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朝元老的意思

sāncháoyuánlǎo

三朝元老



拼音sān cháo yuán lǎo

注音ㄙㄢ ㄔㄠˊ ㄩㄢˊ ㄌㄠˇ

解释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例子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朝元老》)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老资格。

感情三朝元老是中性词。

英语a veteran statesman who have served three emperors in a row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zhāo cháo   注音  ㄓㄠ ㄔㄠˊ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JEG  仓颉  JJB  郑码  EDEQ  四角  47420  结构  左右电码  2600  区位  1915  统一码  671D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朝的拼音:zhāo(ㄓㄠ)  

⒈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⒉ 日,天:今朝。明朝。

其他字义

朝的拼音:cháo(ㄔㄠˊ)  

⒈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⒉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⒊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⒋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⒌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⒍ 姓。

统一码

朝字UNICODE编码U+671D,10进制: 26397,UTF-32: 0000671D,UTF-8: E6 9C 9D。

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owards

相关字词

晨、夕、野、暮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ynasty; mor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 zhāo  )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wish sb.good health]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have an audience with (a king,emperor,etc.)]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make a pilgrimage to]。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visit]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assemble]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词性变化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名〉

(1) 朝廷。古时亦称:朝堂,朝宁,朝冶,朝苑,朝省,朝家 [imperial court]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趋:快步走。)——《史记·萧相国世家》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如:朝国(朝廷,国家);朝典(朝廷的典章礼制);朝使(朝廷派出的使者)

(3) 朝代,指同一姓帝王连续继承王位的时代 [dynasty]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杂句》

(4) 又如:唐朝;清朝

(5) 某一个帝王的统治时期 [emperor’s reig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刘备和刘禅统治时期。)——杜甫《蜀相》

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6) 又如:三朝元老;一朝天子一朝臣

(7) 政府 [government]。如:朝官;朝奉(原为宋代官名,后通称富翁、土豪或管事的)

(8) 朝政,国家大事 [the affairs of state]。如:不听朝;朝柄(朝政的权柄)

(9) 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 [courtier class]。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朝著

朝的拼音: cháo  

〈词性:介〉

(1) 表示动作针对的方向 [on;toward]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唐·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2) 又如:朝前看;大门朝东开;应该朝好的方面想

(3) 另见 zhāo  

常用词组

朝拜、朝臣、朝代、朝房、朝服、朝纲、朝贡、朝见、朝觐、朝门、朝圣、朝廷、朝向、朝向、朝阳、朝野、朝政

基本词义

朝的拼音: zhāo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下为“莽”字,中间为“日”,“月”。表明太阳已从草丛升起,月亮还未落,是早晨。本义:指日出到早餐时,泛指早晨)

(2) 同本义 [morning]

朝,旦也。——《说文》

朝,早也。——《尔雅·释诂》

自朝至于日中。——《书·无逸》

周人祭日以朝及誾。——《礼记·祭义》。注:“朝,日出时也。”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诗·商颂·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朝歌夜弦。(弦:弹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朝雉徒歌(像早晨的山鸡一样鸣叫高歌);朝趁暮食(形容穷苦,早上挣到钱,晚上才得吃);朝上;朝夕乌(同“朝夕鸟”。朝去暮归的乌鸦);朝夕相处(彼此天天在一起);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旦;朝不及夕(极言处境危急);朝升暮合(谓零碎地籴米。形容生活艰难,勉强度日);朝成暮遍(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朝夷暮跖(早被誉为伯夷,晚被贬作盗跖。形容时论毁誉多变);朝欢暮乐(终日欢乐;日夜寻欢作乐);朝市(早市)

(4) 早餐 [breakfast]。如:朝舗(早晨餐食)

(5) 指短时间 [moment]。如:朝旦;朝昔;朝昼

(6) 日;天 [day]

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孟子·告子下》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7) 又如:今朝;明朝

(8) 姓

(9) 另见 cháo  

常用词组

朝不保夕、朝发夕至、朝晖夕阴、朝菌、朝令夕改、朝露、朝暮、朝气、朝气蓬勃、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朝生暮死、朝思暮想、朝闻夕改、朝闻夕死、朝夕、朝霞、朝阳

  拼音  yuán   注音  ㄩㄢˊ   
简体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繁体部首  儿部  
五笔  FQB  仓颉  MMU  郑码  BDRD  四角  10212  结构  单一电码  0337  区位  5210  统一码  5143  笔顺  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元的拼音:yuán(ㄩㄢˊ)  

⒈ 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⒉ 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⒊ 同“圆”。

⒋ 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

⒌ 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

⒍ 姓。

⒎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统一码

元字UNICODE编码U+5143,10进制: 20803,UTF-32: 00005143,UTF-8: E5 85 83。

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圓原

汉英互译

buck、dollar、intervocalic、kyat、member、thaler、yuan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first; dollar; origin; he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元的拼音: yu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 同本义 [head]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 敬玄失律, 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3) 又如:元首(头)

(4) 天 [Heaven]

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淮南子·原道》。注:“天也。”

