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è shuāi ài chí
注音ㄙㄜˋ ㄕㄨㄞ ㄞˋ ㄔˊ
解释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指男子喜新厌旧。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难》:“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
例子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八回:“起初统以美色得幸,渐渐的色衰爱弛,废置冷宫。”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色衰爱弛是贬义词。
繁体色衰愛弛
近义色衰爱寝
英语lose beauty as well as affection(one's love of the woman disappears after she has passed her prime)
动物生肖牛,虎,蛇
色的拼音:sè(ㄙㄜˋ)
⒈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
⒉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⒊ 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⒋ 种类:各色用品。
⒌ 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⒍ 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⒎ 情欲:色情。好(hào )色。
色字UNICODE编码U+8272,10进制: 33394,UTF-32: 00008272,UTF-8: E8 89 B2。
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lor、expression、hue、kind、quality、scene、woman's looks
会意:像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看其脸色
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详细解释◎ 色的拼音: sè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look;countenance;expression]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color]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good looks;woman’s looks;beauty]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lewdness;erotic]。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material appearance of things]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exterior;outward appearance]。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kinds]。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personal details]
吏部预选者甚多,[卢]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the percentage of gold or silver in a coin,etc.]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omen]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landscape;scenery]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quality]。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color of the sky and time of the day it shows]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 色的拼音: sè
〈词性:动〉
(1) 生气;变脸 [get angry]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surprise]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
色斑、色标、色彩、色胆、色胆如天、色调、色度、色光、色鬼、色觉、色拉、色狼、色厉内荏、色盲、色迷、色谱、色情、色情狂、色弱、色散、色色俱全、色授魂与、色衰爱弛、色素、色相、色夷、色艺、色艺双绝、色釉、色欲、色晕、色泽、色诊
◎ 色的拼音: shǎi
〈词性:名〉
(1) 颜色 [color]——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dice]。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sè
衰的拼音:shuāi(ㄕㄨㄞ)
⒈ 事物发展转向微弱:衰微。衰弱。衰老。盛(shèng )衰。兴(xīng )衰。
衰的拼音:cuī(ㄘㄨㄟ)
⒈ 等次,等级,等差:等衰(等次)。
⒉ 同“缞”。
衰字UNICODE编码U+8870,10进制: 34928,UTF-32: 00008870,UTF-8: E8 A1 B0。
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decline、wane
兴、盛
会意
decline, falter, decrease; weaken
详细解释◎ 衰的拼音: cuī
〈词性: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mourning garments of hemp]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order from top downward]。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 衰的拼音: cuī
〈词性:动〉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decrease progressively]。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reduce]。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3) 另见 shuāi
◎ 衰的拼音: shuāi
〈词性:动〉
(1) (会意。从衣,从冄( rǎn )。“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 suǒ )本义:蓑衣。)
(2)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decline;wane]
衰则气复反入。——《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尚)
(4) 减少;削弱 [fail;decline]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5)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6) 枯萎;凋谢 [wither]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辞·长歌行》
(7)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 衰的拼音: shuāi
〈词性:形〉
(1) 衰老 [old and feeble;decrepit]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3)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 [greying]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4)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5) 衰弱 [weak;feeble]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6)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7) 懈怠 [slack;sluggish]
