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àn jiě rén yì
注音ㄕㄢˋ ㄐ一ㄝˇ ㄖㄣˊ 一ˋ
解释善:善于;解:理解。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例子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她与康老一样的善解人意,却很少将自己的事随便告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
感情善解人意是中性词。
近义通情达理
动物生肖牛,虎,蛇
善的拼音:shàn(ㄕㄢˋ)
⒈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⒉ 好的行为、品质:行善。惩恶扬善。
⒊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⒋ 友好,和好:友善。亲善。和善。
⒌ 熟悉:面善。
⒍ 办好,弄好:善后。
⒎ 擅长,长(cháng )于:善辞令。多谋善断。
⒏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
⒐ 好好地:善待。善罢甘休。
⒑ 容易,易于:善变。善忘。多愁善感。
⒒ 姓。
善字UNICODE编码U+5584,10进制: 21892,UTF-32: 00005584,UTF-8: E5 96 84。
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嬗譱
be apt to、be good at、friendly、good、kind、perfect
擅、恶
会意:从言、从羊
good, virtuous, charitable, kind
详细解释◎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形〉
(1)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 同本义[lucky]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3)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4) 好;美好 [good]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6) 善良;好心 [good;nice]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7)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8) 慈善 [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 韩愈《原毁》
(9)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10) 表示应诺。对,好 [all right]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慎重 [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12) 高明,工巧 [skillful]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13)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14)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familiar]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15)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动〉
(1) 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be good at]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3) 通“缮”。修治 [repair]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4)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5) 羡慕 [admire]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6) 喜爱 [like]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7) 认为好 [consider as good]
[常]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8) 赞许 [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9)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10) 友好,亲善 [friendly]
余宗老涂山,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 史公云。——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善气迎人
◎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名〉
(1) 好人;好事;好处 [good (fine) person;good deed;advantage]
存抚良善。——宋· 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 姓
◎ 善的拼音: shàn
〈词性:副〉
(1) 好好地 [in perfectly good condition]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 多;常;易 [numerous;frequently;easy]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善罢甘休、善报、善本、善辩、善才、善处、善刀而藏、善感、善后、善举、善良、善门、善门难开、善男信女、善人、善善恶恶、善始善终、善事、善忘、善心、善行、善意、善有善报、善于、善哉、善战、善终
解的拼音:jiě(ㄐ一ㄝˇ)
⒈ 剖开,分开: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⒉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⒊ 除去,除,废除,停止:解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解惑。解疑。解围。解脱。解雇。解聘。解散。解毒。
⒋ 溶化:溶解。解冻。
⒌ 讲明白,分析说明:解释。解析。解说。劝解。解嘲。
⒍ 懂,明白:理解。见解。
⒎ 调和,处理:解决。和解。调(tiáo )解。排解。
⒏ 高兴,开心:解颜而笑。
⒐ 排泄:解手。
⒑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⒒ 演算方程式:解方程。
⒓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解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发送。
