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àng xū zhōng kuì
注音ㄕㄤˋ ㄒㄨ ㄓㄨㄥ ㄎㄨㄟˋ
解释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伸指妻室;虚:空。指没有妻子。
出处《周易 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例子他是上年八八断弦,目下尚虚中馈。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繁体尚虛中饋
动物生肖牛,虎,蛇
尚的拼音:shàng(ㄕㄤˋ)
⒈ 还(hái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⒉ 尊崇,注重:尚武。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⒊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时尚。
⒋ 矜夸,自负:自尚其功。
⒌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⒍ 庶几,差不多: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
⒎ 姓。
尚字UNICODE编码U+5C1A,10进制: 23578,UTF-32: 00005C1A,UTF-8: E5 B0 9A。
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儻尙
esteem、still、yet
会意:从八、从向
still, yet; even; fairly, rather
详细解释◎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副〉
(1)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2) 同本义[still;yet;even]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3)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5) 还;仍然 [still;yet]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 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仆尚何言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希望 [wish] 表示命令或希望
鸣呼哀哉!伏惟尚飨。——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
(7) 差不多 [nearly]
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左传·昭公十三年》
(8) 往上;向上。通“上” [upper;up]。如:尚论(往上追论古人的行事。尚,通上);尚同(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即在政体中,下位者,必须对上服从,必须向上认同)
◎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动〉
(1) 尚假借为“上”,尊崇[worship;revere]
尚,上也。——《广雅》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书·孔安国序》
尚有晋国。——《国语·晋语》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史记·五帝纪》
尚论古之人。——《孟子·万章下》
尚三王只。——《楚辞·大招》
尚左。——《仪礼·觐礼》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崇尚(尊重;推崇);尚茅茨(崇尚茅屋);尚齿(尊崇年老的人);尚年(尊崇年长者);尚左(以左为尊);尚右(以右为尊);尚白(崇尚白色)
(3) 重视 [pay attention to]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尚文(重视文治);尚气(重气节,重义气;负气)
(5) 仰慕 [hold sb. in high esteem]
尚前良之遗风兮,恫后辰而无及。——汉· 张衡《思玄曲》
(6) 佑,佑助 [assist]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易·泰》
(7) 给帝王管理事物 [administer (things for emperor)]
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尚食(掌帝王膳食);尚宝(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尚衣(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尚席(官名。掌理宫中筵席);尚宫(宫中女官名。为宫官的首长,掌管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
(9) 夸耀 [show off]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10) 超过;高出 [surpass]
得闻先生之余论,则大庭氏何以尚兹?—— 张衡《东京赋》
(11) 奉;承 [present]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
(12) 仰攀婚姻 [match]
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 司马长卿晚。——《史记》
(13) 加上,往…上补充东西 [increase]
尚之以琼华乎而。——《诗·齐风·著》
(14) 又如:尚絅(穿锦衣时加上罩袍,以使华美不显耀于外)
(15) 荐举;选拔 [value highly]
尚者,《五制》:“上贤以崇德”,“上贤谓举贤也”。上与尚通。——《广雅》王念孙疏证
(16) 喜欢;爱好 [like]。如:尚诙谑(喜欢戏谑)
(17) 娶帝王之女为妻 [marry a princess]
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李斯列传》
(18) 又如:尚主(娶公主为妻)
◎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名〉
(1) 志向;愿望 [aspirations]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李白《登峨眉山》
(2) 姓
