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 jiǔ fēng ér
注音ㄙㄚ ㄐ一ㄡˇ ㄈㄥ ㄦˊ
解释喝醉酒后任性胡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千不该,万不该,前天吃醉了酒,在你荐的人那里撒酒风,叫你下不去!真正对你不住!”
例子她一喝酒就爱撒酒疯儿,借酒闹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感情撒酒疯儿是中性词。
近义撒酒疯
英语be drunk and act craz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撒的拼音:sā(ㄙㄚ)
⒈ 放开,发出:撒手。撒网。撒谎(说谎)。撒气。
⒉ 尽量施展或表现出来:撒刁。撒奸。撒娇。撒欢儿。撒野。撒酒疯。
⒊ 姓。
撒的拼音:sǎ(ㄙㄚˇ)
⒈ 散播,散布,散落:撒种(zhǒng )。撒播。把酒端平,别撒了。
⒉ 姓。
撒字UNICODE编码U+6492,10进制: 25746,UTF-32: 00006492,UTF-8: E6 92 92。
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dust、scatter、sift、splash、sprinkle
洒
形声:从扌、散声
release, cast away, let go; disperse; relax
详细解释◎ 撒的拼音: sā
〈词性:动〉
(1) 抛开;放开 [cast;let go;let out]
说着先就撒马前去。——《红楼梦》
(2) 又如:撒开(张开,放开;撇开,散开);撒口(放松口气);撒开鸭子(放开腿脚);撒步(放开脚步);撒鸭子(放开脚步快走);撒花开顶(头破血流);撒嘴(松开口);撒脱(洒脱);撒撇(撒开;回避)
(3) 松动;脱落 [loosen]。如:大秋一过,我们就把牛、羊、猪都撒了,让它们自己去找食
(4) 放;排泄 [piss]
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水浒全传》
(5) 又如:撒溲(小便);小孩把尿撒得到处都是
(6) 耍;故意施展、表现[throw off all restraint;let oneself go]。如:撒风(做出疯癫放纵的样子);撒科(打诨;打趣);撒拗(撒赖);撒沁(信口胡说,寻开心);撒顽(撒野,耍闹;撒赖);撒吞(装聋作哑,装傻);撒诈捣虚(虚诈欺人);撒极(撒泼)
(7) 甩开,舍弃 [throw off]。如:撒拉溜侈(糟踏浪费);撒星(四散;星散);撒决(决裂);撒放(丢放);撒漫(抛弃;断送)
(8) 摆放 [place]。如:撒大躺线儿(放长线;作长远规划)
(9) 塞;系 [stop;tie]
那孙大圣早已知二魔化在葫芦里面,却将他紧紧拴扣停当,撒在腰间。——《西游记》
(10) 弯着 [bend]
和尚见他的兵器被人吃住了,咬住牙,撒着腰,往后一拽。——《儿女英雄传》
(11) 结成[对] [match]
你也见过一个千金小姐和强盗撒对儿的么?——《儿女英雄传》
(12) 离 [leave]。如:撒开(脱身);撒决(决裂)
(13) 姓
(14) 另见 sǎ
撒村、撒旦、撒刁、撒花、撒欢儿、撒谎、撒娇、撒娇卖俏、撒脚、撒酒疯,撒酒疯儿、撒科打诨、撒拉族、撒赖、撒泼、撒气、撒然、撒手、撒手锏、撒腿、撒网、撒丫子、撒野、撒呓挣
◎ 撒的拼音: sǎ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散声。字本从米,殺声。本义:散布)
(2) 同本义 [scatter;sprinkle;spread]
撒,散之也。——《集韵》
星如撒沙出。——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3) 又如:撒帐(旧婚俗。夫妻对拜后即坐于床上,由专人撒金钱、瓜子和红枣,表示多子多孙);撒漫(大手大脚,大方);撒泼(抛撒;撒落);撒枯(散布干肥);撒星(散布的火星)
(4) 散落,洒下 [spill;drop]。如: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讨索或抢劫得来的钱财);撒和(撒货。给牲口喂草料;以饮食款待人;评定;游荡)
(5) 只把脚尖伸进鞋内,拖着走 [slipper]。如:撒拉(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撒鞋(拖鞋)
(6) 插;塞进 [stick]
那呆子把钉钯撒在腰里。——《西游记》
(7) 另见 sā
撒播、撒布、撒敦、撒眸、撒施
酒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酒。啤酒。料酒。鸡尾酒。茅台酒。酒浆。
酒字UNICODE编码U+9152,10进制: 37202,UTF-32: 00009152,UTF-8: E9 85 92。
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酉
alcohol、diddle、drink、tiff、tipple、vino、vintage、water of life、wet goods
会意:从氵、从酉
wine, spirits, liquor, alcoholic beverage
