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入孝出弟的意思

xiàochū

入孝出弟



拼音rù xiào chū dì

注音ㄖㄨˋ ㄒ一ㄠˋ ㄔㄨ ㄉ一ˋ

解释见“入孝出悌”。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例子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弟,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宋·朱熹《〈小学〉题辞》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等。

感情入孝出弟是中性词。

近义入孝出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ㄖㄨˋ   
部首  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TYI  仓颉  OH  郑码  OD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54  区位  4075  统一码  5165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入的拼音:rù(ㄖㄨˋ)  

⒈ 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

⒉ 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

统一码

入字UNICODE编码U+5165,10进制: 20837,UTF-32: 00005165,UTF-8: E5 85 A5。

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gree with、enter、income、join

相关字词

进、出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nter, come in(to), jo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入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2) 同本义 [enter;come into]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3)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4) 参加, 加入 [join;be a dmitted to;become a member of]

室人入又。——《诗·小雅·宾之初筵》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入舍布袋(上门女婿);入舍女婿(入舍);入释(参加佛教;进入佛门);入舍(做上门女婿);入脚(进身;指搭上关系);入队;入伙;入金马、登玉堂(考进翰林院。金马、玉堂指汉代的金马门和玉堂殿);入局(加入赌局);入团

(6) 交、交纳 [pay]

入其社稷之臣于秦。——《战国策·秦策》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入粟(交纳一定数目的钱捐取功名)

(8) 接纳;采纳 [accept]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周礼·地官·媒氏》

其臣箴谏以不入。——《国语·吴语》

野人莫敢入王。——《史记·楚世家》

商君亡 秦归 魏, 魏怒不入。——《史记·魏世家》

时上颇厌兵,入其言。——罗大经《鹤林玉露》

(9) 与…相适应 [conform to]

曲直之不相入。——《淮南子·主术》。注:“中也。”

(10) 又如:入式(合乎程式);入道;入彀

(11) 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 [go to court]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上》

项伯即入见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入阁拜相(进入内阁,成为宰相);入王(入朝晋见天子);入侍(入朝侍奉);入见(入宫进见);入宦(入官为仆隶);入相(入朝为宰相);入宿(入宫值宿);入贺(入朝庆贺)

(13) 到达 [attain]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 又如:入月(妇女孕期足月);入玄(达到玄妙的境界);入来(到来;进来);入脚(到临,开始);入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15) 侵入 [invade]

获大城焉曰入之。——《左传·文公十五年》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6) 又如:入犯;入抄(侵入抄掠)

(17) 占据 [一个地方或位置] [take in]

乃入据陈(地名)。——《史记·陈涉世家》

(18) 又如:入席;入列;入主(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入官(从政,做官)

词性变化

入的拼音:   

〈词性:名〉

(1) 收入,进项 [income]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岁入;入不敷出

(3) 古汉语声调之一——见“入声” [entering tone]

常用词组

入不敷出、入场、入超、入党、入道、入调、入定、入冬、入耳、入犯、入伏、入港、入格、入彀、入骨、入股、入官、入国问禁、入黑、入户、入画、入会、入伙、入籍、入教、入境、入境问俗、入静、入口、入口、入口处、入寇、入库、入理、入殓、入列、入流、入马、入寐、入门、入梦、入迷、入眠、入灭、入魔、入木三分、入暮、入内、入侵、入情入理、入射、入神、入声、入胜、入时、入世、入室、入室操戈、入手、入睡、入土、入团、入托、入微、入闱、入味、入伍、入吾彀中、入席、入乡随俗、入邪、入绪、入选、入学、入学考试、入眼、入药、入夜、入瘾、入狱、入院、入账、入主出奴、入赘、入坐,入座

  拼音  xiào   注音  ㄒ一ㄠˋ   
部首  子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TBF  仓颉  JKND  郑码  BMYA  四角  44407  结构  上下电码  1321  区位  4802  统一码  5B5D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孝的拼音:xiào(ㄒ一ㄠˋ)  

⒈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孝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孝道。孝子贤孙。

⒉ 居丧的事:守孝。吊孝。

⒊ 丧服:戴孝。孝衣。

⒋ 姓。

统一码

孝字UNICODE编码U+5B5D,10进制: 23389,UTF-32: 00005B5D,UTF-8: E5 AD 9D。

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ilial piety、mourning

造字法

会意:从老、从子

English

filial piety, obedience; mou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孝的拼音: xi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2) 同本义 [filial;dutiful]

孝,善事父母者。——《说文》

孝利亲也。——《墨子经》

子爱利亲谓之孝。——《贾子道术》

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周书·谥法》

众之本教曰孝。——《礼记·祭义》

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孝经》

孝,文之本也。——《国语·周语》

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诗·鲁颂·泮水》

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

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旧唐书》

(3) 又如:孝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孝慈(孝顺父母,慈爱幼弱);孝养(孝顺父母,奉养父母)

(4) 祭,祭祀 [sacrifice]。向神或祖先供财物以示感激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论语》

(5) 能继先人之志 [succeed]

追孝于前文人。——《书·文侯之命》

(6) 居丧 [mourn]

后丧母,居丧,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崔逞传》

(7) 又如:孝门(孝悌之家);孝家(居丧守孝的人家);孝堂(灵堂)

(8) 孝敬 [present gifts to one’s elders or superiors]。如:孝爱(孝敬爱重)

