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荣辱与共的意思

rónggòng

荣辱与共



拼音róng rǔ yǔ gòng

注音ㄖㄨㄥˊ ㄖㄨˇ ㄩˇ ㄍㄨㄥˋ

解释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

例子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既然两个完全对立的看法都可以荣辱与共,其他的看法也应该得到它们的身份证。”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荣辱与共是中性词。

英语share weal and woe with

俄语вместе делить радость побед и горечь поражений

日语栄辱を共(とも)にする

德语mit jm durch dick und dunn gehen(Freud und Leid mit jm teil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róng   注音  ㄖㄨㄥˊ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PSU  仓颉  TBD  郑码  EWF  四角  44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837  区位  4057  统一码  8363  笔顺  一丨丨丶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荣(榮)的拼音:róng(ㄖㄨㄥˊ)  

⒈ 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荣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荣悴(荣枯)。

⒉ 受人敬重,与“辱”相对:光荣。荣升。荣誉。

⒊ “梧桐”的别称。

⒋ 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荣。荣华。

⒌ 姓。

统一码

荣字UNICODE编码U+8363,10进制: 33635,UTF-32: 00008363,UTF-8: E8 8D A3。

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榮栄

汉英互译

flourish、glory、honour

相关字词

枯、耻、辱

造字法

形声:从艹、荧省声

English

glory, honor; flourish, prosp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荣的拼音:

r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

(2) 同本义 [Chinese parasol (tree)]

荣,桐木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注:“即梧桐。”

(3) 草本植物的花。又为花的通称 [flower]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尔雅》

攀条折其荣。——《古诗十九首》

(4) 又如:荣悴(草木的开花与凋萎);荣年(百花争艳的季节);荣色(花的色彩)

(5) 飞檐,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 [upturned eaves]

直于东荣。——《仪礼·士冠礼》。注:屋翼也。”

暴于南荣。——《上林赋》。注:“南檐也。”

(6) 又如:荣阿(飞檐的曲隅)

(7) 荣誉。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honor]

且辱者也而荣。——《吕氏春秋·振乱》

会九世而飞荣。——《南都赋》

(8) 又如:荣级(荣誉爵位);启荣(死后的荣誉)

词性变化

荣的拼音:

róng  

〈词性:形〉

(1) 繁茂,茂盛 [grow luxuriantly]

木欣欣以向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又如:荣谢(草木茂盛与凋零);荣芬(茂盛,繁密);荣旺(植物生长旺盛);荣条(茂盛的枝条);荣敷(荣荣。草木茂盛的样子);荣熙(繁盛)

(3) 繁荣 [flourish]

室宫荣与。——《荀子·大略》。注:“盛也。”

(4) 又如:荣昌(繁荣昌盛);荣泰(繁荣安定);荣怀(国家繁荣则万民归附);荣茂(繁荣茂盛);荣落(荣盛与衰落);荣畅(荣盛);荣观(荣盛的景观);荣仕(高官显爵);荣逸(显赫安乐);荣国(昌盛之国)

(5) 盛多;丰富 [abundant]

宫室荣与?妇谒盛与?——《荀子》

(6) 光荣,荣耀。与“辱”相反 [glory;honor]。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荣近(光荣亲近);荣映(荣耀);荣峻(显耀崇高);荣秩(荣耀与官阶);荣辉(荣耀,光彩);荣福(荣耀与幸福);荣践(荣耀的经历)

(7) 富贵;显荣 [wealth and rank]。如:荣伍(尊显者的行列);显荣(显达荣贵)

(8) 荣华 [splendor]。如:荣乐(荣华逸乐);荣冀(对荣华富贵的欲望);荣庆(荣华幸福);荣贵(荣华富贵);荣伸(荣华显耀);荣润(光华润泽)

荣的拼音:

róng  

〈词性:动〉

(1) 开花 [bloom]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抛弃 [throw]

荣汝之粮,不若遄归也。——《列子》

(3) 使…荣耀;使…光荣 [make glory]

足以荣汝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溢美显,荣于身后。——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荣除之庆(封官授爵的喜庆);

(5) 通“营”。经营 [manage;engage in]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否》

(6) 通“荧”。炫惑[dazzle]

不掩欲以荣君。——《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以荣其意而乱其政。——《韩非子·内储说下》

常用词组

荣宠、荣达、荣光、荣归、荣华、荣华富贵、荣获、荣军、荣名、荣任、荣辱、荣升、荣退、荣幸、荣耀、荣膺、荣誉、荣誉军人

  拼音    注音  ㄖㄨˇ   
部首  辰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FEF  仓颉  MVDI  郑码  GHDS  四角  71343  结构  上下电码  6592  区位  4072  统一码  8FB1  笔顺  一ノ一一フノ丶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辱的拼音:rǔ(ㄖㄨˇ)  

⒈ 羞耻:羞辱。耻辱。

⒉ 使受到羞耻:辱骂。侮辱。折辱。

⒊ 谦辞,表示承蒙:辱承。辱赐。

⒋ 玷污,辜负:辱没(  )。辱命。玷辱。

统一码

辱字UNICODE编码U+8FB1,10进制: 36785,UTF-32: 00008FB1,UTF-8: E8 BE B1。

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grace、dishonour、insult

相关字词

宠、荣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humiliate, insult, abu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辱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 nòu  )。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disgrace]