年既老而不衰。——《楚辞·涉江》。注:“懈也。”
(8)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9) 另见 cuī
衰败、衰惫、衰敝、衰变、衰病、衰残、衰草、衰耗、衰减、衰竭、衰老、衰陵、衰落、衰迈、衰疲、衰弱、衰飒、衰世、衰瘦、衰损、衰颓、衰退、衰亡、衰微、衰萎、衰歇、衰谢、衰朽、衰之以属
爱(愛)的拼音:ài(ㄞˋ)
⒈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爱。爱慕。爱情。爱戴。爱抚。爱怜。爱恋。爱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爱。挚爱。仁爱。厚爱。热爱。
⒉ 喜好(hào ):爱好(hào )。爱唱歌。
⒊ 容易:铁爱生锈。
⒋ 重视而加以保护:爱护。爱惜。
⒌ 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字UNICODE编码U+7231,10进制: 29233,UTF-32: 00007231,UTF-8: E7 88 B1。
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愛㤅
love、affection、like
恨、恶、憎
形声
love, be fond of, like
详细解释◎ 爱的拼音:
愛 ài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旡(jì )声。本义:亲爱;喜爱)
(2)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love]
惠,爱也。——《尔雅》
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丛》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公夫人甚爱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非疏骨肉爱过客。——《韩非子·五蠹》。
(3) 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4) 男女间有情 [love]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
(5) 又如:爱色(喜欢女色)
(6) 喜好 [like;be fond of]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8) 爱护 [care for]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方伎传》。
(9) 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10)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be apt to;be in the habit of]。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11) 爱惜,珍惜 [treasure;cherish]
爱莫助之。——《礼记·表记》。注:“犹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苏轼《留侯论》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不爱死,义也。——柳宗元《驳复仇议》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2) 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13) 舍不得;吝惜 [stint grudge]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14) 又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15) 又如:爱吝(爱惜,吝啬)
(16) 贪 [be greedy for]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
(17) 友爱 [friendly affect]
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
(18) 怜悯、怜恤、同情 [take pity on]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爱的拼音:
愛 ài
〈词性:名〉
(1) 惠;仁爱 [favor;kindheartedness]
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2) 又如:爱惠(仁慈恩惠)
(3)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 [daughter]
(4) 姓
爱不忍释、爱不释手、爱称、爱宠、爱答不理、爱戴、爱抚、爱国、爱国主义、爱好、爱河、爱护、爱克斯光、爱怜、爱恋、爱侣、爱美、爱面子、爱莫能助、爱慕、爱昵、爱情、爱人、爱人、爱人儿、爱屋及乌、爱惜、爱悦、爱憎、爱重、爱滋病
弛的拼音:chí(ㄔˊ)
⒈ 放松,松懈,解除:松弛。废弛。弛惰(懈怠)。弛缓(局势、气氛等变和缓)。弛张(“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喻兴废、宽严、劳逸等)。
⒉ 延缓:弛期。
弛字UNICODE编码U+5F1B,10进制: 24347,UTF-32: 00005F1B,UTF-8: E5 BC 9B。
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弛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㢮
relax、slacken
张
形声:左形右声
loosen, relax, unstring a bow
详细解释◎ 弛的拼音: chí
〈词性:动〉
(1) (形声。从弓,也声。本义:放松弓弦)
(2) 同本义:[unstring]
弛,弓解也。——《说文》
弛弓尚角。——《礼记·曲礼》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左传·襄公十八年》
弧弓弛而不张。——《楚辞·谬谏》
(3) 又如:弛张(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
(4) 松弛,放松 [relax;loosen]
弛,缓也。——《广雅》
四日弛力。——《周礼·大司徒》。注:“息徭役也。”
病热而筋弛。——《素问·刺要论》
(5) 又如:弛易(松慢;变换);弛纵(放纵);弛玩(松懈玩忽)
(6) 解除 [lift]
令弛县。——《周礼·大司乐》。注:“释下之。”
弛周室之忧。——《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犹解也。”
(7) 又如:弛解(解除警卫);弛防(解除防备)
(8) 毁坏;废弃 [destroy;discard;abandon]
庶民弛政。——《礼记·乐记》。注:“去纣时苛政也。”
弛侯。——《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注:“废也。”
文公欲弛 孟子之宅。——《国语·鲁语》
(9) 又如:弛力(舍弃力役的事情);弛政(除去苛政)
(10) 释放 [discharge]。如:弛狱(释放狱囚)
(11) 放下 [lay down]
弛于负担。——《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注:“去离也。”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聊斋志异·狼三则》
(12) 又如:弛仗(放下兵器);弛兵(放下武器);弛担(放下担子;推卸责任);弛卸(推卸)
(13) 延缓 [delay]。如:弛期(延缓时日);弛沓(拖沓)
◎ 弛的拼音: chí
〈词性:形〉
(1) 懈怠,松懈 [slack and lazy]
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弛绝(松懈断绝);弛惰(松懈怠惰)
弛废、弛缓、弛禁、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