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án qí jiān dòu
注音ㄖㄢˊ ㄑ一ˊ ㄐ一ㄢ ㄉㄡˋ
解释比喻骨肉相残。同“煮豆燃萁”。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燃萁煎豆并根生。”
用法作主语、定语、宾语;用于兄弟之间。
感情燃萁煎豆是中性词。
近义煮豆燃萁
反义亲密无间
动物生肖牛,虎,蛇
燃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烧起火焰:自燃。燃料。燃烧。燃点。燃眉之急。
⒉ 引火点着:点燃。燃灯。
燃字UNICODE编码U+71C3,10进制: 29123,UTF-32: 000071C3,UTF-8: E7 87 83。
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然㸐䖄
burn、ignite、light
焚、烧
形声:从火、然声
burn; light fire, ignite
详细解释◎ 燃的拼音: r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2) 同本义 [burn]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3) 又如:燃藜图(劝人勤学苦读的画);燃灰(死灰复燃);燃灼(燃烧;烧灼);燃顶(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
(4) 引火点着 [light]
……开枪者、燃炮者、……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燃放(点燃鞭炮等使其爆炸)
燃爆、燃点、燃耗、燃放、燃料、燃眉、燃眉之急、燃烧、燃烧弹
萁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豆茎:豆萁。
⒉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像荻而细。
萁字UNICODE编码U+8401,10进制: 33793,UTF-32: 00008401,UTF-8: E8 90 81。
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萁字收录于 现通表 。
稘
形声:从艹、其声
kind of grasses
详细解释◎ 萁的拼音: qí
〈词性:名〉
(1) 豆秸 [bean stalk]
萁,豆茎也。从艸,其声。——《说文》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汉书·杨恽传》
炊萁燧火。——《淮南子·时则》
(2) 又如:萁秆(大豆的茎。晒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
煎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熬:煎药。煎熬。
⒉ 烹饪方法,把食物放在少量的热油里弄熟:煎鱼。
⒊ 量词,指中药煎汁的次数:头煎。二煎。
煎字UNICODE编码U+714E,10进制: 29006,UTF-32: 0000714E,UTF-8: E7 85 8E。
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㷙
decoct、fry
形声:从灬、前声
fry in fat or oil; boil in water
详细解释◎ 煎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前声。“火”字写在下面时常变形成为四点。本义:煎熬)
(2) 同本义 [decoct]
煎,熬也。——《説文》
煎,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谓之煎。——《方言七》
帐下烹煎皆美人。——苏轼《豆粥》
(3) 又如:煎米(指熬粥);煎服(煎汁服下);煎盘(方言。平底锅);煎豆摘瓜(喻亲属相残)
(4) 比喻折磨;使其痛苦 [torture]
渐见愁煎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逆以煎我怀。
(5) 又如:煎熬(比喻折磨);煎情(焦侓的心情)
(6) 一种烹饪方法。锅里放油加热后,把食物放进去,使表面变成焦黄 [fry in shallow oil]
手团作饼,膏油煎。——《齐民要术·饼炙》
(7) 又如:煎点(油煎的糕点);煎鱼;煎鸡蛋
(8) 消熔 [melt]
徒恨芳膏,煎灼灯明。——《后汉书·何顒传》
(9) 又如:煎蒸(燃烧而消熔);煎销(熔化)
(10) 闹 [noise]。如:煎炒(吵闹;无理取闹);前聒(喧闹)
◎ 煎的拼音: jiān
〈词性:量〉
中药煎汁的次数[decoction]。如:头煎;二煎
煎熬、煎餅、煎迫、煎心
豆的拼音:dòu(ㄉㄡˋ)
⒈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
⒉ 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
⒊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
⒋ 姓。
豆字UNICODE编码U+8C46,10进制: 35910,UTF-32: 00008C46,UTF-8: E8 B1 86。
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痘䇺梪荳
bean、legumina
象形
beans, peas; bean-shaped
详细解释◎ 豆的拼音:
荳 d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standing cup]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卬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3) 又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豆俎(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豆笾(古代宴会和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5) 古代容器 [vessel]。亦为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四升为豆。——《左传·昭公三年》
(6) 又如:豆登(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
(7) “豆”假借为“菽”,豆类植物的总称 [bean]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后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豆》
(8) 又如:扁豆;黑豆;豆觞(豆肉觞酒的简称);豆腐饭(旧称家常便饭);豆腐牌儿(卖豆腐的布招);豆糜(煮豆为粥);豆苗(豆的幼苗);豆剖瓜分(比喻疆土分裂);豆秧(豆的幼苗);豆藤(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
(9) 古代重量单位 [a weight unit]。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十六黍为一豆。——《说苑辨物》
(10) 样子像豆的东西 [sth.resembling a bean]。如:豆姑娘(小姑娘);豆火(指火小如豆);土豆;豆肉(指一豆所盛之肉)
(11) 姓
豆瓣、豆瓣儿酱、豆包、豆饼、豆豉、豆粉、豆腐、豆腐脑儿、豆腐皮、豆羹、豆荚、豆浆、豆酱、豆角、豆秸、豆科、豆蔻、豆蔻年华、豆绿、豆面、豆娘、豆萁、豆青、豆蓉、豆乳、豆沙、豆芽、豆油、豆渣、豆渣脑筋、豆汁、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