⒉ 押送财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chāi )。解回北京。
解的拼音:xiè(ㄒ一ㄝˋ)
⒈ 古同“懈”,松弛,懈怠。
⒉ 古同“邂”,邂逅。
⒊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卖解的。跑马卖解。
⒋ 〔解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
⒌ 姓。
解字UNICODE编码U+89E3,10进制: 35299,UTF-32: 000089E3,UTF-8: E8 A7 A3。
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觧懈
dispel、divide、separate、explain、unbind、uncoil
系、结
会意:从刀、从牛、从角
loosen, unfasten, untie; explain
详细解释◎ 解的拼音: jiě
〈词性:动〉
(1) (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2) 同本义 [dissect]
解,判也,从刀,判牛角。——《说文》
鹿角解。——《吕氏春秋·仲夏》
皆众理解也。——《汉书·贾谊传》
解牛之时。——《庄子·养生主》
所解数千。
磔然已解。
四肢解尽。——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解腕(断腕);解手刀(随身携带的小佩刀。又称解腕尖刀);解角(锯取鹿角);解破(解剖)
(4) 解体,离散 [split;separate]
解,散也。——《广雅》
恐天下解也。——《汉书》
(5) 又如:土崩瓦解;解札(裘毛败坏散落);解泽(散布恩泽);解落(散落分离);解续(分合);解窜(离散逃窜);解结(溃散)
(6) 分解,熔化 [smelt]
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急解令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7) 解除,解围 [remove]
解燕国之围。——《战国策·燕策》
颜太师以兵解。——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8) 又如:解厄(解除厄难);解厌(解除饥饿;充饥。厌:通“餍”,饱);解祟(解除祸害);解疗(除病);解秽(解除秽恶;除去秽气);解斋(解除斋戒)
(9) 解开 [untie]
闭约而无解。——《荀子·非十二子》
解纲。——《仪礼·大射仪》
解带为城。——《墨子·公输》
解辫请职。——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解鞍少驻初程。——宋· 姜夔《扬州慢》
解其棕缚。——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0) 又如:解缆;解扣儿;解衣服;解铃系铃;解包裹;解绶(解去印绶,指辞去官职);解维(解缆,即下系船的绳索;开船)
(11) 解释,说明 [explain]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唐· 韩愈《师说》
解其惑也。
经吾婉解。——清· 林觉民《与妻书》
(12) 又如:解字(解说文字的结构和意义);解论(解说讨论);解喻(说明比喻);解梦(解说梦兆);解义(解释词义或文义)
(13) 晓悟;明白 [understand;know]
终不解矣。——唐· 韩愈《师说》
惑之不解。
(14) 又如:解悟(领会,觉悟);令人不解;通俗易解;解豁(弄明白;解开);解拆(分解;排解);解会(领会,理解);解人(通达言语、文辞意趣的人)
(15) 脱去;松开 [take off; loosen]
解衣以活友。——马中锡《中山狼传》
解屦不敢当阶。——《礼记·曲礼上》。疏:“脱也。”
(16) 又如:解褐(解下平民所穿的布衣,换上官服);解冠(脱帽);解巾(脱去隐居时所系的方巾,表示出去做官);解珥(脱去耳饰。古代妇女请罪的表示)
(17) 打开,开放 [open]
严城解扉。——《后汉书·耿纯列传》
(18) 又如:解帆(开船);解菜(解素。开荤)
(19) 排解,劝解,使和气 [mediate]。如:解仇(化解怨仇);解纷(解除纷争、困境);解慰(劝解安慰);解状(解词。向官府报案后又申请取消此案的状纸)
(20) 解手,大小便 [relieve oneself]。如:大解;小解;解利(下痢,患痢疾)
(21) 缓解[relase]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22) 助动词。能,会,得 [can;may]
苦雨终风也解晴。——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解的拼音: jiě
〈词性:名〉
(1) 文体中的一种 [slution]。如:扬雄的《解嘲》,韩愈的《进学解》
(2)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solution]。如:求解
(3) 道家以为修道者死后魂魄脱离尸体而成仙,称为“尸解” [dissection]
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史记》
(4) 见解,见识 [view]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南史》
(5) 另见 jiè;xiè
解馋、解嘲、解酲、解愁、解除、解答、解冻、解毒、解毒、解饿、解乏、解法、解放、解放军、解放区、解放战争、解雇、解寒、解和、解恨、解惑、解甲、解甲归田、解禁、解救、解决、解开、解渴、解扣儿、解离、解铃系铃,解铃还须系铃人、解码、解闷、解谜、解密、解免、解囊、解聘、解剖、解剖麻雀、解剖室、解剖学、解气、解去、解劝、解热、解人、解任、解散、解事、解释、解手、解数、解说、解说词、解题、解体、解调、解脱、解围、解慰、解悟、解吸、解析、解严、解颜、解样、解衣推食、解颐、解疑、解郁、解约、解职
◎ 解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词源见 jiě 声解)
(2) 古代乡举,举送入试 [introduce scholar to imperial palace]。唐宋时举进士者由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的称为“解”
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解送。——《宋史·举志》
(3) 又如:解元(明清科举时代,乡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解首(同解元);解牌(登录乡试录取名单的一种文书);解荐(推荐选送);解头(解元);解榜(唐、宋时解试中式的榜文)
(4) 押送财物或犯人 [send under escort]
押解了武松,出孟州衙门便行。——《水浒传》
(5) 又如:押解(押送犯人);起解(犯人被押送);解官(将犯人押解到官府);解阙(将罪犯押解到朝廷)
(6) 典当,以物当钱 [mortgage]。如:解当(典当);解库(当铺);解钱(拿东西当钱);解帖(当票);解典库(又称解库,解铺,解当铺。即当铺,收取抵押品放债的店铺)
(7) 兑换[零钱] [exchange]
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水浒传》
(8) 另见 jiě;xiè
解送、解子
◎ 解的拼音: xiè
〈词性:名〉
(1) 兽名 [beast’s name]
角解豸终。——《太玄·难》。注:“獬豸者,直兽也。”
(2) 又如:解豸(传说中神兽名)
