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n kū shí sǐ
注音ㄕㄢ ㄎㄨ ㄕˊ ㄙˇ
解释极言年代久远。
出处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
用法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
感情山枯石死是中性词。
近义海枯石烂
反义朝三暮四
动物生肖牛,虎,蛇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ill、mountain、jebel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枯的拼音:kū(ㄎㄨ)
⒈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⒉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枯字UNICODE编码U+67AF,10进制: 26543,UTF-32: 000067AF,UTF-8: E6 9E AF。
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橭秙
dried up、dull、interesting、withered
荣
形声:从木、古声
dried out, withered, decayed
详细解释◎ 枯的拼音: kū
〈词性:形〉
(1)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2) 同本义 [wither]
枯,槁木也。——《说文》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草枯鹰眼疾。——唐· 王维《观猎》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八月禾未枯。——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4) 弃市暴死 [in ancient time criminals were executed in public squares and then abandoned there]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5)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 枯的拼音: kū
〈词性:形〉
(1) 干涸 [dried up]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2)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3) 空 [empty]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4)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5) 干 [dry]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6)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7) 干瘦;憔悴 [haggard]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8)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9) 乏味,无趣 [interestless]。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 枯的拼音: kū
〈词性:名〉
(1) 枯朽的树木 [withered tree]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2) 肉已烂尽的骸骨 [skeleton]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3)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dregs]。如:茶枯;菜枯
枯肠、枯瘁、枯干、枯槁、枯骨、枯骸、枯涸、枯黄、枯寂、枯焦、枯竭、枯井、枯木逢春、枯荣、枯涩、枯瘦、枯树开花、枯水、枯萎、枯朽、枯燥、枯枝、枯坐
石的拼音: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石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石字UNICODE编码U+77F3,10进制: 30707,UTF-32: 000077F3,UTF-8: E7 9F B3。
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䂖䄷鉐
rock、stone、lapis
象形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详细解释◎ 石的拼音: dàn
〈词性: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词性: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mineral element in medicine]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如:胆石;排石
(11) 姓
◎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沉大海、石城汤池、石担、石雕、石碓、石墩、石方、石坊、石舫、石膏、石弓、石工、石鼓、石鼓文、石棺、石磙、石灰石、石灰水、石灰岩、石火、石家庄、石匠、石刻、石窟、石块、石蜡、石料、石林、石流、石笼、石锚、石棉、石棉瓦、石墨、石女、石破天惊、石青、石笋、石头、石投大海、石罅、石盐、石印、石英、石英钟、石油、石子儿、石作
死的拼音:sǐ(ㄙˇ)
⒈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⒉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⒊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⒋ 无知觉:睡得死。
⒌ 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⒍ 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⒎ 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⒏ 极,甚:乐死人。
死字UNICODE编码U+6B7B,10进制: 27515,UTF-32: 00006B7B,UTF-8: E6 AD BB。
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尸
die、end up、meet one's death、pass away
生、活
会意
die; dead; death
详细解释◎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 ),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die;decease;expire;pass away; beyond]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lay down one’s life for]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end]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risk one’s life;to the death]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cling to]。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形〉
(1) 死板,不灵活 [fixed;dead;stagnant]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implacable;deadly]。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impassable;closed]。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fast]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dear]。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useless]。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副〉
(1) 甚;极 [extremely;do death]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名〉
(1) 死刑 [capital punishment]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corpse]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chief;in charge of]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死巴、死巴巴、死板、死报、死背、死不瞑目、死不足惜、死产、死沉、死沉沉、死城、死党、死当、死得其所、死地、死点、死对头、死而复生、死而后已、死而无悔、死而无怨、死光、死鬼、死河、死胡同、死缓、死灰、死灰复燃、死活、死记硬背、死忌、死寂、死键、死角、死劲儿、死静、死库容、死牢、死里逃生、死力、死路、死面、死灭、死命、死难、死脑瓜骨、死脑筋、死皮赖脸、死气沉沉、死囚、死球、死去活来、死伤、死伤相枕、死尸、死事、死守、死手、死数、死水、死说活说、死死平平、死胎、死头、死亡、死亡线、死无对证、死无葬身之地、死巷、死心、死心塌地、死心眼儿、死信、死刑、死讯、死因、死硬、死有余辜、死于非命、死战、死仗、死账、死者、死症、死中求生、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