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uò lí ruò jí
注音ㄖㄨㄛˋ ㄌ一ˊ ㄖㄨㄛˋ ㄐ一ˊ
解释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出处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感情若离若即是中性词。
繁体若離若即
近义若即若离
英语be neither friendly nor aloof(neither to accept nor reject)
动物生肖牛,虎,蛇
若的拼音:ruò(ㄖㄨㄛˋ)
⒈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⒉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⒊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⒋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⒌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⒍ 顺从:“曾孙是若。”
⒎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⒏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⒐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⒑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⒒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若的拼音:rě(ㄖㄜˇ)
⒈ 〔般若〕见“般3”。
若字UNICODE编码U+82E5,10进制: 33509,UTF-32: 000082E5,UTF-8: E8 8B A5。
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叒
as if、if、like、seem、you
象形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详细解释◎ 若的拼音: rě
(1) 见“般若”( bōrě ):智慧(佛经用语)
(2) 另见 ruò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 若的拼音: ruò
<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名〉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rě
若不、若此、若非、若夫、若干、若果、若何、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是、若属、若无其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隐若现、若有所丧、若有所思
离(離)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⒉ 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 )。离职。离异。离间(jiàn )。支离破碎。
⒊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⒋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⒌ 古同“罹”,遭受。
⒍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⒎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⒏ 姓。
离字UNICODE编码U+79BB,10进制: 31163,UTF-32: 000079BB,UTF-8: E7 A6 BB。
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離魑
away、independent of、leave、off、part from、without
合、即、留
形声
详细解释◎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2) 同本义 [Chinese oriole]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a legendary bird]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fire]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scarf]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dragon without horn]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rowan]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sweetgrass]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动〉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part;leave each other]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decentralize]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suffer from]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cut]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distinguish]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violate;go against]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from]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enumerate]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experience]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lack;be short of]。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attach oneself to;depend on]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 离的拼音:
離 lí
[数]
(1) 二,两;双 [two]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形〉
通“俪”。成双,成对 [paired]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离别、离不开、离尘、离愁、离队、离贰、离格儿、离宫、离合、离合的神光、离合器、离婚、离间、离解、离经叛道、离境、离绝、离开、离鸾、离谱,离谱儿、离奇、离弃、离群、离群索居、离任、离世、离题、离亭、离违、离析、离乡背井、离校生、离心、离心力、离休、离异、离忧、离辙、离职、离子、离子键
若的拼音:ruò(ㄖㄨㄛˋ)
⒈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⒉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⒊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⒋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⒌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⒍ 顺从:“曾孙是若。”
⒎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⒏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⒐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⒑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⒒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若的拼音:rě(ㄖㄜˇ)
⒈ 〔般若〕见“般3”。
若字UNICODE编码U+82E5,10进制: 33509,UTF-32: 000082E5,UTF-8: E8 8B A5。
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叒
as if、if、like、seem、you
象形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详细解释◎ 若的拼音: rě
(1) 见“般若”( bōrě ):智慧(佛经用语)
(2) 另见 ruò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2) 同本义 [be obedient 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3)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4) 如同;像 [like; as if]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5) 又如:视若分敌;若明若昧(好像清楚又好像不清楚);若出一辙(若出一轨。像从一个车辙里出来的。比喻言论、行动、遭遇等完全一样);若如(如;像);若卵投石(同“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若涉渊水(若涉渊冰。比喻处境艰险)
(6) 择菜 [trim vegetables]
若,择菜也。从艸、右。右,手也。——《说文》
(7) 引申为选择 [choose]
《晋语》秦穆公曰:“夫 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此谓使谁先择二公子而立之,若正训择,择菜引申之义也。—— 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8) 同,相当 [be equal to]
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孟子》
(9) 及;到 [arrive]
