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长两短的意思

sānchángliǎngduǎn

三长两短



拼音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注音ㄙㄢ ㄔㄤˊ ㄌ一ㄤˇ ㄉㄨㄢˇ

解释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出处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例子要是万一李嫂子有三长两短,真是可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正音“长”,不能读作“zhǎng”。

辨形“两”,不能写作“二”。

辨析三长两短与“飞来横祸”区别在于:三长两短多指死亡;一般含有假设性;多用于口语;委婉说法;“飞来横祸”强调“飞”;指灾祸的突然性;不含假设;多用于书面语;不委婉。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歇后语五个指头两边矮

谜语五指

感情三长两短是贬义词。

繁体三長兩短

近义一差二错、山高水低

反义安然无恙

英语unfortunate; esp. death

俄语неожиданная неприятность

日语万一,もしものこと

德语unerwartetes Unglück(plǒtzlicher Todesfall)

造句accident(malheur imprévu)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cháng zhǎng   注音  ㄔㄤˊ ㄓㄤˇ   繁体    
部首  长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TAYI  仓颉  PO  郑码  CH  四角  42730  结构  单一电码  7022  区位  1904  统一码  957F  笔顺  ノ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长(長)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两端的距离:长度。

⒉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⒊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⒋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其他字义

长(長)的拼音:zhǎng(ㄓㄤˇ)  

⒈ 生长,成长:长疮。

⒉ 增加:长知识。

⒊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⒋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⒌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

统一码

长字UNICODE编码U+957F,10进制: 38271,UTF-32: 0000957F,UTF-8: E9 95 BF。

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長仧兏仩

汉英互译

long、length、lasting、be good at

相关字词

少、幼、消、短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ong; length; excel in; lea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形〉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2) 同本义。与“短”相对 [be long in space]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3)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4) 时间久 [of long duration;lasting]

长,久也。——《广雅》

未尝闻社稷之长利。——《战国策·齐策》

义有长短大小。——《礼记·表记》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长宵(漫长的夜);长律(长的音律)

(6) 遥远 [distant]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7) 又如:长解(远距离解送犯人;押解犯人发配远方的公差)

(8) 高;高大 [tall]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长林(高大的树林);长壮(高大而强壮)

(10) 优;是;正确 [fine;good;right]。如:长才(突出的才能);长技(专长;特长);长材(优良的木材。也指才能优越的人)

(11) 深长 [profound]。如:气味长

(12) 深厚 [deep]。如:恩情长

词性变化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长度 [length]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身长;桥长 1000米;波长

(3) 长处 [strong points]

蒹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一技之长,学有所长;特长

(5) 姓

长的拼音:

cháng  

〈词性:副〉

(1) 长久;永远 [permanent]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乐府诗集·上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如:长川(经常;长久);长流(长久,永远)

(3) 长长地 [very long]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经常 [constantly;frequently]

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题湖阴先生壁》

(5) 直直地 [be perfectly straight]

府吏长跪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顺利迅速地 [smoothly and quickly]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陈寿《三国志》

常用词组

长安、长白山、长班、长波、长策、长城、长虫、长川、长春、长处、长此以往、长存、长大、长笛、长调、长度、长短、长短、长短句、长队、长法、长方体、长方形、长风破浪、长歌当哭、长庚、长工、长鼓、长跪、长河、长虹、长话短说、长铗、长假、长江、长江三角洲、长江三峡、长久、长句、长局、长空、长裤、长廊、长龙、长毛、长矛、长眠、长明灯、长年、长年累月、长跑、长篇、长篇大论、长篇小说、长期、长枪、长驱、长驱直入、长沙、长铩、长衫、长舌、长舌妇、长蛇阵、长生不老、长生果、长诗、长逝、长寿、长叹、长亭、长统靴、长途、长途跋涉、长物、长袖善舞、长吁短叹、长烟、长夜、长揖、长音、长吟、长缨、长于、长圆、长远、长斋、长征、长治久安、长足