词性变化

孝的拼音: xiào  

〈词性:名〉

(1) 丧服,孝服 [mourningdress]。象征悲恸的白色稀纱衣服(尤指中国)或黑色服装、黑纱或黑色标志(尤指西方各民族)

原来这婆娘自从药死了武大,那里肯戴孝。——《水浒传》

(2) 又如:孝白(举丧时穿的白色孝服);穿孝;带孝;挂孝;重孝;热孝;脱孝

(3) 服丧期 [mourning]。如:守孝;有孝;忘了孝未满;孝衣

穿孝

(4) 又指办丧事仪式

崔九作孝,风吹即倒。——《北史》

(5) 又如:吊孝;谢孝

(6) 居丧的人 [mourner]

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世说新语》。按:时 谢玄居父丧,故称 谢孝

(7) 姓

常用词组

孝成王、孝道、孝道、孝服、孝敬、孝廉、孝顺、孝心、孝衣、孝子、孝子贤孙

  拼音  chū   注音  ㄔㄨ   
部首  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BMK  仓颉  UU  郑码  ZIZI  四角  22772  结构  单一电码  0427  区位  1986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山  统一码  51FA  笔顺  フ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出(齣)的拼音:chū(ㄔㄨ)  

⒈ 从里面到外面: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⒉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⒊ 离开:出发。出轨。出嫁。

⒋ 产生,生长:出产。出品。出人才。

⒌ 发生:出事。

⒍ 显露:出现。出名。

⒎ 超过: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⒏ 来到:出席。出勤。

⒐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出处(chù  )。语出《孟子》。

⒑ 显得量多:这米出饭。

⒒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出问题。

⒓ 传(chuán  )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统一码

出字UNICODE编码U+51FA,10进制: 20986,UTF-32: 000051FA,UTF-8: E5 87 BA。

出字由两个山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㞮岀齣

汉英互译

come out、exceed、go

相关字词

入、没、进、纳、落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出的拼音: chū  

〈词性:动〉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grow up]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go out]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appear;show]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produce]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exceed;go beyond;surpass]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bring out;take out]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issue]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publish;put up]。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become an official]。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escape]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marry]。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give vent to;diffuse]。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bear]。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drive out]。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divorce]。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clear away]。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throw away;abandon]。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separate oneself from;release]。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sell]。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set out;turn out]。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kill]。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absolve sb.from guilt or blame]。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pass]。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happen]。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词性变化

出的拼音:

chū  

〈词性:量〉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a dramatic piece]。如:一出《白蛇传》

常用词组

出版、出版社、出版物、出版者、出榜、出奔、出殡、出兵、出操、出岔子、出差、出差、出产、出厂、出场、出超、出车、出丑、出处、出处、出错、出点子、出动、出尔反尔、出发、出发点、出饭、出访、出份子、出风头、出伏、出官、出港、出阁、出格、出工、出恭、出轨、出国、出海、出汗、出航、出乎意料、出活、出击、出继、出家、出家人、出价、出嫁、出尖,出尖儿、出借、出界、出境、出境、出局、出圈、出口、出口、出口成章、出来、出来、出类拔萃、出力、出列、出猎、出溜、出笼、出漏子、出路、出乱子、出落、出马、出卖、出毛病、出门、出面、出苗、出名、出没、出谋划策、出纳、出纳、出品、出品、出奇、出奇制胜、出其不意、出气、出气筒、出勤、出去、出去、出圈儿、出缺、出让、出人命、出人头地、出人意外、出任、出入、出入、出丧、出赛、出塞、出色、出山、出身、出神、出神入化、出声、出生、出生率、出生入死、出师、出使、出示、出世、出仕、出事、出手、出手、出售、出水、出水芙蓉、出台、出逃、出题、出庭、出头、出头、出头露面、出头鸟、出土、出土文物、出脱、出外、出亡、出席、出息、出险、出现、出线、出新、出行、出血、出巡、出牙、出芽、出言、出言不逊、出演、出洋、出洋相、出迎、出游、出狱、出院、出战、出账、出账、出诊、出阵、出征、出证、出众、出资、出走、出租、出租汽车

  拼音  dì tì tuí   
注音  ㄉ一ˋ ㄊ一ˋ ㄊㄨㄟˊ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XHT  仓颉  CNLH  郑码  UDYZ  四角  8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1717  区位  2160  统一码  5F1F  笔顺  丶ノフ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弟的拼音:dì(ㄉ一ˋ)  

⒈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

⒉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

⒊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

⒋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

⒌ 古同“第”,次序。

⒍ 古同“第”,但。

其他字义

弟的拼音:tì(ㄊ一ˋ)  

⒈ 古同“悌”,孝悌。

其他字义

弟的拼音:tuí(ㄊㄨㄟˊ)  

⒈ 〔弟靡〕颓唐;柔顺。

统一码

弟字UNICODE编码U+5F1F,10进制: 24351,UTF-32: 00005F1F,UTF-8: E5 BC 9F。

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悌第弚

汉英互译

cousin-german、cousinl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弟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order]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younger brother]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cousin]。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used in place of “I”]。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disciple]。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younger sister]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词性变化

弟的拼音:   

〈词性:动〉

通“悌”。敬爱兄长 [respect brother]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常用词组

弟弟、弟妇、弟妹、弟媳、弟兄、弟子

入孝出弟: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