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森严壁垒的意思

sēnyánlěi

森严壁垒



拼音sēn yán bì lěi

注音ㄙㄣ 一ㄢˊ ㄅ一ˋ ㄌㄟˇ

解释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出处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例子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防守严密。

感情森严壁垒是中性词。

繁体森嚴壁壘

近义戒备森严

英语an impassable barrier(closely guard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ēn   注音  ㄙㄣ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SSSU  仓颉  DDD  郑码  FFF  四角  40994  结构  品字电码  2773  区位  4113  叠字  三叠字拆字  三个木  统一码  68EE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森的拼音:sēn(ㄙㄣ)  

⒈ 树木众多,引申为众多、繁盛:森林。森立。森森。森然。森郁。

⒉ 幽深可怕的样子:阴森。森邃。

⒊ 严整的样子:森严。

统一码

森字UNICODE编码U+68EE,10进制: 26862,UTF-32: 000068EE,UTF-8: E6 A3 AE。

森字由三个木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森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ark、full of trees、gloomy、in multitudes

造字法

会意:从林、从木

English

forest; luxuriant veget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森的拼音: sēn  

〈词性:形〉

(1) (会意。从林从木。本义:树木丛生繁密)

(2) 同本义 [tall and dense of trees;be full of trees]

森,木多貌。——《说文》

林多木长貌。——《字林》

森槮柞朴。——马融《长笛赋》

弹言鸟于森木。——左思《蜀都赋》

(3) 又如:森标(树丛的顶端);森木(高耸繁茂的树木);森沉(林木繁茂幽深);森阴(林木幽深繁密);森萃(茂密);森朗(繁密而又清朗)

(4) 满;罗列 [full]

其中戈矛森聚,京露其颖。——《聊斋志异》

(5) 又如:森布(繁密排列);森聚(聚集,密集)

(6) 众多,众盛 [multitudinous;in multitudes]

森奉璋以阶列。——杨雄《甘泉赋》

百神森其备从兮。——张衡《思玄赋》。注:“众貌。”

溪涧树林,森然布列。——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森列(形容数量众多,如森林一般排列);森罗(形容数量众多,如森林一般排列);森罗宝殿(迷信传说中阴间阎罗王处理公务的殿堂);森仗(众多的仪卫)

(8) 高耸。峙立 [towering]

秭归正面有一大片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江面。——《长江三峡》

(9) 又如:森悚(因惊惧而耸立);森立(耸立;森严地排列);森森张(伸张耸竖);森动(耸动);森霄(直立于云端);森幻(高耸而奇幻);森拱(高大);森挺(高耸直立);森峭(高耸峭拔);森梢(高耸挺拔)

(10) 阴沉,幽暗 [gloomy]

眇默诸境森。——顾况《游子吟》

(11) 又如:森敞(幽暗而宽敞);森薄(阴凉逼人);森岑(形容幽暗阴冷);森森森然(昏眩);森邃(幽深);森寂(幽深岑寂)

(12) 森严,严峻 [forbidding]

快剑长戟森相向。——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13) 又如:森逼(森严逼人);森卫(警卫森严);森肃(森严,严肃);森凛(森严可畏)

(14) 因惊愕而毛发耸起 [be blood curdling]。如:森竖(感觉恐怖而毛发直立);森耸(因恐怖而毛发耸立)

常用词组

森冷、森立、森林、森罗殿、森然、森森、森严、森郁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繁体    
部首  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GODR  五笔98  GOTE  仓颉  MTCH  郑码  AKM  四角  10201  结构  上下电码  0917  区位  4947  统一码  4E25  笔顺  一丨丨丶ノ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严(嚴)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紧密,没有空隙:严紧。严密。

⒉ 不放松,认真:严格。严肃。严正(严肃正当)。严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严严”)。严饬(a.严格命令;b.谨严)。威严。

⒊ 郑重,庄重:庄严。尊严。

⒋ 厉害的:严厉。严苛。

⒌ 重大:严重。

⒍ 姓。

统一码

严字UNICODE编码U+4E25,10进制: 20005,UTF-32: 00004E25,UTF-8: E4 B8 A5。

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嚴嵓厳

汉英互译

severe、strict、tigh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trict, rigorous, rigid; st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1) 同本义 [urgent]

事严,虞不敢请。——《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严急(犹危急;紧急);严行(急行);严鼓(急鼓,急促的鼓声)

(3) 严厉;严肃 [stern;strict]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性严毅。——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严紧(严厉);严查(严格检查);严假(期限严格的假期);严戢(谓严格管理);严讥(严格查问);严谴(严厉谴责);严辞(严厉的言辞);严罚(严厉处罚);严察(严厉苛察);严禁(严厉的禁令);严愎(严厉而刚愎);严参(严厉弹劾);严处(严厉处罚);严敏(严厉果断);严重(严肃而持重);严介(严肃耿介);严色(严肃的神色);严直(严肃正直);严威(严肃而威重);严庄(严肃庄重);严远(严肃而使人敬畏);严悫(严肃而诚实);严谕(严肃告谕);严凝(严肃凝重);严懔(严肃而使人畏惧)

