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荏苒代谢的意思

rěnrǎndàixiè

荏苒代谢



拼音rěn rǎn dài xiè

注音ㄖㄣˇ ㄖㄢˇ ㄉㄞˋ ㄒ一ㄝˋ

解释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出处西晋·张华《励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用法作谓语;指时光流逝。

感情荏苒代谢是中性词。

繁体荏苒代謝

近义荏苒日月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rěn   注音  ㄖㄣ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AWTF  仓颉  TOHG  郑码  ENMB  四角  44214  结构  上下电码  5432  区位  6083  统一码  834F  笔顺  一丨丨ノ丨ノ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荏的拼音:rěn(ㄖㄣˇ)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亦称“白苏”。

⒉ 柔,软弱:荏弱。荏染(柔弱的样子)。色厉内荏。

⒊ 古同“戎”、“壬”,大。

统一码

荏字UNICODE编码U+834F,10进制: 33615,UTF-32: 0000834F,UTF-8: E8 8D 8F。

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荏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茬栠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eans; soft, pliable; her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荏的拼音: rěn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任声。本义: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有芳香)

(2) 同本义 [common perilla]

(3) 又如:荏油(用荏草籽实所榨的油)

(4) 通“衽”。卧席 [sleeping mat]

文公弁荏席。——《淮南子·说山》

词性变化

荏的拼音: rěn  

〈词性:形〉

(1) 柔弱;怯弱 [weak;timid and weak-willed]

内荏。——《汉书·翟方进传》。注:“屈桡也。”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哀郢》

(2) 又如:荏染(柔弱的样子)

(3) 大的 [big]

艺之荏菽。——《诗·大雅·生民》

(4) 又如:荏菽(大豆)

常用词组

荏苒、荏弱

  拼音  rǎn   注音  ㄖㄢˇ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MFF  仓颉  TGB  郑码  ELB  四角  44447  结构  上下电码  5375  区位  6059  统一码  82D2  笔顺  一丨丨丨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苒的拼音:rǎn(ㄖㄢˇ)  

⒈ 〔苒苒〕a.草木茂盛的样子,如“苒苒齐芳草,飘飘笑断蓬”;b.轻柔的样子,如“苒苒之柔茎”。

⒉ 〔荏苒〕见“荏”。

统一码

苒字UNICODE编码U+82D2,10进制: 33490,UTF-32: 000082D2,UTF-8: E8 8B 92。

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苒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lush; successively, in or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苒的拼音: r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艸,冉( rǎn  )声。苒苒:草茂盛的样子)

(2) 草盛的样子 [flourishing]。如:苒若(繁盛的样子)

(3) 时间逐渐逝去 [pass]

荏苒冬春谢。——《悼亡诗》。注:“岁月流貌。”

常用词组

苒苒

  拼音  dài   注音  ㄉㄞ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AY  五笔98  WAYY  仓颉  OIP  郑码  NHS  四角  23240  结构  左右电码  0108  区位  2090  统一码  4EE3  笔顺  ノ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代的拼音:dài(ㄉㄞˋ)  

⒈ 替:代替。代办。代销。代序。代表。

⒉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代。世代。古代。近代。现代。当(dāng   )代。年代。

⒊ 世系的辈分:下一代。

⒋ 姓。

统一码

代字UNICODE编码U+4EE3,10进制: 20195,UTF-32: 00004EE3,UTF-8: E4 BB A3。

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era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弋

English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代的拼音: dài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be in place of;take the place of]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为挣钱]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take in sth. to do]。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思想、感情等] [give one's regards to]。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词性变化

代的拼音: dài  

〈词性: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generation]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date]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age]。如:当代

(6) 朝代 [dynasty]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era]。如:古生代

(9) [语法]∶代词的省称 [pronoun]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intermittent pulse]

常用词组

代办、代办、代笔、代表、代表、代表团、代步、代茶、代偿、代称、代词、代耕、代管、代沟、代号、代价、代课、代劳、代理、代理、代码、代庖、代培、代签、代售、代书、代数、代数方程、代数和、代数式、代替、代为、代为说项、代销、代谢、代序、代言人、代用、代职

  拼音  xiè   注音  ㄒ一ㄝ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YTMF  仓颉  IVHHI  郑码  SNDS  四角  3470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200  区位  4827  统一码  8C22  笔顺  丶フノ丨フ一一一ノ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谢(謝)的拼音:xiè(ㄒ一ㄝˋ)  

⒈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谢谢。谢仪。谢忱(谢意)。谢恩。谢意。面谢。致谢。感谢。

⒉ 认错,道歉:谢过。谢罪。

⒊ 推辞:谢绝。闭门谢客。

⒋ 凋落,衰退:谢顶。谢世(去世)。凋谢。新陈代谢。

⒌ 告诉,询问:“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⒍ 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

⒎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⒏ 姓。

统一码

谢字UNICODE编码U+8C22,10进制: 35874,UTF-32: 00008C22,UTF-8: E8 B0 A2。

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謝㓔

汉英互译

decline、excuse oneself、thank、wi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讠、射声

English

thank; decl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谢的拼音:

xiè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decline;refuse]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resign]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take leave;leave]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tell;warn]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thank]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farewell]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thank sb. with a gift]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decline;wane]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modestly decline]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avoid]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词性变化

谢的拼音:

Xiè  

〈词性:名〉

(1) 古邑名 [Xie town]。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大雅》

(2) 姓。如:谢女(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常用词组

谢病、谢忱、谢词、谢顶、谢恩、谢候、谢绝、谢客、谢礼、谢灵运、谢幕、谢媒、谢却、谢世、谢天谢地、谢帖、谢孝、谢谢、谢仪、谢意、谢罪

荏苒代谢: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