病未若死。——《国语》
(10) 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和反问句) [match]
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礼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齐策》
(11) 诺,应允,后作“诺” [promise]
已若必信,则处于度之内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
步骑之所蹂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12) 对付,处置 [treat with;handle]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 [such]
出若入若。——《荀子·王霸》。注:“如此也。”
织自若。——《战国策·秦策》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若许(如许;这些);若言(此言,这样的话);若曰(这样说);若大若小(大大小小);若此(如此,这样);若是(如此,这样);若斯(如此);若然(如此);若尔(如此,如果这样)
(3) 你 [们] ;你 [们] 的 [you;your]
若,汝也。——《小尔雅》
惟若宁候。——《考工记·梓人》
若则有常。——《仪礼·士昏礼记》
若肯发兵助我乎?——《汉书·匈奴传上》
若不恭命。——《墨子·明鬼下》
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国语·晋语四》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若曹(你们这些人);若属(你们);若辈(你们)
(5) 其;他的 [he;his]——用于他称
今人处若国得罪。——《墨子·天志下》
(6) 这个,这样——用于近指 [this]。如:若人(这个人);若士(这个人。同若人);若时(此时,现在);若辈(这些人,这等人)
(7) 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where]。如:若个(哪个);若之何(怎么办;也指怎么,为什么);若何(怎样,怎么样;亦指怎么办;怎么,为什么);若为(怎样;怎样的;怎堪;怎能)
(8) 这么;那么。用同“偌” [like so]
老太太若大年纪。——《红楼梦》
◎ 若的拼音: ruò
<连>
(1) 假如;如果 [if]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若反国,将为乱。——《史记·赵世家》
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又如:若不是(如果不是);若曰(如果说);假若(假使);若其(假如,如果);若苟(若或。假如,如果);若非(如果不是;要不是);若果(如果);若使(假使,假如,如果);若是(如果,如果是)
(3) 至于 [so]。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
(5) 或;或者 [or]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若有会同。——《周礼·稍人》
(6) 又如:若者(或者);若大若小(大大小小)
(7) 与,和 [and]
旅王若公。——《书·召诰》
(8) 而 [but]
抑若扬兮。——《诗·齐风·猗嗟》
宠辱若惊。——《老子》。顾注:“而已”
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三国志·魏志》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名〉
(1) 禾秆皮 [stem’s skin]
稣,杷取禾若也。——《说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秆皮散乱,杷而梳取之。”
(2) 香草名
杜若,香草。——《说文》
华采衣兮若英。——《楚辞·云中君》
顺微风,挥若芳。——傅毅《舞赋》。注:“杜也。”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3) 又如:若芳(杜若的香气);若英(杜若的花);若惠(香草名。杜若和蕙草)
(4) 灵木 [fairy tree]。如: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
(5) 秦、汉时县名 [Ruo county]。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
(6) 古水名 [Ruo River]。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源出青海,东南流经甘孜、新龙等县,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7) 姓。如:若口引(复姓)
◎ 若的拼音: ruò
〈词性:助〉
(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
用史巫纷若,吉。——《易·巽卦》
有孚颗若。——《易·观卦》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诗·小雅·裳裳者华》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2) 用于句首
若昔朕其逝。——《书·大诰》
(3) 另见 rě
若不、若此、若非、若夫、若干、若果、若何、若即若离、若明若暗、若是、若属、若无其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隐若现、若有所丧、若有所思
即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就是:知识即力量。
⒉ 当时或当地: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兴(xìng )。
⒊ 就,便:黎明即起。
⒋ 假如,倘若:即使。即便(biàn )。即或。即令。
⒌ 靠近:不即不离。
⒍ 到,开始从事:即位。
即字UNICODE编码U+5373,10进制: 21363,UTF-32: 00005373,UTF-8: E5 8D B3。
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卽皍
namely、viz.
便、就、离
会意
详细解释◎ 即的拼音: jí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2) 同本义 [come near to eat]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3)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approach;be near]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4) 又如:若即若离
(5) 登上;走上 [ascend]
公即位。——《春秋·桓公元年》
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6) 又如:即阼(即位。皇帝登极叫即阼。因古时新天子登基,有升登东阶而主祭的仪式,所以叫即阼。阼:东阶);即真(正式就皇帝位。后世以官职由代理而改为实授,也称即真);即禽(打猎,在野外猎取禽兽);即祚(皇席即位登基)
◎ 即的拼音: jí
<连>
(1) 虽然 [though; although]
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西厢记诸宫调》
(2) 假若 [if]
即有不称。(如果不能称将军之职。意即打败仗。)——汉· 刘向《列女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即使 [even if]
公子即合符。(即,即使。)——《史记·魏公子列传》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汉· 贾谊《论积贮疏》
即谋单于。——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捕得三两头。——《聊斋志异·促织》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即或
(5) 同“则”。那就 [then]
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死即已。——《史记·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
即更刮目相待。(即,就。)——《资治通鉴·汉纪》
◎ 即的拼音: jí
〈词性:介〉
(1) 就在某时某处;乘,趁 [while]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即时诛灭。——《汉书·李广苏建传》
即如前年…一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即忙(连忙;赶紧);即拜(就在所在地授予官职);即早(及早;趁早)
(3) 当 [as]
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南朝齐· 谢朓《赋贫民田》
(4) 又如:即此(就此;只此)
◎ 即的拼音: jí
〈词性:副〉
(1) 一…就 [as soon as]。如:气断即死;闻过即改
(2) 随之立刻就 [then]。如:降即免死;即早(及早,趁早)
(3) 立刻,当即 [at once]
王即临之。——晋· 干宝《搜神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处即刺杀虎。——《世说新语·自新》
即书诗四句。——宋· 王安石《伤仲永》
(4) 又如:即速(立刻;赶快)
(5) 那就是说,那就是 [that is;namely]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梁父即 楚将 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此爱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即如忠烈遗骸。——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6) 又如:即是
◎ 即的拼音: jí
〈词性:名〉
(1) 目前,现在 [at present]。如:即目(眼前所见);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2) 今,当天 [today]。如:即今(如今);即目(如今)
(3) 烛头烬 [cinder]
左手执烛,右手折即。——《管子》
(4) 姓
即便、即或、即将、即景、即刻、即令、即期、即日、即如、即若、即使、即位、即夕、即席、即席发言、即行、即兴、即兴表演、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