(5) 又如:元机(天机,指神秘的天意);元神(天帝,天神);元父(天帝);元命(天命);元天(苍天)

(6) 君 [king;emperor]

元首起哉。——《书·益稷》。传:“元首,君也。”

元,君也。——《广雅》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宋· 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7) 又如:元、恺辅舜(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叫“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叫“八恺”。八元八恺辅佐虞舜,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元龙(皇帝);元明(佛教指[本性]清净光明);元后(天子;帝王的嫡妻)

(8) 开始;起端 [beginning]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9) 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

(10) 根源;根本 [source;origin]。如:元本(根本);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元极(万物之本原)

(11) 指元气 [vitality]。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指人的精神,精气;中医名词,指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如:元炁(元气);元阳(男子的精气)

(12) 道家所谓的道 [Taoist]

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子华子·大道》

(13) 又如:元神(佛道经过修炼的灵魂。成仙得道的人,其元神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往);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的尊称);元龙(元阳,道教指“得道”)

(14) 指帝王年号 [the title of an emperor’s reign]

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史记》

(15) 朝代名 [the Yuan Dynasty]。1206 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 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至正间。——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6) 又

元政紊弛。

(17) 又如:元人百种(书名。即元曲选)

(18) 数学名词 [term]。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19) 民众,百姓 [common people]。如:黎元;元元;元元之民(众百姓)

(20) 在各国多种硬币中,仿古德国银质硬币塔勒的任何一种硬币 [dollar]。如:金元

(21) [量]∶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yuan]

词性变化

元的拼音: yuán  

〈词性:形〉

(1) 第一,居首位的 [first;primary]

二世元年七月。——《史记·陈涉世家》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阳嘉元年。——《后汉书·张衡传》

隆庆元年。——《明史》

(2) 又如:元题(第一道题);元辰(元旦;吉日);元首(迷信占卜名称之一,六壬课中的第一课,是大吉大利,如愿的课);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元女(长女)

(3) 大 [great]

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汉书》

(4) 又如:元功巨勋(巨大的功勋);元庸(巨大的功劳);元勋(大功勋)

(5) 善;吉 [good]。如:元夫(善士);元元之民(善良的百姓);元正(善良正直)

(6) 本来;向来;原来 [primary;prime]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 ·垂政》

必先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7) 又如:元物(原物);元金(金属);元丝课(一种标准银锭);元名(原名);元身(原身);元心(本心,本意)

(8) 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black]

自此而元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

至曾元时。

(10) 又如:元黄(黑色与黄色。引申为吏治);元色(黑色);元玉(玄玉。黑色的玉);元狐(玄狐)

常用词组

元宝、元旦、元丰、元和、元嘉、元件、元科学、元老、元谋人、元年、元配、元气、元曲、元戎、元首、元帅、元素、元宵、元凶、元勋、元夜、元音、元鱼、元语言学、元元、元元本本、元月、元杂剧

  拼音  lǎo   注音  ㄌㄠˇ   
简体部首  耂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老部  
五笔  FTXB  仓颉  JKP  郑码  BMRR  四角  44712  结构  上下电码  5071  区位  3247  统一码  8001  笔顺  一丨一ノ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老的拼音:lǎo(ㄌㄠˇ)  

⒈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⒉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⒊ 极,很:老早。老羞成怒。

⒋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携幼。老有所为(wéi   )。

⒌ 晚年:老年。老境。

⒍ 敬老,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⒎ 总是,经常:老是生病。

⒏ 原来的:老地方。

⒐ 与“嫩”相对:黄瓜长老了。

⒑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老大。老鹰。老倭瓜。

⒒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⒓ 死的讳称:老了。

⒔ 〔老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⒕ 姓。

统一码

老字UNICODE编码U+8001,10进制: 32769,UTF-32: 00008001,UTF-8: E8 80 81。

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ed、always、old、outdated、tough、very

相关字词

小、少、幼、新、嫩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old, aged; experienc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2)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old;aged]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3)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家);老行(老年男子);老姐(年老的女仆);老杜(指杜埔。与后来的杜牧相对而言);老羸(年老瘦弱);老口(年老的人;亦指牲口年龄老)

(4) 历时长久 [long-standing]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老工厂,老房子;老亲(多年的或世代的姻亲关系);老晴(天晴得牢,不会很快转阴);老酒(陈年的酒);老桧(老刺柏);老牧(旧称久任地方官者);老相识(相识已久的人)

(6) 娴熟,富有经验,阅历深 [experienced]。如:老辣(老练而有锋芒);老落(成熟,老练);老道(老练);老粉嘴(老驴。即在拉磨时老是偷吃面粉的驴)

(7) 厚 [thick]。如:老脸皮(老面皮。脸皮厚);老着脸(厚着脸皮);老趼(手掌或脚掌上因摩擦而生的硬皮)

(8) 大 [great]。如:老大小(偌大;老大的);老汗(大汗);老劲(很大的气力)

(9) 排行在最后的 [youngest]

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更不曾配人。——《西游记》

(10) 又如:老生女儿(最后的一个女儿);老女儿(最小的女儿)

词性变化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名〉

(1) 老年;晚年 [old age]

