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扇火止沸的意思

shànhuǒzhǐfèi

扇火止沸



拼音shàn huǒ zhǐ fèi

注音ㄕㄢˋ ㄏㄨㄛˇ ㄓˇ ㄈㄟˋ

解释沸:沸腾,指水滚开。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吴书》:“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群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感情扇火止沸是贬义词。

繁体搧火止沸

近义抱薪救焚

英语stop water from boiling by fanning the flam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àn shān   注音  ㄕㄢˋ ㄕㄢ   
简体部首  户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戶部  
五笔  YNND  仓颉  HSSMM  郑码  WMYY  四角  3022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2082  区位  4140  统一码  6247  笔顺  丶フ一ノフ丶一フ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扇的拼音:shàn(ㄕㄢˋ)  

⒈ 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扇子。扇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扇面儿。扇形。

⒉ 指板状或片状的屏:门扇。隔扇。

⒊ 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

其他字义

扇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扇。

⒉ 鼓动别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扇动。扇风点火。

⒊ 用手掌打:扇耳光。

统一码

扇字UNICODE编码U+6247,10进制: 25159,UTF-32: 00006247,UTF-8: E6 89 87。

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騸煽搧

汉英互译

fan

造字法

会意:从户、从羽

English

fan; door pan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扇的拼音:

shān  

〈词性:动〉

(1) 摇扇 [fan]

吹,扇助也。——《方言十二》

艳妻扇方处。——《诗·小雅·十月之交》。毛本作煽。

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西游记》

(2) 又如:扇风(摇扇以生风);扇暍(传说周武王曾替中暑人扇风取凉);扇枕温衾(对父母老人极尽孝道之意)

(3) 以掌批面 [slap]。如:扇耳光;扇了几巴掌

(4) 施展 [put to good use;give free play to]

宋官御史,坐行赇免,居林下,大扇威虐。——《聊斋志异》

词性变化

扇的拼音: shān  

〈词性:动〉

(1) 煽动、鼓动[他人做坏事] [instigate]

奸谄颇相扇构。——《晋书·谢安传》

(2) 又如:扇构(煽动众人借机迫害);扇诱(煽惑引诱);扇惑(煽动蛊惑);扇聚(煽动纠合)

(3) 振翼欲飞 [flap the wings]。如:扇动(指鸟禽飞虫鼓翅);扇翅(振翅)

(4) [风] 起,吹 [blow]。如:扇风(起风,鼓风)

(5) 宣扬;传播 [propagate]。如:扇扬(宣扬,张扬);扇和(宣扬附和)

(6) 遮蔽 [shadow]。如:叶死不扇(树叶枯死,不会遮阴)

(7) 泛指兴起、发生 [start]

云雷方扇,鞠义旅以勤王。——《梁书》

(8) 扑打 [flap]

忽有皂雕,飞起直来台上扇妲己。——《武王伐纣平话》

扇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炽盛。通“煽” [flaming]

阎妻骄扇,日以不臧。——《汉书·谷永传》

逮乎江左,此道弥扇。——《梁书·谢举传论》

暨乎暮年,此风愈扇。——《北史》

(2) 另见 shàn  

常用词组

扇动、扇风机

基本词义

扇的拼音: shàn  

〈词性:名〉

(1) (会意。从户从翅省。户,单扇门;从翅,像鸟的翅膀,可以张合。本义:门扇)

(2) 同本义 [door leaf]

扇,扉也。门两旁如羽翼也。——《说文》

乃修阖扇。——《礼记·月令》。注:“用竹葦曰扇。”

(3) 又如:扇板(门板);扇扉(门扇);窗扇;隔扇;火狐皮帽的耳扇

(4) 扇子 [fan]

箑,自关而西谓之扇。——《方言五》。按,即菨也。

盖以杨门之扇。——《吕氏春秋》。注:“屏也。”

有蒲葵扇五万。——《晋书·谢安传》

(5) 又如:芭蕉扇;羽毛扇;蒲扇;电扇;扇市(以出售扇子等夏季用品为主的市集);扇拂(拂除灰尘的扇子);扇坠(悬于扇柄的饰物);扇月(圆月。以其如团扇,故称)

(6) 古代仪仗中障尘蔽日的用具,也叫“障扇”或“掌扇” [umbrella]。如:扇莨( -làng  )(古仪仗中伞的曲盖);扇伞(仪仗所用的长柄掌扇和伞盖)

(7) 毛巾、盖头之类织品 [veil]

候扇举而清叫,野闻声而应媒。——《文选·潘岳·射雉赋》

词性变化

扇的拼音: shàn  

〈词性:量〉

(1) 用于门、窗等扁形器物 [leaf]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一扇门;两扇窗

扇的拼音: shàn  

〈词性:动〉

(1) 遮蔽 [shield;screen]

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生。——贾思勰《齐民要术》

(2) 用同“骟”。割去马的睾丸或卵巢 [castrate]。如:扇马(阉割过的马)

