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èn gé zhěn gē
注音ㄖㄣˋ ㄍㄜˊ ㄓㄣˇ ㄍㄜ
解释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出处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衽革枕戈是中性词。
繁体袵革枕戈
动物生肖牛,虎,蛇
衽的拼音:rèn(ㄖㄣˋ)
⒈ 衣襟:“连衽成帷”。敛衽。
⒉ 衣袖。
⒊ 古代睡觉时用的席子:衽席。
衽字UNICODE编码U+887D,10进制: 34941,UTF-32: 0000887D,UTF-8: E8 A1 BD。
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衽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袵祍
形声
lapel; hidden lapel of coat
详细解释◎ 衽的拼音:
袵 rèn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壬声( rén )。本义:衣襟)
(2) 同本义 [front of a garment]
衽二尺有五寸。——《仪礼·丧服记》
再拜稽首以衽受。——《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楚必敛衽而朝。——《汉书·张良传》
(3) 又如:衽左(左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统治);衽服(左衽之服。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衽发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4) 指床草席 [sleeping mat]
御衽于奥。——《仪礼·士昏礼》。注:“卧席也。”
衽席床第。——《周礼·王府》
(5) 又如:衽席(床褥与莞簟);衽席之上(比喻安全舒适的地方)
(6) 袖子 [sleeve]
衽,袖也。——《广雅》
文伯引衽攘捲而亲馈之。——《列女传》
(7) 下裳 [trousers]
终岁御,衣衽不敝。——《周礼》。郑玄注:“衽谓裳也。”
(8) 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汉代名为小腰,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 [coffin wedge]
君盖用漆,三衽三束。——《仪礼·丧大记》
◎ 衽的拼音: rèn
〈词性:动〉
(1) 睡卧 [lie]
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如:衽金革(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敌)
(3) 整理衣襟 [put one’s clothes in order]
正冠则缨绝,衽襟则时见。——《新序》
革的拼音:gé(ㄍㄜˊ)
⒈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⒉ 改变:革新。革命(a.原意是改变命运;b.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c.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革。变革。
⒊ 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⒌ 姓。
革字UNICODE编码U+9769,10进制: 38761,UTF-32: 00009769,UTF-8: E9 9D A9。
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䩯䪂諽愅韚
change、hide、leather、transform
象形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详细解释◎ 革的拼音: gé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leather;hide]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leather armor and weaponry]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ornament on the front of cart]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lè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headstall;halter]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 革的拼音: gé
〈词性:动〉
(1) 变革,更改 [change]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remove from office;expel]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jí
革出、革出教门、革除、革故鼎新、革履、革面洗心、革命、革命烈士、革囊、革新、革新、革新能手、革职、革制品
◎ 革的拼音: jí
〈词性:形〉
(1) 通“亟”。[病情] 危急 [in a desperate sieuation;critical]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gé
枕的拼音:zhěn(ㄓㄣˇ)
⒈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枕头。落(lào )枕。枕席。
⒉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枕戈待旦。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⒊ 垫着:枕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枕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枕字UNICODE编码U+6795,10进制: 26517,UTF-32: 00006795,UTF-8: E6 9E 95。
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pillow、rest head on
形声
pillow
详细解释◎ 枕的拼音: zhěn
名
(1)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2) 同本义 [pillow]
枕,卧所荐首也。——《说文》
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
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 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3) 又如:枕上之花(比喻女色);枕箱(可作枕头使用的长方形扁箱。出门旅行时放置零物);枕山(谓垫得很高的枕头);枕中术(藏在枕中的秘术);枕中书(珍秘之书)
(4) 枕骨 [occipital bone]
头横骨为枕。——《素问·骨空论》
◎ 枕的拼音: zhěn
动
(1) 枕着 [pillow]
曲肱而枕之。——《论语》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晋书》
尸骸枕藉。——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枕弓(犹枕戈);枕戈汗马(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枕石(枕于石头。多指隐居山林);枕甲(枕着铠甲)
(3) 靠近,临 [be near to]
会稽东接于海,南近 诸越,北枕大江。——《汉书·严助传》。
(4) 又如:枕江(临江);枕河(临河);枕水(靠近水边);枕流(靠近水流)
(5) 卧,睡 [sleep]。如:枕月(躺在月光下);枕格(卧于床上;指受酷刑)
枕戈待旦、枕戈寝甲、枕骨、枕藉、枕巾、枕块、枕冷衾寒、枕木、枕套、枕头、枕席,枕席儿、枕心
戈的拼音:gē(ㄍㄜ)
⒈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 )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
⒉ 姓。
戈字UNICODE编码U+6208,10进制: 25096,UTF-32: 00006208,UTF-8: E6 88 88。
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隿
dagger
象形:像长柄兵器形
halberd, spear, lance; rad. 62
详细解释◎ 戈的拼音: gē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