基本词义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形〉

(1) 老,年高 [old]

长,老也。——《广雅》

不挟长。——《孟子》。注:“年长也。”

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庄子》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杜甫《兵车行》

齐侯长矣。——《国语》

(2) 又如:长艾(老年);长没(年老而死)

(3) 年长,年龄较大 [elder;older]

长子灿七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醒世恒言》

(4) 又如:长君(年长的君主);长德(年长而有德);长贤(年长而贤明);长主(年长的君主);长宾(年长的宾客);长年(年龄较大);长郎(尊称他人的长子)

(5)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长 [grown-up]

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礼记》

(6) 又如:长殇(古代男子未冠,女子未而死都称殇)

(7) 排行第一 [eldest]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始皇有二十八子,长子 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 上郡。——《史记·李斯列传》

(8) 又如:长弟(先后。先生为长,后生为弟);长庶(庶长子。妾生的长子);长嫡(正妻所生的长子或长女);长杰(超群出众);长妾(妾中先有子者);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或皇女尊崇者的封号)

(9) 辈分大;居高位者 [senior]

万夫之长。——《吕氏春秋·谕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汉书·景帝纪》

(10) 又如:长吏(官吏中俸禄高、职位尊的人);长雄(领袖人物。即“雄长”);长爵(高的爵位)

词性变化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动〉

(1) 生长;成长 [begin to grow;develop;form]

草木遂长。——《庄子·马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求木之长者。——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初长足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一旦长成。——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长俊(长进;进步);长成(长大成人);长立(长大自立);长牙;长毛;长肉;长胖

(3) 抚育;使…成长 [nourish]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诗·小雅·蓼莪》

(4) 又如:长养(抚育培养);长育(养育)

(5) 滋长,助长,增长 [increase]

而长寇仇。——《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废奢长俭。——《汉书·杜钦传》

日日以长。——《世说新语·自新》

(6) 又如:长托(滋补身体);长美(增长美德);长傲(滋长傲气);长益(促进,增益);长消(消长,盛衰);长知识;此风不可长

(7) 崇尚 [uphold]

今汉家承 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汉书·杜钦传》

(8) 做长官;为首领 [be a leader]

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战国策》

(9) 升高(多指水位或物价)。后作“涨” [go up]。如:长成(小孩长得高);长价;水长船高

长的拼音:

zhǎng  

〈词性:名〉

(1) 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 [chief;head]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吕氏春秋》

(2) 又如:科长;处长;长夫(码头搬运工的工头);长家(一家之长);长卿(六卿之长);长侯(诸侯之长)

(3) 年纪较大的人 [elder]

长先而少从。——《庄子》

(4) 又如:长少(年长者与年少者)

(5) 姓

(6) 另见 cháng  

常用词组

长辈、长膘、长大、长房、长官、长厚者、长进、长君、长老、长老派、长吏、长年、长亲、长上、长史、长势、长孙、长相、长者、长子

  拼音  liǎng   注音  ㄌ一ㄤˇ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MWW  仓颉  MOOB  郑码  ALOO  四角  10227  结构  单一电码  0357  区位  3329  统一码  4E24  笔顺  一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两(兩)的拼音:liǎng(ㄌ一ㄤˇ)  

⒈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⒉ 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⒊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⒋ 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统一码

两字UNICODE编码U+4E24,10进制: 20004,UTF-32: 00004E24,UTF-8: E4 B8 A4。

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兩両㒳

汉英互译

liang、tael、twai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两的拼音:

liǎng  

〈词性:量〉

(1)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2) 同本义 [liang,a unit of weight]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3) 双。用于鞋娄 [two]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 金陵。—— 唐· 戴叔伦《忆原上人》

(4)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5) 通“辆”。车一乘 [used for buses,carts,etc.]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词性变化

两的拼音:

liǎng  

[数]

(1) 二 [two]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3)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 [both;either;mutual]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又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6)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 [some;a few]

