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茶六礼的意思

sāncháliù

三茶六礼



拼音sān chá liù lǐ

注音ㄙㄢ ㄔㄚˊ ㄌ一ㄡˋ ㄌ一ˇ

解释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出处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例子鲁迅《彷徨·离婚》:“他就是着了那滥婊子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婚姻等。

感情三茶六礼是中性词。

繁体三茶六禮

近义明媒正娶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chá   注音  ㄔㄚˊ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AWSU  仓颉  TOD  郑码  EOF  四角  44904  结构  上下电码  5420  区位  1872  统一码  8336  笔顺  一丨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茶的拼音:chá(ㄔㄚˊ)  

⒈ 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茶树。茶农。

⒉ 特指“茶叶”:绿茶。红茶。花茶。沱茶。龙井茶。乌龙茶。

⒊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茶水。茶饭。茶点(茶水、点心)。茶话会。茶博士(善于烹茶的人,亦指卖茶的人或茶馆侍者)。茶余饭后。

⒋ 泛指某些饮料:茶汤。面茶。果茶。

⒌ 特指“茶点”:早茶。晚茶。

统一码

茶字UNICODE编码U+8336,10进制: 33590,UTF-32: 00008336,UTF-8: E8 8C B6。

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ea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te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茶的拼音: chá  

〈词性:名〉

(1) 茶树 [tea tree]。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tea;tea-leaf]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tea]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paste]。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certain kinds of soft drink]。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bretrothal presents]。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词性变化

茶的拼音: chá  

〈词性:动〉

饮茶;喝水 [drink tea]。如:茶话(饮茶谈话)

常用词组

茶博士、茶场、茶匙、茶道、茶点、茶饭、茶房、茶缸,茶缸子、茶馆、茶褐色、茶壶、茶花,茶花儿、茶话会、茶几、茶镜、茶具、茶枯、茶楼、茶卤儿、茶末、茶农、茶钱、茶色、茶社、茶水、茶水摊、茶亭、茶托,茶托儿、茶碗、茶锈、茶叶、茶叶蛋、茶油、茶余饭后、茶园、茶砖、茶子油、茶座

  拼音  liù lù   注音  ㄌ一ㄡˋ ㄌㄨˋ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UYGY  仓颉  YC  郑码  SOVV  四角  00800  结构  上下电码  0362  区位  3389  统一码  516D  笔顺  丶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六的拼音:liù(ㄌ一ㄡˋ)  

⒈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

⒉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其他字义

六的拼音:lù(ㄌㄨˋ)  

⒈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⒉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统一码

六字UNICODE编码U+516D,10进制: 20845,UTF-32: 0000516D,UTF-8: E5 85 AD。

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exad、six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umber si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六的拼音: liù  

〈词性:数〉

(1) 五加一的和 [six]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six]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six]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词性变化

六的拼音: liù  

〈词性: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a note of the scale on gongchipu]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Liu state]。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4) 另见   

常用词组

六边形、六朝、六出、六出冰花、六畜、六畜不安、六腑、六根、六谷、六国、六合、六甲、六六六、六律、六盘山、六亲、六亲不认、六亲无靠、六神不安、六神无主、六世、六书、六一国际儿童节、六艺、六幺、六艺经传、六欲、六指儿

基本词义

六的拼音:   

〈词性:名〉

(1) 古国名 [Lu state]。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秋,楚人灭 六。——《春秋》

(2) 古县名[Lu county]。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当阳君 英布为 九江王,都 六。——《汉书》

(3) 另见 liù  

  拼音    注音  ㄌ一ˇ   繁体    
部首  礻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PYNN  仓颉  IFU  郑码  WSZ  四角  32210  结构  左右电码  4409  区位  3281  统一码  793C  笔顺  丶フ丨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礼(禮)的拼音:lǐ(ㄌ一ˇ)  

⒈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sāng  )礼。典礼。

⒉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jiào  )。礼治。克己复礼。

⒊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⒋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⒌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⒍ 姓。

统一码

礼字UNICODE编码U+793C,10进制: 31036,UTF-32: 0000793C,UTF-8: E7 A4 BC。

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禮豊

汉英互译

ceremony、courtesy、gift、manner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ocial custom; manners; courtes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礼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示,从豊(   )。“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2)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 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4)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6)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7)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8)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 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 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9)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词性变化

礼的拼音:

  

〈词性:名〉

(1)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2)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3)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4)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5)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6)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7)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8)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9)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1)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2)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3) 通“体”(   )。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4) 姓

常用词组

礼拜、礼拜、礼拜堂、礼拜天、礼宾官、礼宾司、礼部、礼单、礼服、礼官、礼花、礼记、礼教、礼节、礼金、礼帽、礼炮、礼品、礼聘、礼器、礼让、礼尚往来、礼数、礼俗、礼堂、礼帖、礼物、礼贤下士、礼仪、礼义、礼义廉耻、礼遇、礼赞、礼则、礼制、礼治

三茶六礼: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