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软骨头的意思

ruǎntou

软骨头



拼音ruǎn gú tou

注音ㄖㄨㄢˇ ㄍㄨˊ ˙ㄊㄡ

解释比喻意志薄弱、没有骨气的人,甚至丧失气节的人。

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想不到此人是个忘恩负义的软骨头,把我出卖了。”

例子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够了!不要看你这副软骨头的样子!”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没有骨气的人。

谜语泥鳅的身子

感情软骨头是中性词。

繁体軟骨頭

反义硬骨头

英语a weak-kneed person(a spineless person)

俄语слабовольный человек

日语骨無(ほねな)し,気骨(きこつ)のない人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ruǎn   注音  ㄖㄨㄢˇ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LQWY  仓颉  KQNO  郑码  HERO  四角  47582  结构  左右电码  6516  区位  4077  统一码  8F6F  笔顺  一フ丨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软(軟)的拼音:ruǎn(ㄖㄨㄢˇ)  

⒈ 柔,与“硬”相对:柔软。软席。软卧。软缎。软话(温和的话)。软绵绵。

⒉ 懦弱:软弱。欺软怕硬。

⒊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软。

⒋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软磨(  )。软禁。软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⒌ 没有气力:两腿发软。货色软。工夫软。

⒍ 姓。

统一码

软字UNICODE编码U+8F6F,10进制: 36719,UTF-32: 00008F6F,UTF-8: E8 BD AF。

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軟輭

汉英互译

flexible、gentle、mild、pliable、soft、supple、weak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车、欠声

English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软的拼音:

軟、輭 ru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soft;flexible;supple]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mild;gentle]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weak;feeble]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easily touched or influenced]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soft]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词性变化

软的拼音:

ruǎn  

〈词性:动〉

(1) 麻痹;软化 [paralysis;soften]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常用词组

软包装、软缠、软刀子、软蛋、软垫、软钉子、软缎、软颚、软饭、软风、软膏、软骨、软骨头、软管、软乎乎、软化、软话、软和、软技术、软件、软禁、软靠、软科学、软款、软溜溜、软帽、软绵绵、软磨、软木、软目标、软盘、软片、软弱、软设备、软食、软水、软酥酥、软塌塌、软瘫、软糖、软梯、软体动物、软通货、软卧、软席、软线、软心肠、软饮料、软硬不吃、软硬兼施、软语、软玉、软玉温香、软枣、软脂酸、软着陆、软组织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拼音  tóu tou   注音  ㄊㄡˊ ˙ㄊㄡ   繁体    
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UDI  仓颉  YK  郑码  TDGD  四角  34800  结构  单一电码  7333  区位  4523  统一码  5934  笔顺  丶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头(頭)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头骨。头脑。头脸(①头和脸;②指面貌;③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⒉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头。剃头。

⒊ 物体的顶端:山头。笔头。两头尖。

⒋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头儿说起。头绪。

⒌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头儿。

⒍ 以前,在前面的:头三天。

⒎ 次序在前,第一:头等。头生。

⒏ 首领:头子。头目。

⒐ 方面:他们是一头的。

⒑ 临,接近:头睡觉先洗脸。

⒒ 量词,多指牲畜:一头牛。

⒓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头五百。

⒔ (tou)名词后缀(①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②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③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

⒕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统一码

头字UNICODE编码U+5934,10进制: 22836,UTF-32: 00005934,UTF-8: E5 A4 B4。

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put、cobbra、conk、garret、head、knowledge-box、nob、noddle、offal、sconce、twopenny

相关字词

尾、脚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页、豆声

English

head; top; chief, first; b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页( xié  ),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2) 同本义 [head] 本指人的头部,后也泛指各种动物的头部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 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3)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头抵(敌对,对头。也作“头敌”、“敌头”);头足异处(头脚分离。指人被杀。也作“头足异所”);头昏脑闷(头脑昏晕。形容思虑不清)

(4) 发,毛发 [hair]。如:头须(束发的丝带);剃头;平头;头毛(头发);头白(老人发白。即白头);头发上指(形容盛怒);头发种种(形容老人头发短少)

(5) 事情的开端 [beginning]。如:起头;从头做起;头裹(开始);头阵(一切事情的开端或前段);头达(古代走在最前面的仪仗);头题(杂志目录中最前面的篇目);头讫(开端和结尾);头秋(秋收前的一段时间)

(6) 物的两端或末梢 [end;top]

暮至黑山头。——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既登峰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船头坐三人。——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水头;梢头;桥头;露头;炕头儿;街头;弹头;杆头;床头

(8) 首领,头儿 [head;chief;boss]。如:头目(首领;领导人);他是我们的头儿;头营(驻有指挥部的军营);头头脑脑(为首的人);头马(领头马);头儿脑儿(头面人物);头行人(带头的人)

(9) 最上等级 [first-rate]。如:头高(指欲望大,要价高);头房(客舍中的上等房间);头酒(最香醇的酒,指醑);头厅(古称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

(10) 第一,第一次 [first]。如:头上末下(第一次);头食(第一道食品。指面粉);头阵(战斗时的第一次交锋);头纲(指第一批运送到京都的春茶);头筹(第一。较技时得第一称为得头筹)

(11) 上一个 [last]。如:头年;头天(前一天);头里(先前;事先)

(12) 借代人 [person]。如:头影(人影子);头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头翁(旧时对官府差役的謏称)

(13) 特指敌对的人 [enemy]

冤有头,债有主。——《五灯会元》

(14) 头部有发部分 [top]

头,首自发以上为头。——《六书故》

(15) 路;途径 [way]。如:分头进军

(16) 赌博或买卖中抽的回扣 [commission]

凡有卖字画、古董物件的,俱要抽头。——《豆棚闲话》

词性变化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磕头 [kowtow]。旧时的一种跪拜礼

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坐下受头。——《儿女英雄传》

(2) 〈词性:方〉∶临到;接近 [be near to]。如:头吃饭要洗手;头五点就得动身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量〉

(1) 件,桩 [piece]

这头亲事,不是情愿与的。——《水浒传》

(2) 如∶多用以计算牲畜

潭中鱼可百许头。——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每责一头。

捕得两三头。

(3) 又如:一头牛;三头猪

(4) 另见 tou  

头的拼音:

tóu  

〈词性:助〉

置于方位词后,表处所可不译。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惶恐滩头说惶恐。——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常用词组

头版、头半天,头半天儿、头寸、头等、头顶、头兜、头儿、头发、头发胡子一把抓、头伏、头功、头骨、头号、头昏、头昏脑胀、头昏眼花、头角、头角峥嵘、头巾、头盔、头里、头脸,头脸儿、头领、头颅、头路、头面、头面人物、头名、头目、头脑、头脑发胀、头脑冷静、头年、头牛、头牌、头皮发麻、头破血流、头钱、头前、头秋、头球、头人、头绳、头虱、头饰、头水,头水儿、头套、头疼、头疼脑热、头天、头条、头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头、头头是道、头秃、头陀、头晚、头尾、头衔、头像、头囟儿、头型、头绪、头癣、头油、头晕、头胀、头重、头重脚轻、头子、头座

基本词义

头的拼音:

(1) 頭 tou  

后缀

(2) 附在某些名词后面,构成新的名词。如:木头;石头

(3) 附在某些动词后面,构成名词。如:念头

(4) 附在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如:他越学越有甜头

(5) 附在方位后面,构成新的方位词。如:前头;后头;抽屉里头

(6) 另见 tó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