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ě áo fān bǐng
注音ㄖㄜˇ ㄠˊ ㄈㄢ ㄅ一ㄥˇ
解释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
出处《唐宋遗史》:“取幽蓟如热熬翻饼尔。”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热熬翻饼是中性词。
繁体熱熬飜餅
近义举手之劳
动物生肖牛,虎,蛇
热(熱)的拼音:rè(ㄖㄜˋ)
⒈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热水。热带。灼热。热度。水深火热(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⒉ 身体发烧:热症。
⒊ 使温度升高:热敷。
⒋ 情意深:热心。热情。热忱。热切。热血。热爱。
⒌ 旺、盛:热闹。热潮。热火朝天。
⒍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热中。
⒎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热销。热门儿。
⒏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热能。热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
⒐ 放射性强:热核武器。
热字UNICODE编码U+70ED,10进制: 28909,UTF-32: 000070ED,UTF-8: E7 83 AD。
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熱
heat、hot、fever、&{ardent}caloric
冷、凉、寒
形声:从灬、执声
hot; heat; fever; restless; zeal
详细解释◎ 热的拼音:
熱 rè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hot]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enthusiastic]。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with power and influence]。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envious]。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new]。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ardent;profound]。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noisy]。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intimate]。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be acceptable;be well received]。如:热门货;热门
◎ 热的拼音:
熱 rè
〈词性:名〉
(1) 滚热的物体 [hot object]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heat]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fever;temperature]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temperature]。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craze;popular;be in great demand]。如:乒乓热
◎ 热的拼音:
熱 rè
〈词性:动〉
(1) 加温;使之热 [heat up]。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burn]。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be fidgety]。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excite]
热爱、热病、热补、热肠、热潮、热炒热卖、热忱、热诚、热处理、热传导、热带、热导、热岛、热得快、热点、热电、热电厂、热度、热风、热敷、热辐射、热狗、热滚滚、热锅炒菜、热锅上蚂蚁、热核反应、热烘烘、热乎、热乎乎、热火、热火朝天、热和、热机、热加工、热劲,热劲儿、热扩散、热狂、热辣辣、热浪、热泪、热泪盈眶、热力、热脸、热恋、热量、热烈、热流、热门、热闹、热闹、热闹、热能、热气、热切、热情、热情、热情奔放、热丧、热身赛、热室、热水袋、热水瓶、热腾腾、热天、热土、热望、热线、热销、热孝、热心、热心肠、热秀、热血、热血动物、热血沸腾、热循环、热饮、热源、热轧、热战、热中
熬的拼音:āo(ㄠ)
⒈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熬白菜。
熬的拼音:áo(ㄠˊ)
⒈ 久煮:熬粥。熬药。
⒉ 忍受,耐苦支持:煎熬。熬夜。熬炼。
⒊ 古同“嗷”。
熬字UNICODE编码U+71AC,10进制: 29100,UTF-32: 000071AC,UTF-8: E7 86 AC。
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䵅
boil、decoct、cook in water
形声:从灬、敖省声
cook down, to boil; endure
详细解释◎ 熬的拼音: āo
〈词性:动〉