◎ 尚的拼音: shàng
〈词性:形〉
(1) 久远;古远 [remote;ages ago]
乐所由来者尚矣。——《吕氏春秋·古乐》
(2) 又如:尚远(久远)
(3) 自负;骄傲 [be conceite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4) 上,高尚 [noble]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尚存、尚方宝剑、尚古、尚好、尚可、尚且、尚书、尚书、尚武
虚的拼音:xū(ㄒㄨ)
⒈ 空: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⒉ 不真实的:虚伪。虚假(jiǎ )。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⒊ 内心怯懦:做贼心虚。
⒋ 不自满: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⒌ 抽象的:虚词。
⒍ 衰弱: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⒏ 古同“墟”,大丘。
⒐ 古同“圩”,集市。
虚字UNICODE编码U+865A,10进制: 34394,UTF-32: 0000865A,UTF-8: E8 99 9A。
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虛虗
void、emptiness、empty、in vain、false、weak、humble
实
形声:从丘、虍(hǔ)声
false
详细解释◎ 虚的拼音: xū
〈词性:名〉
(1)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 hū )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big mound]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 昆仑虚。——《说文》
河出 昆仑虚。——《尔雅》
虚邑。——《易·升》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诗·傭风·定之方中》
以游逍遥之虚。——《庄子·天运》
(3) 又如:虚莽(墟丘和草莽)
(4) 住所;处所 [dwelling place;location]
郑国,今 河南之 新郑,本 高辛氏火正 祝融之虚也。——《汉书》
(5) 通“墟”。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ruins;wasteland]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汉书·贾谊传》
无由不通,无虚不败。——《逸周书·文政》
(6) 又如:虚土(荒芜之地);虚荒(荒芜,荒废);虚空(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虚墓(墟墓。丛葬的基地)
(7) 乡村市集 [country fair]
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一虚皆惊
(8) 又如:虚市;虚里(墟里,村庄);虚邑(墟落;村落);虚所(集市);虚城(墟落和城邑);虚落(墟落。村庄)
(9) 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void;hole]
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淮南子·泛论》
(10) 又如:虚隙(空隙,漏洞)
(11) 空际,天空。引申为凌空 [sky]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宋· 苏轼《前赤壁赋》
(12) 又如:虚皇(天帝,指玉帝);虚碧(指清澈碧蓝的天空);虚檐(凌空的房檐);虚极,虚象(指太空);虚亡(高空;太空)
(13) 指抽象的理论 [theory]
亭林之学成于贵实;予之学出于导虚。—— 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14) 又如:虚比浮词(不切实际的空泛之谈);虚空横拟(凭空想像);虚喻浮言(说空话;说没有根据的话);虚灵(生动而不可捉摸);虚见(无根之论;浮浅之见)
(15) 姓
◎ 虚的拼音: xū
〈词性:形〉
(1) 空虚,与“实”相对 [emptiness;void]
虚,空也。——《尔雅》
无虚不败。——《周书·文政》。注:“国无人谓之虚。”
有凭虚公子者。——张衡《西京赋》
仓府两虚,国弱。——《商君书·去强》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
(2) 又如:虚箦(屁);虚火(为一点小事而过分张扬);虚爵(空的饮酒器);虚壑(空谷);虚器(中空的器物);虚花(虚幻不实)
(3) 疏松,不坚实或不结实 [loose]。如:虚儾(过度宽松);虚笼笼(疏松的样子);虚闲(疏朗有致);虚薄(虚浮,不笃实)
(4) 稀少 [rare]
自此贼情渐虚,官兵始知所向,以至擒殄。——宋· 王弥大《清溪弄兵录》
(5) 虚弱 [weak]
虚稼先死。——《吕氏春秋·辨土》。注:“根不实也。”
(6) 又如:虚劣(虚弱);虚城(虚弱的城邑);虚孱(虚弱无能);虚顿(虚弱疲惫);虚弊(虚弱疲敝,贫乏疲困);虚惫(虚弱疲惫)
(7) 空闲;间断 [free;leisurely]。如:虚日(空闲的日子);虚闲(空闲;清闲)
(8) 心慌,不踏实 [wanting in self-confidence;timid]。如:虚心架子(不得不对付但又心中无数的意思)
(9) 谦虚 [modest;self-effacing]
足下虚心。——《汉书·李广苏建传》
心不能虚。——清· 刘开《问说》
心之不虚
(10) 又如:虚中(谦虚;虚心);虚己(犹虚心);虚忝(谦词。谓无其实而空受荣宠);虚受(虚心接受);虚恭(谦虚、恭敬)
(11) 虚假,不真实 [false;sham;nominal]
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又如:虚科(虚情假意);虚脾甜口(虚情假意);虚脾胃(虚情假意);虚下(演出中演员暂时退场);虚嚣(虚假不实;欺诈)
(13) 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致虚极。——《老子》。魏源本义:“虚者无欲也。”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韩非子》
(14) 又如:虚皇坛(道教太虚神的祭坛);虚夷(恬淡寡欲);虚玄(指道家思想。老子主张虚一静观和玄览,故称)
◎ 虚的拼音: xū
〈词性:动〉
(1) 使空出 [empty]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天子复思,且征以代,虚吏部左承位以待之。——唐· 韩愈《王公神道碑铭》