(3) 另见 shān  

常用词组

扇贝、扇车、扇骨子、扇面儿、扇形、扇坠,扇坠儿、扇子

  拼音  huǒ   注音  ㄏㄨㄛˇ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OOOO  仓颉  F  郑码  UO  四角  90800  结构  单一电码  3499  区位  2780  统一码  706B  笔顺  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火的拼音:huǒ(ㄏㄨㄛˇ)  

⒈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⒉ 紧急:火速。十万火急。

⒊ 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

⒋ 发怒,怒气:火暴。火性。

⒌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

⒍ 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

⒎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⒏ 姓。

统一码

火字UNICODE编码U+706B,10进制: 28779,UTF-32: 0000706B,UTF-8: E7 81 AB。

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夥灬煷

汉英互译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火焰形

English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词性变化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动〉

(1) 焚烧;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cook]。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anger;temper]。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火的拼音: huǒ  

〈词性:形〉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red]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urgent;pressing]。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常用词组

火把、火伴、火爆,火暴、火并、火不登、火柴、火场、火车、火冲冲、火铳、火床、火地岛、火电、火毒、火夫、火攻、火怪、火光、火棍、火锅、火海、火海刀山、火红、火候、火呼呼、火花、火化、火环、火鸡、火急、火齐、火家、火架、火剪、火碱、火箭、火箭炮、火经、火井、火警、火镜、火居道士、火炬、火锯、火炕、火坑、火辣辣、火烙铁、火犁、火力、火力发电、火镰、火亮,火亮儿、火烈、火龙、火龙、火笼、火炉、火轮、火冒三丈、火帽、火媒、火煤,火媒,火媒儿、火门、火棉、火棉胶、火苗、火捻,火捻儿、火奴鲁鲁、火炮、火盆、火票、火漆、火气、火器、火钳、火枪、火墙、火情、火球、火圈、火热、火绒、火色、火山、火山灰、火山口、火上加油、火上浇油、火烧、火烧火燎、火烧眉毛、火烧云、火舌、火石、火势、火势、火树银花、火速、火炭、火塘、火烫、火头、火头军、火头上、火腿、火网、火险、火线、火硝、火星、火星人、火刑、火性、火性子、火眼金睛、火焰、火药、火药味、火印、火油、火源、火灾、火葬、火躁、火纸、火中取栗、火种、火烛、火主、火柱、火箸、火砖

  拼音  zhǐ   注音  ㄓˇ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HHHG  五笔98  HHGG  仓颉  YLM  郑码  II  四角  21100  结构  单一电码  2972  区位  5425  统一码  6B62  笔顺  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止的拼音:zhǐ(ㄓˇ)  

⒈ 停住不动:止步。截止。

⒉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⒊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⒋ 古同“趾”,脚;脚趾头。

统一码

止字UNICODE编码U+6B62,10进制: 27490,UTF-32: 00006B62,UTF-8: E6 AD A2。

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址趾阯

汉英互译

only、stop、till、to

相关字词

行、起

造字法

象形:像人脚

English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词性变化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动〉

(1) 停住,中断进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prevent]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be stationed]。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dwell]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stay]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的拼音: zhǐ  

〈词性:副〉

(1) 仅;只 [only]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止的拼音: zhǐ  

<语气助词>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常用词组

止步、止动、止付、止汗药、止境、止水、止宿、止痛、止痛药、止吐、止泻药、止血、止血剂、止息、止痒

  拼音  fèi   注音  ㄈㄟˋ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XJH  仓颉  ELLN  郑码  VYND  四角  35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110  区位  2348  统一码  6CB8  笔顺  丶丶一フ一フ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沸的拼音:fèi(ㄈㄟˋ)  

⒈ 开,滚,液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发生气泡,表面翻滚,变成蒸气:沸点。沸水。沸涌。沸腾(亦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人声鼎沸。

⒉ 波涌的样子:沸郁(a.翻涌的样子;b.愤懑不平的样子)。

统一码

沸字UNICODE编码U+6CB8,10进制: 27832,UTF-32: 00006CB8,UTF-8: E6 B2 B8。

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oil

造字法

形声:从氵、弗声

English

boil, bubble up, gu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gushing out]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3)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4) 水波翻涌的样子 [surgent]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6)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 [big-name]。如:沸传(盛名远扬)

(7) 杂乱,纷乱 [disordered]。如:沸乱(纷乱;烦乱);沸羹(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词性变化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动〉

(1) 把水烧开;沸腾 [boil;bubble]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2) 又如:沸煎(沸滚,沸腾翻滚);沸溢(水翻滚漫出);沸动(翻动)

(3) 声音喧闹或嘈杂 [be noisy]

沸乎暴怒。——司马相如《上林赋》

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晋书·刘曜载记》

(4) 又如:沸喧(沸激。像滚水一样喧闹);沸耳(声音喧腾);沸聒(喧腾,嘈杂);沸闹(喧闹);沸稠(繁密喧腾)

沸的拼音: fèi  

〈词性:名〉

沸水 [boiling water]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常用词组

沸点、沸鼎、沸反盈天、沸沸扬扬、沸滚、沸水、沸腾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