(1) (词源见 áo 声) 把蔬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 [stew]。如:熬白菜;熬豆腐
(2) 另见 áo
其它字义的拼音:
◎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翻的拼音:fān(ㄈㄢ)
⒈ 歪倒(dǎo ),反转,变动位置,改变:推翻。翻车。翻卷。翻滚。翻腾。翻工。翻阅。翻身。翻地。翻修。翻建。翻改。翻脸。人仰马翻。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气势非常壮大)。翻云覆雨(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⒉ 数量成倍的增加:翻番。
⒊ 越过:翻越。
⒋ 飞。
翻字UNICODE编码U+7FFB,10进制: 32763,UTF-32: 00007FFB,UTF-8: E7 BF BB。
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繙飜
cross、search、translate、turn over
形声:从羽、番声
flip over, upset, capsize
详细解释◎ 翻的拼音:
(1) 飜、繙 fān
〈词性:动〉
(2)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3) 同本义 [fly]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王维《辋川闲居》
(4) 又如:翻泊(或飞或止);翻翔(翻飞,飞翔);翻簸(飞驰)
(5) 翻转;翻腾 [turn over;toss]
波翻晓霞影。——李白《姑熟十咏》
(6) 又如:翻滚滚(上下急速滚动的样子);翻海(形容声响如海浪翻腾);翻雪(形容白浪翻滚);翻扑(翻腾)
(7) 反转,倾倒,变动位置 [change]
钿头银篦击节碎,白色罗裙翻酒污。——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多少好汉被蒙汗酒麻翻了。——《水浒传》
(8) 又如:翻席(吃完一席,再到他处吃另一席);翻台(嫖客在一妓院宴毕,再到另一妓院饮宴);翻手(翻转手掌。形容时光迅速或处事轻便)
(9) 推翻;改变 [reverse]。如:翻变(翻悔,变卦);翻异(事后改变主意);翻样(变换花样);翻盘(推翻承诺)
(10) 翻过;越过 [cross over]。如:翻墙(翻过墙壁)
(11) 回返 [return]。如:翻回(回返)
(12) 翻阅,披览 [browse;look over]。如:翻披(翻阅,披览);翻撷(翻检)
(13) 翻译 [translate]。如:翻经(翻译佛经);翻绎(犹推演)
(14) 反复研讨 [study]。如:翻空(形容作文构思时奇想联翩);翻思(反复思考)
(15) 谱写;改编;移植 [write;adapt;rearrange]。如:翻梓(翻刻;翻印);翻謄(改作;抄写誊录);翻意(变换文意)
(16) 演唱;演奏 [play]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宋· 辛弃疾《破阵子》
(17) 又如:翻出(演奏)
(18) 数量成倍增加 [multiply]。如:翻一番(增加一倍)
(19) 翻脸 [fall out;suddenly turn hostile]。如:翻面皮(翻脸);翻腔(突然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翻口(改口,变卦)
◎ 翻的拼音: fān
〈词性:副〉
(1) 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却” [on the contrary]
秦人半作 燕地囚,胡马翻衔 洛阳草。—— 唐· 李白《猛虎行》
(2) 又如:翻调(反正)
翻案、翻把、翻版、翻本、翻查、翻肠倒肚、翻车、翻船、翻唇弄舌、翻地、翻动、翻斗、翻番、翻飞、翻风滚雨、翻覆、翻复无常、翻改、翻个儿、翻跟斗、翻耕、翻供、翻滚、翻过儿、翻悔、翻检、翻江倒海、翻搅、翻旧账、翻卷、翻来覆去、翻老账、翻脸、翻脸不认人、翻录、翻弄、翻然、翻然悔悟、翻晒、翻山越岭、翻身、翻身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翻腾、翻天覆地、翻箱倒柜、翻箱倒笼、翻新、翻修、翻秧子、翻译、翻译、翻印、翻涌、翻越、翻阅、翻云覆雨、翻造、翻转、翻嘴、翻作
饼(餅)的拼音:bǐng(ㄅ一ㄥˇ)
⒈ 圆形薄片或扁圆形的面制食品:饼干。烧饼。烙饼。月饼。
⒉ 像饼的东西:铁饼。豆饼。饼银。
饼字UNICODE编码U+997C,10进制: 39292,UTF-32: 0000997C,UTF-8: E9 A5 BC。
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餅餠䴵
cake、sth. Shaped like a cake
形声:从饣、并声
rice-cakes, biscuits
详细解释◎ 饼的拼音:
餅 bǐ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食,并声。本义:古代面食的通称。后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
(2) 同本义 [cake;a round flat cake]。如:饼家(烧饼铺);饼锭(饼定。又大又厚的烧饼);饼餤(糕饼类的食品)
(3) 形状像饼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cake]。如:饼茶(茶饼);铁饼;豆饼;柿饼儿;泥饼
◎ 饼的拼音:
餅 bǐng
〈词性:动〉
做饼 [make cake]。如:饼炉(烤饼用的炉子);饼师(制饼的人)
饼铛、饼肥、饼干、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