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赏罚黜陟的意思

shǎngchùzhì

赏罚黜陟



拼音shǎng fá chù zhì

注音ㄕㄤˇ ㄈㄚˊ ㄔㄨˋ ㄓˋ

解释赏罚:赏赐与惩罚;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出处《晋书·挚虞传》:“赏罚黜陟,岂或有不得其所者乎?”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感情赏罚黜陟是中性词。

繁体賞罰黜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ǎng   注音  ㄕㄤˇ   繁体    
部首  贝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IPKM  仓颉  FBRBO  郑码  KOJL  四角  90802  结构  上下电码  6339  区位  4145  统一码  8D4F  笔顺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赏(賞)的拼音:shǎng(ㄕㄤˇ)  

⒈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赏金。赏赐。奖赏。赏罚分明。

⒉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赏阅。赏析。赏花。赏月。欣赏。鉴赏。赏心悦目。

⒊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赏识。赞赏。

⒋ 敬辞:赏脸。赏光。

⒌ 姓。

⒍ 古同“尚”,尊重。

统一码

赏字UNICODE编码U+8D4F,10进制: 36175,UTF-32: 00008D4F,UTF-8: E8 B5 8F。

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賞贘

汉英互译

admire、award、enjoy、rewar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贝、尚声

English

reward, grant, bestow; appreci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赏的拼音:

shǎng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2) 同本义 [grant a reward;award]

赏,赐有功也。——《说文》

赏,上报下之功也。——《墨子经》

三年有赏于大邦。——《易·未济》

尧能赏均刑法。——《礼记·祭法》

善人富谓之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赏田。——《周礼·载师》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赏捞(赏赐捞劳);赏口(供赏赐为奴仆的人口);赏田(赏赐的田地);赏首(第一个受赏者);赏设(犒赏);赏赣(赏赐);赏地(赏赐田地)

(4) 玩赏;欣赏 [enjoy;appreciate]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赏遇(受到赏识礼遇);赏月(赏玩月景);赏鉴(欣赏;鉴赏);赏会(玩赏聚会);赏得(欣赏投合);赏际(欣赏的趣味相投合)

(6) 称颂,赞扬 [praise]

善则赏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7) 又如:赞赏(赞美赏识);赏激(赞赏鼓励);赏纳(称赞结纳);赏悦(称赏喜悦);赏重(赏识尊重)

(8) 通“尚”。尊重 [respect]

其所赏者,明圣也。——《管子·霸言》

赏贤使能以次之。——《荀子·王霸》

(9) 又如:赏贤(尊重贤者)

词性变化

赏的拼音:

shǎng  

〈词性:名〉

(1) 赐予或奖给的东西 [awar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2) 又如:赏率(奖赏的标准);赏私(礼物);受赏;赏罚分明;赏金

(3) 量词。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也作“晌”。后作“垧”

常用词组

赏赐、赏罚、赏罚分明、赏封、赏光、赏号、赏鉴、赏金、赏赉、赏脸、赏钱、赏善罚恶、赏识、赏玩、赏析、赏心悦目

  拼音    注音  ㄈㄚˊ   繁体    
部首  罒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LYJJ  仓颉  WLIVN  郑码  LKSK  四角  60720  结构  上下电码  5000  区位  2303  统一码  7F5A  笔顺  丨フ丨丨一丶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罚(罰)的拼音:fá(ㄈㄚˊ)  

⒈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罚款。罚球。惩罚。罚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统一码

罚字UNICODE编码U+7F5A,10进制: 32602,UTF-32: 00007F5A,UTF-8: E7 BD 9A。

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罰罸

汉英互译

penalize、punish

相关字词

奖、赏

造字法

会意:从詈、从刂

English

penalty, fine; punish, penal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罚的拼音:

罰、罸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刀,从詈(   ,骂人)。“刀”指刑法。本义:处罚,惩办)

(2) 同本义 [penalize;punish]

罰,罪之小者。从刀、从詈,会意。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说文》

罚上报下之罪也。——《墨子经》

三让而罚。——《周礼·司救》。注:“挞击之也。”

小刑宪罚。——《周礼·司市》。注:“播其肆也。”

忠所罪以遇罚兮。——《楚辞·惜诵》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皆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罚规(处罚的规章);罚约(输者受罚的约定);罚弗及嗣(惩罚罪犯,但不延及子孙)

(4) 对有过失、错误的处分 [be disciplined;take disciplinary action against]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 又如:罚爵(宴饮时,罚失礼者喝酒的酒器)

(6) 讨伐;杀 [kill]

致天之罚。——《书·汤誓》

(7) 又如:罚极(因有罪而加以诛杀);罚罪(讨伐或惩处有罪者);罚恶(惩治恶人);罚蔽(罚罪断狱)

(8) 出钱赎罪 [buy]

五刑不筒,正于五罚——《书·五刑》

(9) 又如:罚锾(纳金赎罪);罚铜(纳铜罚罪);罚赎(出钱赎罪);罚俸(官吏因犯罪而停发薪俸)

(10) 发誓 [swear;vow;pledge]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元· 关汉卿《窦娥冤》

词性变化

罚的拼音:

  

〈词性:名〉

(1) 刑罚 [penalty;punishment]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周礼·职金》。注:“罚,罚赎也。”

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求,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2) 又如:罚作(汉代刑罚之一。处轻罪犯以一年苦役);罚神(传说主管刑罚之神)

常用词组

罚不当罪、罚点球、罚金、罚酒、罚款、罚款、罚球、罚一劝百、罚则

  拼音  chù   注音  ㄔㄨˋ   
部首  黑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LFOM  仓颉  WFUU  郑码  LKZZ  四角  62372  结构  左右电码  7819  区位  8777  统一码  9EDC  笔顺  丨フ丶ノ一丨一一丶丶丶丶フ丨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黜的拼音:chù(ㄔㄨˋ)  

⒈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统一码

黜字UNICODE编码U+9EDC,10进制: 40668,UTF-32: 00009EDC,UTF-8: E9 BB 9C。

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黜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㔘詘

汉英互译

dismiss

造字法

形声:从黑、出声

English

dismiss; demote, downgra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黜的拼音: chù  

〈词性:动〉

(1)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2) 降职或罢免 [degrade or dismiss]

黜,贬下也。——《说文》

黜,贬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书》。传:“退其幽者。”

何以黜朱于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咸黜不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太守官而黜臧使者。——高适《书博鸡者事》

理乱不知,黜涉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 又如:罢黜百家;黜落(罢免,除名);黜升(官吏的罢免与升迁);黜放(革职放逐)

(4) 废除;取消 [abolish;abandon;annul]

汤既黜 夏命。——《书·汤诰序》

爱季佗而黜 仆。——《左传·文公十八年》

王黜翟后。——《国语·周语》

君将黜嗜欲。——《庄子·徐无鬼》

(5) 又如:黜华(摈除文饰,不事虚华)

常用词组

黜退、黜免、黜逐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BHIT  五笔98  BHHT  仓颉  NLYLH  郑码  YIKO  四角  7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7106  区位  5876  统一码  965F  笔顺  フ丨丨一丨一丨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陟的拼音:zhì(ㄓˋ)  

⒈ 登高:陟山。

⒉ 晋升,进用:黜陟(指官吏的进退升降)。“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统一码

陟字UNICODE编码U+965F,10进制: 38495,UTF-32: 0000965F,UTF-8: E9 99 9F。

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陟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徏徝

English

climb, scale, ascend; proc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陟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climb up;ascend]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3)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4) 登程,上路 [set out]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5)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6) 晋升 [promote to a higher office]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8) 升遐,升天 [(of emperor) die]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9)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