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更半夜的意思

sāngēngbàn

三更半夜



拼音sān gēng bàn yè

注音ㄙㄢ ㄍㄥ ㄅㄢˋ 一ㄝˋ

解释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出处《宋史 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例子他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深夜。

感情三更半夜是中性词。

繁体三更半亱

近义半夜三更

英语midnight(witching hour)

俄语глубокой ночью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n   注音  ㄙㄢ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DGGG  仓颉  MMM  郑码  CD  四角  10101  结构  单一电码  0005  区位  409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一  统一码  4E09  笔顺  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三的拼音:sān(ㄙㄢ)  

⒈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⒉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统一码

三字UNICODE编码U+4E09,10进制: 19977,UTF-32: 00004E09,UTF-8: E4 B8 89。

三字由三个一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叁參弎

汉英互译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数〉

(1)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三学(太学、武学、宗学;或指府学、州学、县学);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顿);三脚猫(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时地方官署中吏役的总称);三已(谓三度或多次罢官);三五(谓十五天;十五岁)

(4) 表示多数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三思台(胸膛或心脏);三传(指多知古事,有才学的人);三江(长江流经武汉地区附近的主流与支流等众多水道的总称);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征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词性变化

三的拼音: sān  

〈词性:名〉

(1) 指历中九宫的第三宫,即东方震位 [third palace]。如:三五(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师 [monarch;father,teacher]。如:三尊(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如:三一(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气(指天、地、人之气);三极(三才,天、地、人);三仪(谓天、地、人);三灵(指天、地、人)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如: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三皇五帝(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5) 指三颗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诗·唐风·绸缪》

(6) 又如:三台星(星官名。共六星。两两相比,称上台、中台、下台)

(7) 哲学用语。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8) 姓

常用词组

三八、三八妇女节,三八节、三百六十行、三胞胎、三倍、三边形、三不管、三不知、三叉戟、三岔路口、三长两短、三朝元老、三成、三尺、三虫、三从四德、三寸不烂之舌、三大差别、三大发明、三大洋、三代、三代、三冬、三番五次、三废、三分鼎足、三伏、三纲五常、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更、三更半夜、三宫六院、三姑六婆、三顾茅庐、三光、三归、三国、三合板、三合土、三河、三皇、三魂七魄、三季稻、三家村、三缄其口、三角、三角板、三角关系、三角恋爱、三角形、三角债、三角洲、三脚架、三教九流、三军、三K党、三棱镜、三连冠、三令五申、三轮车、三昧、三门峡、三面手、三明治、三年五载、三朋四友、三七开、三亲六故、三亲六眷、三秦、三秋、三三两两、三生、三生有幸、三牲、三省、三十而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世、三思、三思而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通、三头六臂、三峡、三下五除二、三夏、三鲜、三弦、三相电流、三言两语,三言两句、三元、三月、三灾八难、三只手、三资

  拼音  gēng gèng   注音  ㄍㄥ ㄍㄥˋ   
部首  曰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JQI  五笔98  GJRI  仓颉  MLWK  郑码  AKOS  四角  10506  结构  单一电码  2577  区位  2492  统一码  66F4  笔顺  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更的拼音:gēng(ㄍㄥ)  

⒈ 改变,改换: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更定(改订)。更迭(轮流更换)。更递。更番。更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⒉ 经历:少(shào   )不更事(年龄小,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

⒊ 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更时。更阑。更夫。更鼓。更漏(原指计时用的漏壶,后泛指时辰)。

其他字义

更的拼音:gèng(ㄍㄥˋ)  

⒈ 愈加,再:更加。更好。更上一层楼。

统一码

更字UNICODE编码U+66F4,10进制: 26356,UTF-32: 000066F4,UTF-8: E6 9B B4。

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nge、even more、experience、furthermore、still、ye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ore, still further, much mo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更的拼音: g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2) 同本义 [change]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 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 晋武公。——《史记·晋世家》

