: 24049,UTF-32: 00005DF1,UTF-8: E5 B7 B1。

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neself、personal

相关字词

人、彼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elf, oneself; personal, private; 6th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己的拼音:   

〈词性:代〉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oneself]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词性变化

己的拼音:   

〈词性:名〉

(1) 天干的第六位 [the six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己的拼音:   

〈词性:动〉

借作“给” [give]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常用词组

己方

  拼音  yǒu yòu   注音  一ㄡˇ 一ㄡ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EF  仓颉  KB  郑码  GDQ  四角  40227  结构  上下电码  2589  区位  5148  统一码  6709  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有的拼音:yǒu(一ㄡˇ)  

⒈ 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

⒊ 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学问。

⒍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

⒎ 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

⒏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义

有的拼音:yòu(一ㄡˋ)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统一码

有字UNICODE编码U+6709,10进制: 26377,UTF-32: 00006709,UTF-8: E6 9C 89。

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相关字词

无、没

造字法

会意:从又(手)

English

have, own, possess; ex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have;possess]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there be]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get;seize]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wait]。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happen]。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词性变化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形〉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some]。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one]。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时间] [means a certain(time) in the past]。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有的拼音: yǒu  

〈词性:副〉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perhaps]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有的拼音: yǒu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常用词组

有案可查、有板有眼、有备无患、有偿、有成、有翅难飞、有待、有道、有道之士、有德者、有的是、有底、有的放矢、有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根、有骨头、有关、有光纸、有轨电车、有国有家者、有害、有恒、有悔、有奇、有机、有机玻璃、有机合成、有机化学、有机可乘、有机酸、有机体、有机物、有机质、有及、有几分、有奸、有间、有教无类、有劲,有劲儿、有旧、有救、有口皆碑、有口无心、有赖、有劳、有理、有理方程、有理分式、有理函数、有理式、有理数、有力、有利、有利、有两下子、有门,有门儿、有苗、有名、有名无实、有目共睹、有奶便是娘、有年、有盼儿、有气、有气无力、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有情、有请、有顷、有求必应、有趣、有人家儿、有日子、有色金属、有色人种、有身、有神论、有生、有生力量、有声有色、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有恃无恐、有事、有数、有数、有司、有所益、有蹄类、有条不紊、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有望、有为、有味,有味儿、有…无…、有喜、有戏、有隙可乘、有限、有效、有些、有心、有心力、有心人、有形、有幸、有序、有血有肉、有言在先、有眼不识泰山、有要于时、有一搭没一搭、有一得一、有一手儿、有益、有意、有意思、有勇无谋、有用、有…有…、有余、有缘、有朝一日、有志者事竟成、有种、有嘴没舌、有嘴无心、有子存焉、有作其芒

基本词义

有的拼音: yòu  

(1) 通“又” [same as “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攘为己有: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