皆羸老之卒。——《资治通鉴·唐纪》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2) 又

独与老翁别。

欲言国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老生(老年之人);老况(老年的景况);老耋(老迈)

(4) 老年人 [old people;the aged]。如:男女老幼;敬老院;老儿(老人家);老老(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先(对年长者的尊称,老先生);老老头(老头儿)

(5) 对先辈、年长者的尊称 [your]

(6) 对老人的尊称。如:老太(老太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老官(尊称年长的人);老底(父亲);老阿妈(女真语称祖父);老郎(对前辈艺人的尊称;教头;老练);老先儿(老先。老先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7) 敬词。多不表示年岁。如:老办(老板);老先生(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老大人(尊称年老位尊的人);老相公(旧时对上层社会年老男子的敬称)

(8) 自称 [I]。如:老妾(年老妇女的谦称);老媳妇(老妇人的谦称);老爹(自称是对方父亲。詈词)

(9) 古时对某些臣僚的尊称 [term of honor and respect for some feudal officials]

(10) 指上公

(11) 指上卿

(12) 指大夫

(13) 指大夫的家臣

(14) 指群吏之尊者

(15) 指父母或兄长 [parents or brothe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朱熹注:“吾老,谓我之父兄。人之老,谓人之父兄。”

(16) 又如:老母(年老的母亲);老子娘(指父母双亲);老亲(年老的父母)

(17) 老子及其哲学的省称 [Lao zi  ]。如:老氏(指老子);老生(指老子);老易(老子与周易的并称);老庄(老子与庄子的并称)

(18) 姓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动〉

(1) 死的讳称 [die]

老于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停灵。——《红楼梦》

(2) 又如:老去(死去);老家(指阴间。俗语以“回老家”比喻死亡)

(3) 敬爱,敬重 [respect and love;honor]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第一个老。)——《孟子》

(4) 告老 [retire from age]

余将致政焉…乃老。——《国语》

范武子将老。——《左传·宣公十七年》

(5) 变老;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醉汉歌》

(6) 衰老;衰颓 [old and feeble;senil;decrepit]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左传》

(7) 又如:老色(衰老之色);老拙(老朽愚拙);老气(暮气);老背悔(老背晦。老胡涂);老货(骂老人的话)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副〉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在一段较长时间里一直持续不断发生或时常重复出现,有“经常”、“时常”的意思;有时“老”和“是”连用,有强调的意味 [always]。如:小孩子,别老问这个啊;你老说这些,有啥用!

(2) 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极” [very]。如:老早;老长;老咎晚(很晚);老大(极,甚。如今俗语老大不愿意、老大不甘心);老咱晚(很晚);老大无成(年岁已很大,毫无建树)

(3) 很久 [for a long time]。如:老没见你啊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前缀〉

(1) 加在姓、名和某些称谓的前面。如:哎呀!原来是老弟;老杨,快走哇!

(2) 加在兄弟姐妹排行次序上。如:老二去了哪里?;老大还没回来

(3) 加在某些动植物名词前面。如:老虎;老鼠;老玉米

老的拼音: lǎo  

〈词性:后缀〉

代指人(含有轻视意)。也作“佬”。如:庄稼老;外国老

常用词组

老八辈子、老白干儿、老百姓、老板、老板娘、老伴、老保守、老鸨、老本、老鼻子、老表、老兵、老伯、老伯伯、老财、老残游记、老巢、老臣、老成、老成持重、老处女、老粗、老搭档、老大、老大难、老大娘、老大爷、老旦、老当益壮、老到、老道、老底、老弟、老雕虫、老调、老掉牙、老爹、老豆腐、老儿子、老佛爷、老夫、老父、老妇、老疙瘩、老庚、老公、老公公、老姑娘、老古板、老古董、老闺女、老汉、老好人、老糊涂、老虎、老花眼、老化、老皇历、老黄牛、老火、老伙伴、老几、老骥伏枥、老家、老监、老奸巨猾、老茧、老将、老交情、老景、老境、老酒、老君、老客、老来俏、老辣、老来少、老老、老脸、老练、老路、老妈子、老马识途、老迈、老毛病、老面子、老谋深算、老姥、老奶奶、老年、老年人、老娘、老牛破车、老牛舐犊、老农、老牌、老派、老婆、老婆婆、老婆子、老气、老气横秋、老前辈、老腔、老亲、老秋、老拳、老人、老人斑、老人家、老人山、老弱残兵、老少、老身、老生、老生常谈、老师、老师傅、老实、老实巴脚、老实疙瘩、老式、老视、老手、老鼠、老鼠尾巴、老叟、老太公、老太婆、老太太、老太爷、老态龙钟、老饕、老套、老套子、老天、老天爷、老头儿、老头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外、老顽固、老问题、老翁、老乡、老相好、老相识、老小、老兄、老朽、老秀才、老学究、老鸦、老眼光、老幺、老爷、老爷爷、老爷子、老一套、老鹰、老油条、老油子、老于世故、老妪、老玉米、老早、老账、老丈、老者、老着脸皮、老拙、老资格、老子、老子、老总、老祖宗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