(3) 又如:更故(更改;变改);更号(改变名位与称号);更步(改变行止);更元(更改年号);更移(变迁;改变);更徙(变迁);更法(变法);更革(变革;改革)

(4) 改,改正 [make correction]

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国语·越语上》

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其更新(改过自新)。——《旧唐书·孙伏伽传》

(5) 又如:更订(改订;修订);更议(改议);更窜(窜改,改动)

(6) 更换;替代 [replace]

更,代也。——《方言三》

弗用则更。——《周礼·司弓矢》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7) 又如:除旧更新(除去旧的,用新的来代替);更王(改换帝王);更置(变动,变换);更调(调换;改换)

(8) 经过,经历 [experience]

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经过) 匈奴中。——《史记·大宛列传》

其佐李揖、 刘秩等皆儒生,未尝更军旅。——《新唐书·房琯传》

(9) 又如:更世(更事。阅世,经历世事);更涉(经历);更尝(亲身经历,实际体验);更履(经历;遭遇)

(10) 连续,接续 [continue]

姓利相更。——《国语·晋语》。注:“续也。”

(11) 又如:更相(相继;相互)

(12) 轮流 [take turns;do sth. in turn]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3) 又如:更伯(轮流称霸);更王(轮番为主);更直(轮番值班);更徭(更番戍守边境的徭役)

(14) 偿还;抵偿 [repay;compensate for]

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淮南子·诠言训》

(15) 报,报答 [repay;requite]

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国语·晋语三》

(16) 通“梗”( gěng  )。阻塞 [obstruct;block]

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管子·九守》

词性变化

更的拼音: gēng  

〈词性:名〉

(1)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更鼓 [watchman's drum]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宋· 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

(2) 又如:更点(指更鼓之声);更钥(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

(3) 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watch]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半夜三更

(5) 另见 gèng  

常用词组

更次、更代、更递、更迭、更动、更番、更夫、更改、更鼓、更换、更楼、更漏、更名、更年期、更仆难数、更深、更深人静、更生、更始、更替、更新、更新换代、更衣、更衣室、更张、更正、更卒

基本词义

更的拼音: gèng  

〈词性:副〉

(1)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again]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更无六耳(再没有第三人。六耳:第三者的代称);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过)

(3) 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 [further;further more;all the more;more]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相当于另外;也 [besides;also;anew]

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当于“反而”“竟然”“还是” [on the contrary;unexpectedly]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词性变化

更的拼音: gèng  

<连>

(1) 与,和 [and]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宋· 杨万里《春兴》

(2) 另见 gēng  

常用词组

更加、更其、更上一层楼、更为

  拼音  bàn   注音  ㄅㄢˋ   
部首  十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UFK  五笔98  UGK  仓颉  FQ  郑码  UB  四角  9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0584  区位  1675  统一码  534A  笔顺  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半的拼音:bàn(ㄅㄢˋ)  

⒈ 二分之一: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⒉ 不完全的: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⒊ 在中间:半空。半路上。半夜。

⒋ 喻很少:一星半点。

统一码

半字UNICODE编码U+534A,10进制: 21322,UTF-32: 0000534A,UTF-8: E5 8D 8A。

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半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half、in the middl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hal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半的拼音: bàn  

〈词性:形〉

(1)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2) 同本义 [half;semi-]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 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4) 中 [in the middle;halfway]。如:半山腰;半大;半路;半道;半截腰

(5) 部分的,不完全的 [partly;about half]

犹抱琵琶半遮面。——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半自动;半老头;半工半读;半半拉拉;半死;半信半疑;一知半解

(7) 比喻极少的 [very little]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一星半点;半歇(一会儿);半星儿(半点儿);半丝麻线(些微私弊)