(3) 官署,官吏办事的地方 [local authorities]
事私门而完解舍。——《韩非子》
(4) 又如:解舍(官府,官舍)
(5)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 [skill of acrobatics]。如:卖解的;跑马卖解;解垢(诡诈之辞)
(6) 古地名 [Xie town]。春秋周畿内地,有二,大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小解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王师军于汜,于 解。——《左传》
(7) 姓
◎ 解的拼音: xiè
〈词性:动〉
(1) 通“懈”。松懈;懒散,做事不抓紧 [relax]
解,缓也。——《易·杂卦传》注
三日不解。——《礼记·杂记一》。注:“倦也。”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诗·大雅·生民》
(2) 又如:解弛(懈怠松弛);解休(松懈;休息);解怠(松懈,懒情)
(3) 另见 jiě;jiè
解趣、解数
人的拼音:rén(ㄖㄣˊ)
⒈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⒉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⒊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人字UNICODE编码U+4EBA,10进制: 20154,UTF-32: 00004EBA,UTF-8: E4 BA BA。
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亻儿
human、man、people、person、human being、fellow、individual、soul
己、我
象形: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详细解释◎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body]。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se]。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kernel]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charity]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代〉
(1) 每人 [everybody]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 人的拼音: rén
〈词性:形〉
人为,人造成的 [artificial]。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人保、人不知鬼不觉、人才、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才库、人财两空、人潮、人臣、人称、人称代词、人次、人从、人丛、人大、人道、人道主义、人灯、人地生疏、人丁、人定、人定胜天、人多势众、人多嘴杂、人犯、人贩子、人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风、人夫、人浮于食、人格、人格化、人各有志、人工、人工岛、人工合成、人工喉、人工呼吸、人工湖、人工降雨、人工流产、人工免疫、人工授精、人公里、人海、人海战术、人豪、人和、人话、人欢马叫、人寰、人祸、人迹、人迹罕至、人迹稀少、人际、人际关系、人家、人家、人间、人间地狱、人尖儿、人杰、人杰地灵、人尽其才、人精、人境、人均、人君、人口、人困马乏、人来疯、人老珠黄、人类、人类学、人类渣滓、人力、人流、人伦、人马、人们、人面兽心、人面桃花、人民、人民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教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战争、人命、人命关天、人模狗样儿、人莫予毒、人偶、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品、人弃我取、人墙、人情、人情世故、人情味儿、人穷志短、人去楼空、人权、人群、人儿、人人、人人自危、人山人海、人身、人身保险、人身事故、人身自由、人参、人生、人生观、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声、人声鼎沸、人士、人氏、人市、人世、人事、人手、人寿、人寿年丰、人寿保险、人数、人死留名、人所共知、人梯、人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头、人亡物在、人望、人微言轻、人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味,人味儿、人文、人文科学、人文主义、人五人六儿、人物、人物画、人物肖像、人像、人小鬼大、人心、人心不古、人心大快、人心隔肚皮、人心涣散、人心叵测、人心如面、人心所向、人心向背、人心惟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性、人选、人牙子、人烟、人言、人言可畏、人仰马翻、人样,人样儿、人妖、人一己百、人意、人影儿、人欲、人员、人缘儿、人猿、人云亦云、人造、人造地球卫星、人造革、人造毛、人造棉、人造丝、人造纤维、人证、人之常情、人治、人质、人中、人种、人众、人主
意的拼音:yì(一ˋ)
⒈ 心思: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
⒉ 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⒊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
⒋ 料想,猜想:意料。意想。意外。
意字UNICODE编码U+610F,10进制: 24847,UTF-32: 0000610F,UTF-8: E6 84 8F。
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噫悥憶
expect、intention、meaning、suggestion、wish
会意:从心、从音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详细解释◎ 意的拼音: yì
〈词性: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meaning;idea]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will and 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意的拼音: yì
〈词性:动〉
(1) 思念;放在心上 [miss]。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doubt]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意表、意会、意见、意匠、意境、意料、意马心猿、意念、意气、意气风发、意气用事、意趣、意色、意识、意识形态、意思、意图、意外、意外、意味、意味着、意想、意向、意象、意兴、意义、意译、意愿、意蕴、意在言外、意旨、意志、意致、意中、意中人、意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