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òu tǎn miàn fù
注音ㄖㄡˋ ㄊㄢˇ ㄇ一ㄢˋ ㄈㄨˋ
解释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例子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不想倒就反起来了,一时惊惶无措,只得肉袒面缚,诣阙待罪。”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顺从投降。
感情肉袒面缚是中性词。
繁体肉襢靣縛
近义负荆请罪
英语bare one's back to be trashed and let one's hands be tied on the back
动物生肖牛,虎,蛇
肉的拼音:ròu(ㄖㄡˋ)
⒈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肉体。肉类。肉食。肌肉。肉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肉身(佛教指肉体)。
⒉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肉。冬瓜肉厚。
⒊ 果实不脆,不酥:肉瓤西瓜。
⒋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肉。
⒌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⒍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肉字UNICODE编码U+8089,10进制: 32905,UTF-32: 00008089,UTF-8: E8 82 89。
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宍月
flesh、meat
象形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详细解释◎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meat;flesh]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skin; muscle and fat]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词性: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pulp;flesh (of fruit)]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voice]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perforated disk]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earth;mud]。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exterior]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形〉
(1) 凡俗 [vulgar]。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superficial;meagre]。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词性:方〉∶形容柔软 [soft]。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slow moving]。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my dear]。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 肉的拼音: ròu
〈词性:动〉
(1) 吃肉 [eat meat]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flesh up]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swallow;bully]。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肉案、肉饼、肉搏、肉搏战、肉叉、肉畜、肉店、肉丁、肉冻、肉豆蔻、肉嘟嘟、肉墩墩、肉脯、肉干、肉感、肉鸽、肉冠、肉桂、肉红、肉乎乎、肉酱、肉卷、肉类、肉瘤、肉麻、肉麻当有趣、肉糜、肉末、肉牛、肉排、肉皮、肉皮儿、肉片、肉票,肉票儿、肉铺、肉色、肉身、肉食、肉食、肉食动物、肉丝、肉松、肉袒、肉袒负荆、肉体、肉丸、肉丸子、肉馅、肉馅饼、肉刑、肉眼、肉眼、肉眼凡胎、肉用鸡、肉用牛、肉欲、肉质、肉质果、肉汁、肉猪、肉中刺、肉孜节
袒的拼音:tǎn(ㄊㄢˇ)
⒈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袒露。
⒉ 不公正地维护一方:袒护。偏袒。左袒。
袒字UNICODE编码U+8892,10进制: 34962,UTF-32: 00008892,UTF-8: E8 A2 92。
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亶但襢
leave uncovered、shield
形声:从衤、旦声
strip; lay bare; bared; naked
详细解释◎ 袒的拼音:
襢 t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2) 同本义 [burst;splig]
袒,衣缝解也。——《说文》
(3)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strip oneself naked to the waist]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仪礼·遂觏礼》
劳毋袒。——《礼记·曲礼》
袒右。——《史记·陈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奋发、激昂或愿意归降);袒肉(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开(袒露解开)
(5) 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expose arm]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书·高帝纪》
(6) 又如:袒左(古代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袒免亲(指五服以外的远亲);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袒裘(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袒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 袒的拼音: tǎn
〈词性:动〉
(1) 表白 [vindicate]。如:袒开(毫无掩饰地敞开);袒荡(垣率,不做作)
(2) 偏袒 [give unprincipled support to]。如:袒庇(袒护包庇);袒护 “襢”
(3) 另见 zhàn
袒护、袒露、袒裼裸裎、袒胸露臂
面(麵)的拼音:miàn(ㄇ一ㄢˋ)
⒈ 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
⒉ 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
⒊ 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
⒋ 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
⒌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
⒍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
⒎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ū )面。
⒏ 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
⒐ 粉末:药面儿。
⒑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
⒒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
面字UNICODE编码U+9762,10进制: 38754,UTF-32: 00009762,UTF-8: E9 9D A2。
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靣麵
surface、face、side、cover
里、背、点
象形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详细解释◎ 面的拼音:
靣 mià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face]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surface;top;face]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cover;the right side;outside]。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side;aspect]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surface]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feelings]。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形〉
(1) 当面 [personally;directly;face to face]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动〉
(1) 朝向;面对;面向 [face a certain direction]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meet]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exhort;encourage]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face to]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back on]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 面的拼音: miàn
〈词性:量〉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 面的拼音:
麵、麪 miàn
〈词性: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wheat flour]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powder]。如:胡椒面;药面
◎ 面的拼音:
麵 miàn
〈词性:形〉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soft and floury]。如:这块白薯真面
面包、面包车、面包果、面壁、面禀、面不改色、面部、面层、面朝、面陈、面斥、面对、面对面、面额、面粉、面缚、面疙瘩、面垢、面糊、面糊、面积、面颊、面交、面巾、面具、面孔、面料、面临、面貌、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面模,面模儿、面目、面目一新、面盘、面庞、面盆、面皮、面前、面人儿、面容、面纱、面善、面神经、面食、面世、面饰、面首、面授、面熟、面署第一、面瘫、面谈、面汤、面条、面团、面晤、面向、面谢、面形,面型、面叙、面颜、面议、面影、面友、面谕、面誉,面谀、面罩、面值、面子
缚(縛)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捆绑:绑缚。手无缚鸡之力。解缚。
⒉ 拘束:束缚。作茧自缚。
缚字UNICODE编码U+7F1A,10进制: 32538,UTF-32: 00007F1A,UTF-8: E7 BC 9A。
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缚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縛
attach、begird、rope、string
形声:左形右声
to tie
详细解释◎ 缚的拼音:
縛 fù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或缠织等有关。尃( fū )声。本义:捆绑)
(2) 同本义 [bind]
缚,束也。——《说文》
战之明日,晋襄公缚 秦囚。——《左传·文公二年》
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缚人(捆绑人);缚绑(捆绑);缚住(捆住);缚虎(捆住猛虎。比喻征服极难征服之人);缚送(捆住押送);缚扎(捆扎)
(4) 约束;限制 [tie up]。如:缚束(裹扎);缚裤(扎紧套裤脚管,以便骑乘。泛指戎装)
◎ 缚的拼音:
縛 fù
〈词性:名〉
(1) 绳索 [string;rope]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释缚(解缚。解绳)
(3) 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如:一缚书(一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