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g tián bì hǎi
注音ㄙㄤ ㄊ一ㄢˊ ㄅ一ˋ ㄏㄞˇ
解释同“桑田沧海”。
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例子明·夏完淳《翠华篇》:“桑田碧海须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桑田碧海是中性词。
近义沧海桑田
英语great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tim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桑的拼音:sāng(ㄙㄤ)
⒈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⒉ 姓。
桑字UNICODE编码U+6851,10进制: 26705,UTF-32: 00006851,UTF-8: E6 A1 91。
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桒槡
象形:像桑树之形
mulberry tree; surname
详细解释◎ 桑的拼音: sā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2)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mulberry]。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桑,蚕所食叶木。——《说文》
桑者,中央之本也。——《贾子胎教》
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礼记·内则》
系子包桑。——《易·否》
无折我树桑。——《诗·郑风·将仲子》
天子命桑。——《穆天子传》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又如:桑麻(农事;农村;农民);桑土(桑树的根);桑户(编桑条为门户。指贫者所居。比喻家贫);桑里(即桑梓、乡里。借指同乡人);桑濮(指男女之间的不正当会合);桑中(比喻幽会、私奔);桑落(美酒名);桑中之约(指男女幽会);桑中之奔(指男女私奔);桑间月下(男女幽会)
(4) 桑叶 [mulberry leaf]
采桑城南隅。——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桑眼(桑叶的嫩芽);桑落(桑叶凋零)
(6) 姓
◎ 桑的拼音: sāng
〈词性:动〉
(1) 采桑叶 [pick mulberry-leaves]
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吕氏春秋》
(2) 又如:桑姑(采桑女子)
桑蚕、桑间濮上、桑农、桑椹、桑榆、桑榆暮景、桑园、桑梓
田的拼音:tián(ㄊ一ㄢˊ)
⒈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⒉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⒊ 古同“畋”,打猎。
⒋ 古同“佃”,耕作。
⒌ 姓。
田字UNICODE编码U+7530,10进制: 30000,UTF-32: 00007530,UTF-8: E7 94 B0。
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佃畋
cropland、farmland、field
象形
field, arable land, cultivated
详细解释◎ 田的拼音: tián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2) 后作“佃”。耕作 [till]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3)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4) 打猎。后作“畋” [go hunting]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易·师卦》
叔于田。——《诗·郑风·大叔于田》
宣子田于首山。——《左传·宣公二年》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见丘。——《左传·庄公八年》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韩非子·难一》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纪》
(5) 又如:田弋(打猎);田犬(猎狗);田车(打猎用的车子);田事(狩猎之事);田具(狩猎用具);田狩(打猎);田马(打猎所用的马);田备(田猎的用具);田渔(打猎和捕鱼)
◎ 田的拼音: tián
〈词性:名〉
(1) 农田 [cropland;farmland;field]
已耕者曰田。——《释名·释地》
倬彼甫田。——《诗·小雅·甫田》
大田多稼。——《诗·大雅·大田》
田畴荒芜。——《国语·周语下》
引河水灌民田。——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2) 又如:田塍(田间的土埂子);田舍翁(老农;乡巴佬);田夫(农民);田中(田地之中;田野之中);田宅(田地和房屋);田阱(田间洼地);田邑(田野与都邑);田陂(坡田);田坪(田野中平坦的场地)
(3) 一块蕴藏、出产或生产一种自然资源的土地 [field]。
(4) 如:油田;气田;煤田
(5) 大鼓 [big drum]
应田县(悬)鼓。——《诗·周颂·有瞽》
(6) 人体部位,俗称丹田 [the pubic region]
寸田尺宅可治生。——张君房《云笈七签》
(7) 古代统治者赏赐给亲属臣仆的封地 [fief]
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左传》
(8) 古代管理农事的官 [farming official]
后稷为田。——《管子》
田产、田地、田父、田赋、田埂、田鸡、田家、田间、田间管理、田径,田径运动、田径赛、田坎、田客、田猎、田垄、田螺、田陌、田亩、田七、田契、田舍、田田、田土、田头、田野、田园、田园诗、田庄、田字草
碧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青绿色的玉石:碧玉。
⒉ 青绿色:碧绿。金碧辉煌。碧空。
碧字UNICODE编码U+78A7,10进制: 30887,UTF-32: 000078A7,UTF-8: E7 A2 A7。
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luish green、green jade
形声:从王、从石、白声
jade; green, blue
详细解释◎ 碧的拼音: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2) 同本义 [green jade]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3)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4)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5) 指代绿水 [green water]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绿水)
◎ 碧的拼音: bì
〈词性:形〉
(1) 青绿色 [bluish green]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碧峰巉然孤起。——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寒则苍,春则碧。——王夫人《小云山记》
(2) 又如:碧香(本指绿酒的馨,后为酒名);碧海(碧绿色的海);碧芳(绿叶);碧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3) 青白色,浅蓝色 [clear blue]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4) 又如:碧雾(青色的云雾);碧烟(青色的烟雾);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碧澄、碧海青天、碧汉、碧海、碧空、碧蓝、碧落、碧落黄泉、碧绿、碧螺春、碧纱橱、碧桃、碧瓦、碧霞、碧霄、碧血、碧油油、碧玉
海的拼音:hǎi(ㄏㄞˇ)
⒈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⒉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⒊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⒋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⒌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⒍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⒎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⒏ 姓。
海字UNICODE编码U+6D77,10进制: 28023,UTF-32: 00006D77,UTF-8: E6 B5 B7。
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海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sea、big lake、a lots of、extra large
形声:从氵、每声
详细解释◎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sea;ocean]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seawater]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lake]。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border]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mare]
(10) 较大的器皿 [large vessel]。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big mouth]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 海的拼音: hǎi
〈词性:形〉
(1) 很多的 [many;much]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extra large;of great capacity;very big]。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海岸、海岸线、海拔、海报、海豹、海北天南、海滨、海波、海菜、海草、海汊、海产、海潮、海程、海带、海岛、海盗、海堤、海底、海底捞月、海地、海风、海港、海狗、海关、海龟、海涵、海河、海疆、海角天涯、海军、海客、海口、海枯石烂、海况、海阔天空、海蓝色、海里、海量、海陵、海流、海流图、海轮、海螺、海洛因、海米、海绵、海面、海南、海南岛、海难、海内、海涅、海鸥、海瑞、海参、海参崴、海狮、海蚀、海誓山盟、海市蜃楼、海水、海说神聊、海滩、海棠、海塘、海图、海豚、海外、海外关系、海湾、海碗、海王星、海味、海峡、海鲜、海啸、海蟹、海熊、海盐、海蜒、海燕、海宴河清、海洋、海洋性气候、海隅、海域、海员、海运、海葬、海藻、海战、海蜇、海震、海中捞月、海猪、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