辱,耻也。——《说文》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耻辱和损害);辱残(受耻辱和残害)

词性变化

辱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受辱;侮辱 [insult]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足以辱晋;辱邈(辱没,玷辱);辱抹(辱末,辱灭,辱模,辱么,辱莫);辱没(玷污,玷辱);辱玷(玷辱);辱污(玷辱)

(3) 埋没 [stifle]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左传·襄公三十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 韩愈《杂说四首》

(4) 谦词。承蒙 [be indebted (to sb. for a kindness)]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蒙;辱临;辱赐;辱承指教;辱荷(承蒙)

(6) 压下去,挫 [deflate]

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辱的拼音:   

〈词性:形〉

(1) 污浊;混浊 [dirty;muddy] 。如:辱行(污秽的行为)

(2) 隆重;厚 [solemn]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管子》

(3) 黑 [black]

大白若辱。——《老子》

(4) 通“溽”。湿润 [moist]

土润辱暑。——《礼记》

常用词组

辱国、辱骂、辱门败户、辱命、辱没

  拼音  yǔ yù yú   
注音  ㄩˇ ㄩˋ ㄩ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GNGD  仓颉  YSM  郑码  AZA  四角  21127  结构  单一电码  5280  区位  5175  统一码  4E0E  笔顺  一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与(與)的拼音:yǔ(ㄩˇ)  

⒈ 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⒉ 给:赠与。与人方便。

⒊ 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⒋ 〔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⒌ 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ù(ㄩˋ)  

⒈ 参加:参与。与会。

其他字义

与(與)的拼音:yú(ㄩˊ)  

⒈ 同“欤”。

统一码

与字UNICODE编码U+4E0E,10进制: 19982,UTF-32: 00004E0E,UTF-8: E4 B8 8E。

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d、attend、get along with、give、help、offer、take part in、wi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and; with; to; for; give, gra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1) 與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   ),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词性变化

与的拼音:

  

〈词性: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的拼音:

  

〈词性: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的拼音:

  

<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的拼音:

  

〈词性: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2) 另见 yú;yù  

常用词组

与夺、与共、与虎谋皮、与民更始、与其、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人为善、与日俱增、与世长辞、与世沉浮、与世无争、与…无宁、与众不同

基本词义

与的拼音:

  

〈词性:动〉

(1) 参与 [take part in]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另见 yú;yǔ  

常用词组

与会、与闻

  拼音  gòng gōng   注音  ㄍㄨㄥˋ ㄍㄨㄥ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AWU  仓颉  TC  郑码  EAO  四角  44801  结构  上下电码  0364  区位  2518  统一码  5171  笔顺  一丨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共的拼音:gòng(ㄍㄨㄥˋ)  

⒈ 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

⒉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

⒊ 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  )。

⒋ 总计,合计:共计。总共。

⒌ 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⒍ “共產党”的简称。

其他字义

共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恭”,恭敬。

⒉ 古同“供”,供奉,供给。

统一码

共字UNICODE编码U+5171,10进制: 20849,UTF-32: 00005171,UTF-8: E5 85 B1。

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ltogether、common、general、share、togeth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两手向上举一件东西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共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供奉 [piously worship;offer respectfully]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respect;venerate]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supply]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hold office]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词性变化

共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古国名 [Gong state]。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 gǒng;gòng  

基本词义

共的拼音: gǒng  

〈词性:动〉

(1) (拱的本字)

(2) 拱手,打拱 [salute with the hands folded]

共,同也。——《说文》。徐灏曰:“共,古拱字。”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郑注:“共,拱手也。”

退共。——《仪礼·乡饮酒礼》。注:“共,拱手也。”

圣人共手,肘几将矣。——《荀子·赋篇》

(3) 又如:共手(两手在胸前叠合,表示恭敬)

(4) 引申为环抱 [surround]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5) 另见 gōng;gòng  

基本词义

共的拼音: gòng  

<动、形>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share;commonly possess]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

(5) 执持 [take;hold]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make an obeisance by cupping one hand in the other before the chest]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revolve around]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

(10) 奉献 [offer as a tribute;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feed;pass]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  )。恭敬。有礼貌 [revere;honour]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词性: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词性变化

共的拼音: gòng  

〈词性:副〉

(1) 一同,一起 [together]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altogether;in all]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共的拼音: gòng  

〈词性:名〉

(1) 共产党的简称 [ the Communist Party]。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  )。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purishment of castration]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共的拼音: gòng  

〈词性:介〉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with]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共的拼音: gòng  

<连>

(1) 和,与 [and]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gǒng  

常用词组

共餐、共产党、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青年团、共处、共存、共度、共犯、共和、共话、共婚、共计、共价键、共晶、共居、共聚、共勉、共鸣、共模、共谋、共青团、共识、共事、共同、共同、共线、共享、共性、共旋、共议、共有、共有、共振、共总

荣辱与共: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