详细解释◎ 酒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会意。从水,从酉( yǒu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2) 同本义 [liquor;wine;spirits;alcoholic drink]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feast]。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 酒的拼音: jiǔ
〈词性:动〉
(1) 饮酒 [drink]。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offer a sacrifice]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酒吧、酒保、酒菜、酒池肉林、酒刺、酒德、酒店、酒饭、酒缸、酒馆、酒鬼、酒柜、酒酣耳热、酒会、酒家、酒浆、酒窖、酒精、酒精灯、酒具、酒力、酒帘、酒量、酒龄、酒令,酒令儿、酒囊饭袋、酒娘,酒酿、酒器、酒钱、酒曲、酒肉朋友、酒色、酒色之徒、酒窝、酒席、酒醒、酒兴、酒筵、酒宴、酒肴、酒药、酒意、酒糟、酒枣,酒枣儿、酒盅、酒资
疯(瘋)的拼音:fēng(ㄈㄥ)
⒈ 病名,通常指精神病,患者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疯癫。疯狂。
⒉ 言行狂妄:疯言疯语。
⒊ 农作物生长旺盛而不结果实:小麦长疯了。
疯字UNICODE编码U+75AF,10进制: 30127,UTF-32: 000075AF,UTF-8: E7 96 AF。
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瘋
crazy、insane、mad
形声:从疒、风声
crazy, insane, mentally ill
详细解释◎ 疯的拼音:
瘋 fēng
〈词性:名〉
(1) (形声。 从疒 ( chuáng ), 表示与疾病有关。风声。 本义:头风病)
(2) 同本义 [migraine]
疯, 头病。—— 《集韵》
(3) 瘫痪 [paralysis]
他那半肢疯,半个身子简直不能动。 ——茅盾 《子夜》
◎ 疯的拼音:
瘋 fēng
〈词性:形〉
(1) 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mad;insane;crazy]。如:疯病(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的病);疯痰病(疯病);疯傻(疯癫痴呆);疯蒙(疯癫蒙昧)
(2) 形容任性放荡,不受管束或无节制地嬉笑哄闹 [unrestrained]。如:疯闹(任性无节制地吵闹)
(3) 指农作物生长旺盛但不结果实 [spindled]。如:疯长
疯癫、疯狗、疯狂、疯人、疯人院、疯瘫、疯枝、疯子
儿(兒)的拼音:ér(ㄦˊ)
⒈ 小孩子:婴儿。儿戏。
⒉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儿。儿女情。
⒊ 儿子,男孩子:儿子。生儿育女。
⒋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
⒌ 助詞:①多用作名词后缀。②用于形容词后。
儿字UNICODE编码U+513F,10进制: 20799,UTF-32: 0000513F,UTF-8: E5 84 BF。
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人兒
son、child、children
女
象形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详细解释◎ 儿的拼音:
兒 é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child, pl. children]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child]。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child]。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son]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young man]。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youngster]。如:健儿
(10) 我 [I]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帝]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 儿的拼音:
兒 ér
〈词性:形〉
(1) 雄性——多指牲畜 [male]。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my]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 儿的拼音:
兒 ér
<后缀>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儿辈、儿曹、儿齿、儿妇、儿歌、儿化、儿皇帝、儿科,儿科学、儿郎、儿马、儿男、儿女、儿女情、儿女情长、儿女债、儿时、儿孙、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宫、儿童文学、儿童片、儿童心理学、儿媳妇、儿戏、儿语、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