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两的拼音:

liǎng  

〈词性:副〉

(1)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 [both (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两的拼音:

兩? liǎng  

〈词性:动〉

(1) 等同;比并 [equal]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2)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常用词组

两败俱伤、两半、两边、两边倒、两便、两曹、两重、两次、两抵、两都、两个时候、两广、两汉、两湖、两虎相斗、两回事、两极、两极分化、两脚规、两节棍、两截门、两可、两口子、两立、两利、两码事、两面、两面光、两面派、两面三刀、两面讨好、两难、两旁、两栖动物,两栖植物、两讫、两清、两情两愿、两全、两全其美、两手空空、两头,两头儿、两下里、两下子、两厢、两小无猜、两性、两性动物,两性花、两袖清风、两眼发黑、两眼一抹黑、两姨、两姨亲、两翼、两造、两着儿

  拼音  duǎn   注音  ㄉㄨㄢˇ   
部首  矢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DGU  仓颉  OKMRT  郑码  MAJU  四角  81818  结构  左右电码  4252  区位  2244  统一码  77ED  笔顺  ノ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短的拼音:duǎn(ㄉㄨㄢˇ)  

⒈ 长度小,与“长(cháng   )”相对:短期。短暂。短促。短途。短命。短讯。短浅。短兵相接。短小精悍。

⒉ 缺少,欠:短少。短缺。

⒊ 缺点:短处。护短。取长补短。

统一码

短字UNICODE编码U+77ED,10进制: 30701,UTF-32: 000077ED,UTF-8: E7 9F AD。

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rief、fault、lack、owe、short、weak point

相关字词

欠、缺、长

造字法

形声:从矢、豆声

English

short; brief; deficient, lack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短的拼音: duǎn  

〈词性:形〉

(1)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2) 同本义 [short]。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按,短,不长也。

以其长见与短见也。——《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

帝尧长,帝 舜短, 文王长, 周公短, 仲尼长, 子弓短。——《荀子·非相》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短趁(打短工);短盘驴子(短途来往的驴子);短盘(分段作短程行走);短票(借贷的凭证,借约);短绠(短绳。比喻才学浅薄);短梦(短暂的梦)

(4) 寿命短促 [short-lived]

凶短折。——《书·洪范》。郑注:“未冠曰短。”

(5) 又如:短局促(短卒律,短古取。短促);短岁(短命,早死)

(6) 浅薄,简陋 [shallow;superficial]

问之人以穷其短。——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短才(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短供(指粗简的菜肴)

词性变化

短的拼音: duǎn  

〈词性:动〉

(1) 引申为不足,缺乏 [lack;be short of]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不短钱花;短头(缺德;有罪;至少);短乏(犹贫乏);短欠(少;欠缺);短吃少穿(谓衣食困乏)

(3) 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expose]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短恶(揭短,说坏话);短毁(谗言中伤);短状(检查书,供状)

(5) 缩短 [shorten]。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短价(减低或压低价格)

(6) 指短路。拦路抢夺 [intercept]

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明· 徐伯株《贫富兴衰记》

短的拼音: duǎn  

〈词性:名〉

(1) 缺点;过失 [shortcoming]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短儿(过失;隐私;缺点);短道儿(坏主意);短话(关于别人缺点,错失的话);揭短;取长补短

(3) 姓

常用词组

短棒、短兵相接、短波、短不了、短长、短程、短秤、短处、短传、短粗、短促、短刀、短笛、短短、短吨、短歌、短绠汲深、短工、短骨、短号、短褐、短褐不完、短简、短见、短见、短剑、短句、短剧、短距离、短裤、短量、短路、短论、短命、短跑、短篷、短篇小说、短片、短平快、短评、短期、短气、短浅、短欠、短枪、短拳、短缺、短上衣、短衫、短诗、短视、短寿促命、短亭、短统靴、短途、短袜、短外套、短文、短衣帮、短线、短线产品、短小、短小精悍、短袖、短讯、短训班、短衣、短语、短暂、短指、短装、短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