(5) 紧密 [tight;close]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唐· 韩愈《进学解》

驰而不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防伺甚严。——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6) 又如:严严实实(形容严密);严秘(犹严密,秘密);严捕(严密搜捕);严幄(严密的帷幄);严备(严密戒备);严设(谓严密设防);严紧(严密);严确(犹严谨,严密);严严(紧密严实貌);严警(严密警戒)

(7) 厚 [thick]。如:严冰(厚冰);严云(浓云)

(8) 猛烈,严酷 [bitter;cruel]

董之以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风雪严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词性变化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威严、威信 [majestic;serious]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2) 又如:严毅(威严刚毅);严惮(慑服);严翼(威严敬慎);严驵(威严傲慢);严耸(威严傲岸)

(3) 对父亲的尊称 [father]。如:严待(母丧父在);家严;先严;严命(对君父、长上之命的敬称)

(4) 警戒 [strictry]

严,戒也。昏鼓曰夜严,捶一鼓为一严,二鼓为二严,三鼓为三严…——《正字通》

(5) 姓

严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畏惧 [fear]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子》

(2) 又如:严惮(畏惧;害怕)

(3) 整饬;整备 [set to order]。如:严塞(整备要塞);严驾(整备车马)

(4) 尊敬,尊重 [respect]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严父(尊敬父亲);严敬(尊敬;敬重)

(6) 通“瞰”( kàn  )。远望 [look far into the distance]

内严一家而三不归。——《管子·轻重丁》。丁士涵云:“严乃瞰之借字。”

常用词组

严办、严惩、严惩不贷、严饬、严慈、严词、严冬、严防、严格、严格、严寒、严紧、严谨、严禁、严峻、严刻、严酷、严冷、严厉、严令、严明、严声、严师、严实、严守、严霜、严肃、严肃、严刑、严刑峻法、严讯、严阵以待、严整、严正、严重、严妆

  拼音    注音  ㄅ一ˋ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NKUF  仓颉  SJG  郑码  XMSB  四角  7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84  区位  1758  统一码  58C1  笔顺  フ一ノ丨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壁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⒉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

⒊ 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⒋ 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统一码

壁字UNICODE编码U+58C1,10进制: 22721,UTF-32: 000058C1,UTF-8: E5 A3 81。

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all、cliff

造字法

形声:从土、辟声

English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壁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wall]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wall]。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barracks and the enclosing walls of barrack]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cliff]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one of the Chinese zodiacal constellations]

(10) 边,面 [side]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词性变化

壁的拼音:   

〈词性:动〉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常用词组

壁报、壁橱、壁灯、壁柜、壁挂、壁虎、壁画、壁龛、壁垒、壁垒森严、壁立、壁炉、壁上观、壁虱、壁饰、壁毯、壁厢、壁衣、壁钟

  拼音  lěi   注音  ㄌㄟˇ   繁体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CCCF  仓颉  IIIG  郑码  ZSZB  四角  23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93  区位  3261  叠字  三叠字统一码  5792  笔顺  フ丶フ丶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垒(壘)的拼音:lěi(ㄌㄟˇ)  

⒈ 古代军中作防守用的墙壁:堡垒。营垒。对垒。

⒉ 砌:垒墙。

统一码

垒字UNICODE编码U+5792,10进制: 22418,UTF-32: 00005792,UTF-8: E5 9E 92。

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壘塁壨㙼

汉英互译

base、rampa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rampart, military wa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垒的拼音:

lěi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2) 同本义 [rampart]

垒,军壁也。——《说文》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营军之垒舍。——《周礼·夏官·量人》

因垒而降。——《左传·僖公十九年》

摩垒而还。——《左传·宣公十二年》

于城内更筑坚垒。——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垒培(军营中的围墙等防御工事);垒尉(官名。掌理警卫营堡、缉捕盗贼的武官);垒和(军营的大门);垒口(营垒的入口);垒舍(犹营房);深沟高垒;两军对垒

(4) 棒球内场的一个垒 [base in baseball]。如:在第一垒被杀出局

词性变化

垒的拼音:

lěi  

〈词性:动〉

(1) 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 [build by piling bricks,clay,stones,etc.]

请深垒固军。——《左传·文公十二年》

(2) 又如:垒城(筑垒近大城叫垒城);垒垒(相叠重沓的样子);垒断(堵截住);垒块(积石。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垒垒(一堆一堆地丛列着);垒堆(堆积;拥挤)

(3) 通“纍”。捆绑 [bind;tie;bundle up]

甲不解壘,兵不解翳。——《管子·小匡》

氐羌之虏也。不憂其壘也。——《荀子·大略》

常用词组

垒块、垒球、垒障

森严壁垒: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