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搔耳捶胸的意思

sāoěrchuíxiōng

搔耳捶胸



拼音sāo ěr chuí xiōng

注音ㄙㄠ ㄦˇ ㄔㄨㄟˊ ㄒㄩㄥ

解释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出处《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例子他搔耳捶胸,十分懊恼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烦恼的样子。

感情搔耳捶胸是中性词。

繁体搔耳搥胷

英语scratch one's ear and beat one's breas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āo   注音  ㄙㄠ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RCYJ  仓颉  QEII  郑码  DXSI  四角  57036  结构  左右电码  2279  区位  4106  统一码  6414  笔顺  一丨一フ丶丶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搔的拼音:sāo(ㄙㄠ)  

⒈ 挠,用手指甲轻刮:搔痒。搔头。隔靴搔痒。

⒉ 古同“骚”,扰乱。

统一码

搔字UNICODE编码U+6414,10进制: 25620,UTF-32: 00006414,UTF-8: E6 90 94。

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aw、scratch

造字法

形声:从扌、蚤声

English

to scra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搔的拼音: s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蚤声。本义:用指甲轻刮)

(2) 同本义 [scratch]

搔,括也。——《说文》

而敬仰搔之。——《礼记·内则》。注:“摩也。”

足可搔而绝。——《汉书·枚乘传》。集注:“谓抓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又如:搔背(以指甲搔脊背);搔掐(以指甲抓刮);搔扪(爬搔抚摸);搔摸(呵痒);搔首(爬搔头部);搔耙(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4) 通“骚”。骚扰;骚乱 [annoy]

残贼天下,万民搔动。——《淮南子·兵略训》

吴起长兵攻取, 楚人搔动,相与泣 悼王。——《盐铁论·非鞅》

所在搔扰,更为烦苛。——《三国志·陆凯传》

(5) 又如:搔动(骚动;扰乱);搔扰(动乱不安,扰乱);搔搔(忧虑的样子)

常用词组

搔背扒子、搔耳捶胸、搔首踟蹰、搔首弄姿、搔头、搔头摸耳、搔头弄姿、搔痒

  拼音  ěr   注音  ㄦˇ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BGHG  仓颉  SJ  郑码  CE  四角  10400  结构  单一电码  5101  区位  2290  统一码  8033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耳的拼音:ěr(ㄦˇ)  

⒈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  )。耳垂。耳鬓厮磨(  )。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⒉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⒊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⒋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⒌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⒍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统一码

耳字UNICODE编码U+8033,10进制: 32819,UTF-32: 00008033,UTF-8: E8 80 B3。

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EENT、aur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ear; merely, only; hand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ear]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sense of 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an ear-like 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sprout(of grain on the cereal)]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词性变化

耳的拼音: ěr  

〈词性:动〉

(1) 听到,听说 [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withdraw]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耳的拼音: ěr  

<语气>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that is all]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耳的拼音: ěr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常用词组

耳巴、耳报神、耳背、耳边风、耳鬓厮磨、耳不离腮、耳沉、耳垂、耳戳、耳聪、耳聪目明、耳朵、耳朵软、耳房、耳粪、耳根、耳垢、耳刮子,耳掴子、耳光、耳号、耳红面赤、耳环、耳机、耳记、耳际、耳科、耳廓、耳力、耳聋、耳门、耳鸣、耳膜、耳目、耳目一新、耳剽、耳热、耳濡目染、耳软、耳软心活、耳塞、耳塞、耳生、耳石、耳食、耳屎、耳饰、耳熟、耳熟能详、耳顺、耳套、耳提面命、耳听八方、耳挖、耳挖子、耳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目睹、耳蜗、耳熏目染、耳炎、耳音、耳语、耳针、耳轴、耳坠子、耳子

  拼音  chuí   注音  ㄔㄨㄟ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TGF  仓颉  QHJM  郑码  DMEB  四角  52015  结构  左右电码  2211  区位  2023  统一码  6376  笔顺  一丨一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捶的拼音:chuí(ㄔㄨㄟˊ)  

⒈ 敲打:捶衣。捶鼓。捶打。捶拓。捶挞。捶楚(古代的杖刑)。捶胸顿足。

统一码

捶字UNICODE编码U+6376,10进制: 25462,UTF-32: 00006376,UTF-8: E6 8D B6。

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捶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㪜棰椎垂錘搥

汉英互译

beat、poun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垂声

English

strike with stick, lash, be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捶的拼音:

chuí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2) 同本义 [beat]

捶,以杖击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

(3)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4) 拳打 [hit with fist]。如:捶背;捶殴(殴打);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5) 舂;捣 [pestle]。如:捶骨沥髓(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刮民财)

(6) 同“锤”。锻,锻炼 [forge]。如:捶钩(锻打带钩);捶句(锤炼文句)

词性变化

捶的拼音: chuí  

〈词性:名〉

(1) 马杖。通“箠” [whip]

檄以马捶。——《庄子·至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捶马衔走。——《公羊传·定公八年》何注

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捶策(扬鞭击马)

(3) 棍棒 [stick]。如:捶表(即邮表。指立于边界邮舍旁的木制标志)

常用词组

捶打、捶击、捶胸、捶胸顿足

  拼音  xiōng   注音  ㄒㄩㄥ   
简体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肉部  
五笔86  EQQB  五笔98  EQRB  仓颉  BPUK  郑码  QROZ  四角  77220  结构  左右电码  5172  区位  4856  统一码  80F8  笔顺  ノフ一一ノフノ丶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胸的拼音:xiōng(ㄒㄩㄥ)  

⒈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胸脯。胸膛。胸腔。胸口。胸骨。胸椎。胸膜。胸怀(抱负、气量)。胸襟(同“胸怀”)。胸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胸臆。胸中有数(shù  )。

统一码

胸字UNICODE编码U+80F8,10进制: 33016,UTF-32: 000080F8,UTF-8: E8 83 B8。

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胷匈

汉英互译

chest、bosom、thorax、mind

造字法

形声:从月、匈声

English

breast, bosom, chest; thora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胸的拼音:

xi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2) 同本义 [bosom;chest]

胸满腹胀。——《素问·腹中论》

两手紧抱胸前。——宋· 宋慈《洗冤录》

(3) 又如:胸雪(雪白的胸部。倒文。多见于五代词)

(4) 内心;心里[mind;heart]

忧苦欲何为,缠绵胸与臆。——晋· 陆机《赴洛》

(5) 又如:胸衾(胸怀;胸襟);胸藏锦绣(比喻富有才识);胸藏翰墨(比喻极有学识);胸中大有丘壑(比喻思虑深远;亦作胸中有了丘壑)

(6) 喻指前面 [front]。如:胸廝撞(两个迎面相撞)

常用词组

胸部、胸骨、胸怀、胸襟、胸口、胸宽、胸廓、胸膜炎、胸脯、胸腔、胸墙、胸肉、胸膛、胸围、胸胁、胸噎、胸臆、胸音、胸有成竹、胸章

搔耳捶胸: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