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等九般的意思

sānděngjiǔbān

三等九般



拼音sān děng jiǔ bān

注音ㄙㄢ ㄉㄥˇ ㄐ一ㄡˇ ㄅㄢ

解释同“三等九格”。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莲:‘若是这等的也罢了,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三等九般使了接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许多等级和类别。

感情三等九般是中性词。

近义三六九等、三等九格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děng   注音  ㄉㄥˇ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TFFU  仓颉  HGDI  郑码  MBDS  四角  88341  结构  上下电码  4583  区位  2140  统一码  7B49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等的拼音:děng(ㄉㄥˇ)  

⒈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

⒉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等。平等。等于。等同。等值。等量齐观。

⒊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等级。等次。等第。等而下之。

⒋ 特指台阶的级。

⒌ 种,类:这等事。

⒍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等。尔等。

⒎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等地。

⒏ 候,待:等候。等待。

⒐ 待到:等我写完。

⒑ 同“戥”。

统一码

等字UNICODE编码U+7B49,10进制: 31561,UTF-32: 00007B49,UTF-8: E7 AD 89。

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䒭䓁

汉英互译

class、grade、rank、wait、when

造字法

形声:从竹、寺声

English

rank, grade; wait; equal; 'et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等的拼音: děng  

〈词性:名〉

(1)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2) 同本义 [orderly bamboo slips]

等,齐简也。——《说文》

(3) 等级;辈分 [class;grade]

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

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

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

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优等;等例(等级差别,地位高低的差别);等子(宋代的御林军;标本,样本);等分(等级名分);等外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的产品);等列(等级品位);等别(等级)

(5) 台阶 [flight of steps leading to the house]

出降一等。——《论语·乡党》

(6) 类型;样子 [sort;shape]

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

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 关汉卿《窦娥冤》

(7) 又如:此等人;等侪,等俦(同类)

(8) 戥子 [small steelyard]。秤金银和珍贵物品的衡器。如:等子(戥子。小型的秤);等秤(戥子和秤)

词性变化

等的拼音: děng  

〈词性:动〉

(1) 等同,使一样 [equate]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

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

(2) 又如:等作(等同;当作);相等;大小不等;等头(齐头,齐等);等伦(同辈;同类的人)

(3) 等待,等候 [wait]

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

(4) 又如:等车(候车);等人(等候别人);等米下锅(比喻经济拮据而急需)

(5) 推迟 [delay]。如:等几天再看

(6) 区别等次 [differentiate]

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

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

(7) 又如:等列(分等级);等衰,等杀(等差);等务(不同的事务)

(8) 衡量 [weigh]。如:等量(衡量;比较)

等的拼音: děng  

〈词性:形〉

程度、数量相等 [equal]

等,齐也。——《广雅·释诂四》

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

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等的拼音: děng  

〈词性:助〉

(1) 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 [-s]

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我等;彼等;一干人等

(3) 列举后煞尾 [etc.]

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

(5) 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 [and so on]

关羽、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购置笔、纸等

等的拼音: děng  

〈词性:副〉

(1) 一样,同样 [same]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

(2) 又如:等夷(等侪。同等地位的人)

常用词组

等比级数、等臂天平、等边三角形、等差、等差级数、等次、等衰、等待、等到、等等、等地、等而下之、等分、等份,等份儿、等高线、等号、等候、等级、等价、等离子体、等量、等量齐观、等米下锅、等身、等式、等速、等同、等外、等闲、等腰、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于

  拼音  jiǔ   注音  ㄐ一ㄡˇ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乙部  
五笔  VTN  仓颉  KN  郑码  QY  四角  4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0046  区位  3037  统一码  4E5D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九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统一码

九字UNICODE编码U+4E5D,10进制: 20061,UTF-32: 00004E5D,UTF-8: E4 B9 9D。

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九的拼音: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词性: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九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词性: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常用词组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拼音  bān   注音  ㄅㄢ   
部首  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TEMC  五笔98  TUWC  仓颉  HYHNE  郑码  PYQX  四角  27447  结构  左右电码  5301  区位  1667  统一码  822C  笔顺  ノノフ丶一丶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般的拼音:bān(ㄅㄢ)  

⒈ 样,种,类:这般。那般。百般。般配。暴风雨般的掌声。

⒉ 古同“班”,散布,分布。

⒊ 同“搬”。

统一码

般字UNICODE编码U+822C,10进制: 33324,UTF-32: 0000822C,UTF-8: E8 88 AC。

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般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kind、sort、way

造字法

会意:从舟、从殳

English

sort, manner, kind, catego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般的拼音: bān  

〈词性:量〉

(1) 种,类 [kind;sort]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晚春》

(2) 又如:这般东西;百般劝解;般般(种种;样样;件件)

词性变化

般的拼音: bān  

〈词性:动〉

(1) 通“搬”。搬运 [move;remove]

般,运也。——《玉篇》

自行般运出卖以办岁计。——《资治通鉴》

(2) 又如:般运(搬担。搬运);般剥(搬运,驳运)

(3) 通“班”。布,颁布 [issue;promulgate]

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汉书·礼乐志》

(4) 用同“搬” [sow;play]。如:般弄(搬弄。捉弄;摆布);般演(搬演。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某件事实或故事)

般的拼音: bān  

〈词性:形〉

(1) 通“斑”。斑纹 [mottled]

马黑脊而般臂蝼。——《周礼·内饔》

般般之兽。——《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般般,文采之貌也。”

(2) 另见 bō;pán  

常用词组

般缠、般乐

三等九般: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