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旁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虚中乐喜。——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虚左(虚尊位以待贤能的人。古代车位以左为尊,故虚以待之);虚宁(帝位空悬)
(3) 通“居”。居住 [reside]
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荀子·大略》
(4) 使成为废墟 [ruin]
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荀子》
(5) 耗费 [exhausted]
虚其府库,以备车马。——《墨子》
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 汉]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史记》
◎ 虚的拼音: xū
〈词性:副〉
(1) 徒然,白白地 [in vain]
贾生年少虚垂涕。—— 李商隐《安定城楼》
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2) 又如:虚邀(空邀;白请);虚生(徒然活着,白活);虚花(白白地耗费);虚过(白白地度过);虚劳(白费力气);虚费(白白地消耗);虚废(白白丢弃)
虚报、虚报、虚词、虚度、虚发、虚根、虚功、虚构、虚构、虚光、虚汗、虚华、虚怀、虚怀若谷、虚幻、虚己、虚假、虚骄、虚惊、虚距、虚空、虚痨,虚劳、虚吏、虚名、虚拟、虚胖、虚飘飘、虚情假意、虚荣、虚荣心、虚弱、虚设、虚实、虚饰、虚数、虚岁、虚谈、虚套子、虚脱、虚妄、虚伪、虚位以待、虚文、虚文浮礼、虚无、虚无缥缈、虚线、虚像、虚心、虚虚实实、虚言、虚与委蛇、虚誉、虚诈、虚张声势、虚中乐善、虚字
中的拼音:zhōng(ㄓㄨㄥ)
⒈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 )中。中原。中华。
⒉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⒊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⒋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⒌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⒍ 适于,合于:中看。
中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⒉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⒊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中字UNICODE编码U+4E2D,10进制: 20013,UTF-32: 00004E2D,UTF-8: E4 B8 AD。
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仲
be hit by、fit exactly、hit、suffer
外、西、洋
指事:像旗杆正中竖立
central; center, middle; in the midst of; hit (target); attain
详细解释◎ 中的拼音: zhōng
〈词性: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center]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4) 又如: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5) 内,里面。与“外”相对 [among;between;inner;within]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7) 半;中途;半中腰 [half]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8) 又如: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9)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in the middle;be placed in the middle]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11)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court]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12)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13) 内心 [heart]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14) 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15) 中国的简称 [China]。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16)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Chinese]。如:中外皆宜
(17) 内脏 [internal organs]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18) 中介人 [go-between]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9) 又如:中见(见证人)
(20) 姓
◎ 中的拼音: zhōng
〈词性:形〉
(1) 中等 [medium;intermediate]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3) 〈词性:方〉∶成,行,好 [all right]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中不中
(5) 容易 [easy]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6) 合适,适当 [suitable;proper]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7) 不偏不倚,正 [right]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8) 通“忠”。忠诚[honest]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9) 另见 zhòng