常用词组

半百、半班、半…半…、半半拉拉、半饱、半辈子、半壁、半壁江山、半边人、半边天、半彪子、半波、半成品、半导体、半岛、半道儿、半点,半点儿、半吊子、半懂不懂、半对数、半封建、半复赛、半高跟拖鞋,半高跟凉鞋、半工半读、半官方、半罐水、半酣、半机械化、半价、半斤八两、半径、半就业、半决赛、半开化、半空、半空中、半拉、半拉子、半劳动力、半老徐娘、半流质、半路、半路出家、半亩方塘、半面之交,半面之旧、半明半暗、半瓶醋,半瓶子醋、半旗、半球、半日、半日制学校、半山、半晌、半身不遂、半身像、半生、半生半熟、半失业、半时、半世、半熟练、半数、半衰期、半死不活;半死半活、半天、半头、半途、半途而废,半途而罢、半推半就、半吞半吐、半托、半脱产、半文不白、半文盲、半无产阶级、半心半意、半信半疑、半休、半掩门、半腰、半夜、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半夜三更、半音、半影、半元音、半圆、半月、半月刊、半载、半支莲、半直线、半殖民地、半中间,半中间儿、半中腰、半周期、半周刊、半子、半自动步枪

  拼音    注音  一ㄝˋ   
部首  夕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YWTY  仓颉  YONK  郑码  SNRS  四角  00247  结构  上下电码  1123  区位  5025  统一码  591C  笔顺  丶一ノ丨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夜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夜晚。日日夜夜。夜阑(夜将尽时)。夜盲。夜幕。夜宵。夜话。夜袭。夜行(xíng   )。夜战。

统一码

夜字UNICODE编码U+591C,10进制: 22812,UTF-32: 0000591C,UTF-8: E5 A4 9C。

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rk、night

相关字词

日、昼

造字法

形声:从夕、亦省声

English

night, dark; in night; by n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夜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2) 同本义 [night]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夜,暮也。——《广雅》

夜呼旦。——《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辛卯夜,恒星不见。——《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者阴。——《周髀算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夜游子(爱在晚上游荡的人);夜里个(昨天);夜合钱(妓女接客所收的报酬);夜行人(夜间秘密行事的人,如盗贼、侠客之类);夜不收(夜间侦探;亦指夜晚淫乐者);夜叉婆(凶暴貌丑的女人);夜消(夜宵);夜里(昨天晚上);夜台(长夜台。墓穴);夜夫(更夫);夜漫漫(黑夜漫长。喻指苦难的岁月);。又如:夜艾(夜深深);夜永(夜深);夜定(指夜深人静之时)

(4) 黄昏,天黑 [dusk]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召南·行露》

行者怏怏自退,看看日色早已夜了。便道此时将暗,也寻不见师父,不如把几面镜子细看一回。——《西游补》

(5) 凌晨,天快要亮的时候 [in the small hours;before dawn]

郑玄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词性变化

夜的拼音:   

〈词性:形〉

(1) 晦暝,幽暗 [dim;dusky]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潜夫论》

(2) 又如:夜室(黑暗的房间;墓穴);夜台(夜庭。坟墓。亦借指阴间);夜府(犹夜台,墓穴)

常用词组

夜班、夜半、夜不闭户、夜餐、夜叉、夜长梦多、夜场、夜车、夜大、夜点、夜蛾、夜饭、夜分、夜工、夜光杯、夜光表、夜光虫、夜规、夜航、夜话、夜会、夜活,夜活儿、夜壶、夜间、夜禁、夜景、夜空、夜来、夜来香、夜阑、夜郎、夜郎自大、夜礼服、夜里、夜亮灯、夜盲、夜盲症、夜猫子、夜明珠、夜幕、夜尿症、夜勤、夜曲、夜色、夜深人静、夜生活、夜市、夜谈、夜头、夜晚、夜袭、夜戏、夜宵、夜校、夜行、夜行军、夜鸦、夜宴、夜夜、夜以继日、夜莺、夜鹰、夜游神、夜游子、夜战、夜中、夜总会、夜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