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入鲍忘臭的意思

bàowàngchòu

入鲍忘臭



拼音rù bào wàng chòu

注音ㄖㄨˋ ㄅㄠˋ ㄨㄤˋ ㄔㄡˋ

解释鲍鱼:咸鱼。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出处南朝·梁·萧纲《与湘东王书》:“入鲍忘臭,效尤至祸。”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入鲍忘臭是中性词。

繁体入鮑忘臭

近义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英语One is not smelt where all stink.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ㄖㄨˋ   
部首  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TYI  仓颉  OH  郑码  OD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54  区位  4075  统一码  5165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入的拼音:rù(ㄖㄨˋ)  

⒈ 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

⒉ 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

统一码

入字UNICODE编码U+5165,10进制: 20837,UTF-32: 00005165,UTF-8: E5 85 A5。

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gree with、enter、income、join

相关字词

进、出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nter, come in(to), jo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入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enter;come into]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join;be a dmitted to;become a member of]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pay]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accept]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conform to]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go to court]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attain]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invade]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一个地方或位置] [take in]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词性变化

入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入,进项 [income]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entering tone]

常用词组

入不敷出、入场、入超、入党、入道、入调、入定、入冬、入耳、入犯、入伏、入港、入格、入彀、入骨、入股、入官、入国问禁、入黑、入户、入画、入会、入伙、入籍、入教、入境、入境问俗、入静、入口、入口、入口处、入寇、入库、入理、入殓、入列、入流、入马、入寐、入门、入梦、入迷、入眠、入灭、入魔、入木三分、入暮、入内、入侵、入情入理、入射、入神、入声、入胜、入时、入世、入室、入室操戈、入手、入睡、入土、入团、入托、入微、入闱、入味、入伍、入吾彀中、入席、入乡随俗、入邪、入绪、入选、入学、入学考试、入眼、入药、入夜、入瘾、入狱、入院、入账、入主出奴、入赘、入坐,入座

  拼音  bào   注音  ㄅㄠˋ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QGQN  仓颉  NMPRU  郑码  RRY  四角  27112  结构  左右电码  7637  区位  1711  统一码  9C8D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鲍(鮑)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鲍鱼〕①咸鱼,如“如入鲍鲍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②鳆鱼的俗称。

⒉ 姓。

统一码

鲍字UNICODE编码U+9C8D,10进制: 40077,UTF-32: 00009C8D,UTF-8: E9 B2 8D。

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鲍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鮑蚫

汉英互译

ormer

造字法

形声:从鱼、包声

English

abalone; dried fish;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鲍的拼音:

bào  

〈词性:名〉

(1) 盐腌的鱼 [salted fish]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

(2) 又如:鲍舍(存放鲍鱼的房舍);鲍室(存放鲍鱼的房室);鲍肆(鲍鱼之肆。卖盐渍鱼的商店。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3) 鲍鱼,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abalone]。腹足纲软体动物,海味珍品,贝壳入药

(4) 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 [ear shell]

(5) 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 [tanner]。如:鲍人(主管治皮革之官。又用以称治皮革的工匠)

(6) 姓

常用词组

鲍老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简体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NNU  仓颉  YVP  郑码  SHWZ  四角  00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08  区位  4592  统一码  5FD8  笔顺  丶一フ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忘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统一码

忘字UNICODE编码U+5FD8,10进制: 24536,UTF-32: 00005FD8,UTF-8: E5 BF 98。

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orget、neglec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心、亡声

English

forget; neglect; miss, o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忘的拼音: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 同本义 [forget]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4) 玩忽,怠忽 [negllect;trifle with;idle]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flee;lost;perish]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6) 舍弃 [give up]。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7) 无,没有 [not have]。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常用词组

忘本、忘掉、忘恩、忘恩负义、忘乎所以、忘怀、忘机、忘记、忘年交、忘其所以、忘情、忘却、忘我、忘形、忘性

  拼音  chòu xiù   注音  ㄔㄡˋ ㄒ一ㄡˋ   
部首  自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HDU  仓颉  HUIK  郑码  NLGS  四角  26804  结构  上下电码  5263  区位  1984  统一码  81ED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臭的拼音:chòu(ㄔㄡˋ)  

⒈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臭味儿。臭氧。恶臭。

⒉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⒊ 惹人厌恶的:臭钱。臭美。臭架子。臭名远扬。

⒋ 狠狠地:臭骂一通。

⒌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臭火。

其他字义

臭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气味的总称:无声无臭。

⒉ 同“嗅”。

统一码

臭字UNICODE编码U+81ED,10进制: 33261,UTF-32: 000081ED,UTF-8: E8 87 AD。

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殠臰

造字法

形声:从自、犬声

English

smell, stink, emit foul od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名〉

(1) (会意。从犬,从自(鼻)。狗鼻特别灵敏,故从二字会意。( xiù  )本义:闻气味)

(2) 气味之总名 [smell]

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说文》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之臭。”

其臭如兰。——《易·系辞传》

巽为臭。——《易·说卦》

鼻欲綦臭。——《荀子·王霸》。注:“臭,气也。”

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荀子·正名》

(3) 难闻的气味 [bad smell;stink]

惠公改葬 申生,臭彻于外。——《国语·晋语》

(4) 又如:臭不 可当(极言其臭);臭短臊长(各种污言秽语);臭皮囊(肉体;躯壳)

(5) 香气 [odor]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词性变化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形〉

(1) 惹人厌恶 [abhorrent]。如:臭幺(臭架子);臭老鼠(惹厌的人)

(2) 腐败 [rotten]

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书·盘庚中》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动〉

〈词性:方〉∶失效 [lose efficacy]。如:打了一枪,没想到子弹“臭”了,没有过火

臭的拼音: chòu  

〈词性:副〉

(1) 表示程度很深 [very;ruthlessly]。如:臭打一顿;臭骂一通

(2) 另见 xiù  

常用词组

臭不可闻、臭虫、臭弹、臭豆腐、臭烘烘,臭烘烘的、臭架子、臭老九、臭骂、臭美、臭名远扬、臭名昭著、臭皮囊、臭棋、臭气、臭钱、臭味相投、臭熏熏、臭氧、臭氧层、臭子儿

基本词义

臭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气味的总称 [smell]

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无起秽以自臭。——《书·盘庚》。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

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红楼梦》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诗·大雅·文王》。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孟子》

(2) 又如:乳臭;臭味(气味;比喻志趣;比喻同类);臭败(气味败坏)

词性变化

臭的拼音: xiù  

〈词性:动〉

(1) “嗅”的古字。用鼻子辨别气味 [smell scent;sniff]

彼臭之而无嗛于鼻。——《荀子·荣辱》

(2) 另见 chòu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