中班、中饱、中表、中波、中部、中餐、中草药、中策、中层、中层干部、中产阶级、中常、中丞、中垂、中辍、中词、中挫、中道、中稻、中等、中等教育、中等技术学校、中点、中东、中断、中队、中耳、中耳炎、中饭、中锋、中缝、中伏、中服、中耕、中共、中共中央、中冓、中古、中闺、中贵、中国、中国、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中国海、中国话、中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通、中国猿人、中国字、中和、中华、中华民国、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级、中技、中继、中坚、中坚分子、中间、中间派、中间人、中江举帆、中将、中觉、中截、中介、中局、中涓、中军、中看、中空、中馈、中栏、中郎将、中立、中立国、中量级、中流、中流砥柱、中略、中美洲、中脑、中年、中年人、中农、中欧、中篇小说、中期、中情、中秋、中秋节、中人、中山、中山狼、中山装、中师、中士、中世、中式、中试、中寿、中枢、中庶子、中衰、中天、中统、中途、中土、中外、中外、中卫、中尉、中文、中午、中西、中西合璧、中夏、中校、中心、中心人物、中兴、中性、中休、中学、中学、中学生、中旬、中央、中药、中药铺、中叶、中衣、中医、中翼、中庸、中庸之道、中用、中游、中雨、中原、中正、中值、中止、中指、中州、中专、中转、中装、中子
◎ 中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fit exactly;hit]
中其茎。——《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3) 受到;遭到 [be hit by;fall into;hit home]
欲中守法。——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说岳全传》
(4) 又如: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5) 造谣;中伤 [slander]
好事者未尝不中。——《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史记》
(6) 又如: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7) 合于;符合 [tally with;accord with]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9) 考取;录取 [pass an entrance examination;enroll]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二刻拍案惊奇》
(10) 又如: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11) 得到 [get]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沙汀《丁跛公》
(12) 又如:中失(得失)
◎ 中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满,充满 [full]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汉书》
(2) 又如:中寿(寿满)
(3) 通“仲”。位居第二的 [second]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4) 又如: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5) 另见 zhōng
中标、中彩、中弹、中毒、中风、中计、中奖、中举、中肯、中魔、中签、中伤、中式、中试、中暑、中邪、中选、中意
馈(饋)的拼音:kuì(ㄎㄨㄟˋ)
⒈ 进献,进食于人:“凡王之馈,食用六谷”。
⒉ 泛指赠送:馈赠。馈遗(wèi )。馈送。馈献。
馈字UNICODE编码U+9988,10进制: 39304,UTF-32: 00009988,UTF-8: E9 A6 88。
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馈字收录于 现通表 。
饋餽
make a present of
形声:从饣、贵声
offer food superior; send gift
详细解释◎ 馈的拼音:
饋、餽 k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食,贵声。本义:以食物送人)
(2) 同本义 [offer food]
馈,饷也。——《说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君有馈焉曰献。——《礼记·檀弓》
国胡以馈之。——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馈孰(献熟食);馈食(献熟食);馈飱(进献饭食);馈馔(以食物送人);馈献(献熟食)
(4) 进食 [eat]
在中馈。——《易·家人》。释文:“食也。”
(5) 又如:馈养(进食奉养)
(6) 烹调 [cook]。如:馈灶(烧火做饭);馈膳(烹调膳食);馈人(君王的厨子)
(7) 赠送 [present]
馈,遗也。——《广雅》
古者致物于人,尊之则曰献,通行曰馈。——《周礼·天官》注
馈者,上下通称。故祭祀于神而言馈。阳货馈孔子豚而言馈,乡党云朋友之馈,是上下通言馈。——《仪礼·士虞礼》疏
于是诸侯之大于戍齐, 齐人馈之以饩。——《左传·桓公六年》
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左传·哀公十一年》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
(8) 又如:馈选(中选);馈岁(旧岁年终亲友互相馈赠);馈饷(赠与财物);馈赆(赠送远行者的财物)
(9) 运送粮食等 [transport;ship]。如:馈运(运送粮食);馈路(运粮饷、财物的通道);馈挽(运粮);馈饢(运粮饷)
(10) 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祭祀自孰始曰馈食。馈食者,食道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
(11) 又如:馈奠(丧中祭奠之事);馈祀(以酒饭祭鬼神)
◎ 馈的拼音:
饋 kuì
〈词性:名〉
(1) 饮食之事 [food and drink;diet]
燕养馈羞,汤沐之馔,如他日。——《仪礼·既夕礼》
(2) 食物 [food]
先生将食,弟子馔馈。——《管子·弟子职》
馈电、馈送、馈遗、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