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濡沫涸辙的意思

zhé

濡沫涸辙



拼音rú mò hé zhé

注音ㄖㄨˊ ㄇㄛˋ ㄏㄜˊ ㄓㄜˊ

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涸:干枯。车辙里的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例子《宣和画谱·龙鱼叙论》:“善画鱼龙海水,不为汀泞沮洳之陋,濡沫涸辙之游。”

用法作定语;指互相帮助。

感情濡沫涸辙是中性词。

繁体濡沫涸轍

近义相濡以沫

英语moisten each other with spi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ㄖㄨ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FDJ  仓颉  EMBB  郑码  VFGL  四角  31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446  区位  6906  统一码  6FE1  笔顺  丶丶一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濡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⒉ 停留,迟滞:濡滞。

⒊ 含忍:濡忍。

统一码

濡字UNICODE编码U+6FE1,10进制: 28641,UTF-32: 00006FE1,UTF-8: E6 BF A1。

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濡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渜渪溽胹軟

汉英互译

immerse、moisten

造字法

形声:从氵、需声

English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濡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水名 [Ru River]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urine]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scholar]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riparian land]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词性变化

濡的拼音:   

〈词性:动〉

(1) 沾湿 [immerse;soak;ret;dip]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2) 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3) 迟缓;滞留 [tarry]

是何濡滞也。——《孟子》

(4) 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濡的拼音:   

〈词性:形〉

(1) 湿的 [wet]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

(2) 缓慢的 [slow]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 梁·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3) 通“软”。柔顺 [soft;tame]

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

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

(4) 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常用词组

濡润、濡湿、濡滞

  拼音    注音  ㄇㄛ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GSY  仓颉  EDJ  郑码  VAF  四角  35190  结构  左右电码  3106  区位  3613  统一码  6CAB  笔顺  丶丶一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沫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液体形成的许多细泡:沫子。泡沫。

⒉ 指“唾沫”:相濡以沫。

统一码

沫字UNICODE编码U+6CAB,10进制: 27819,UTF-32: 00006CAB,UTF-8: E6 B2 AB。

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foam、froth

造字法

形声:从氵、末声

English

froth, foam, bubbles, sud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沫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末声。本义:沫水)

(2) 同本义 [Mo river]

沫,沫水也。出 蜀西徼外东南入 江。——《说文》

(3) 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大渡河

(4) 泡沫,沫子 [foam;froth]

瀑下一曰沫也。——《说文》

沫流赭。——《汉书·礼乐志》。注:“言汗流沫出也。”

(5) 又如:沫血(水面上的泡沫像血一样);沫雨(骤雨成潦,上浮泡沫);沫流(冒着泡沫的水流。指激流;流派)

(6) 唾沫 [saliva;spittle]

余干骨之沫为斯弥。——《庄子·主乐》。李注:“口中汁也。”

〈词性:动〉

通“末”。竭,终止 [end;stop;terminate]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楚辞·离骚》

  拼音    注音  ㄏㄜ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LDG  仓颉  EWJR  郑码  VJEJ  四角  36100  结构  左右电码  3212  区位  2652  统一码  6DB8  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丨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涸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水干:干涸。涸泽。涸竭。涸辙之鲋(喻处境十分危难、急待救助的人)。

统一码

涸字UNICODE编码U+6DB8,10进制: 28088,UTF-32: 00006DB8,UTF-8: E6 B6 B8。

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涸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ry up

造字法

形声:从氵、固声

English

dried up; exhausted, tired; d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涸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2) 同本义 [dry]

涸,竭也。——《尔雅·释诂》

仲秋之月…水始涸。——《礼记·月令》

商涸旱。——《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

兀若枯木,豁若涸流。——陆机《文赋》

(3) 又如:涸辙(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比喻处于困境之中,急待救援);涸泽(干涸的沼泽;抽干沼泽的水);涸流(枯竭的水流);涸溜(干枯的小水流)

(4) 竭;尽 [exhaust]

措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管子·牧民》

(5) 又如:涸思干虑(犹言绞尽脑汁)

常用词组

涸泽而渔

  拼音  zhé   注音  ㄓㄜˊ   繁体    
部首  车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LYCT  仓颉  KQYBK  郑码  HEQM  四角  4854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6568  区位  5362  统一码  8F99  笔顺  一フ丨一丶一フ丶丨フ一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辙(轍)的拼音:zhé(ㄓㄜˊ)  

⒈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

⒉ 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

⒊ 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

⒋ 办法,主意:没辙了。

⒌ 途径,门路。

统一码

辙字UNICODE编码U+8F99,10进制: 36761,UTF-32: 00008F99,UTF-8: E8 BE 99。

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辙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hyme、rut

造字法

形声:从车、省声

English

wagon ruts, wheel track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辙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徹( chè  )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2) 同本义 [the track of a wheel]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3) 车子 [carriage; cart]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去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辙印(车子行驶的痕迹);辙迹(车子行驶的痕迹)

(5) 道路[road]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铨《好事近》

(6) 又如:辙轨(轨道)

(7) 途径;门路;路数,路子 [way]

总会旧辙,创立新意。——隋· 潘徽《韵纂序》

(8) 又如:没辙(没有办法)

(9) 比喻错误或教训 [error;lesson;moral]。如:前辙(前人的教训)

(10) 歌词、戏曲、杂曲等所押用的韵摄 [rhyme of a song]。如:合辙(押韵);十三辙

常用词组

辙口、辙乱旗靡

濡沫涸辙: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