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山峙渊渟的意思

shānzhìyuān

山峙渊渟



拼音shān zhì yuān zī

注音ㄕㄢ ㄓˋ ㄩㄢ ㄗ

解释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逸伦之士,非礼不动,山峙渊渟,知之者希,驰逐之徒,蔽而毁之。”

例子《海内先贤传》:“山峙渊渟,行应规表。”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山峙渊渟是中性词。

繁体山峙淵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MMMM  仓颉  U  郑码  LL  四角  22770  结构  单一电码  1472  区位  4129  统一码  5C71  笔顺  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统一码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ill、mountain、jebel

造字法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词性变化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常用词组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拼音  zhì shì   注音  ㄓˋ ㄕˋ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MFFY  仓颉  UGDI  郑码  LLBD  四角  24741  结构  左右电码  1492  区位  5437  统一码  5CD9  笔顺  丨フ丨一丨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峙的拼音:zhì(ㄓˋ)  

⒈ 直立,耸立:峙立。对峙(相对而立)。两峰相峙。

其他字义

峙的拼音:shì(ㄕˋ)  

⒈ 〔繁峙〕地名,在中国山西省。

统一码

峙字UNICODE编码U+5CD9,10进制: 23769,UTF-32: 00005CD9,UTF-8: E5 B3 99。

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峙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tand erect、tower

造字法

形声:从山、寺声

English

stand erect, stand up; pile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峙的拼音: shì  

(1) ——如“繁峙”,( Fánshì  )山西一县名

(2) 另见 zhì  

基本词义

峙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2) 同本义 [tower aloft]

五山始峙而不动。——《列子·汤问》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峙立

(4) 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 [stand face to face;tower facing each other]

六国互峙。——晋· 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

(5) 储备 [store up]

峙乃糗粮。——《书·费誓》

以峙其峙。——《诗·大雅·崧高》

(6) 又如:峙积(积储)

(7) 另见 shì  

常用词组

峙立

  拼音  yuān   注音  ㄩㄢ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TOH  仓颉  ELFL  郑码  VNUF  四角  3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3220  区位  5208  统一码  6E0A  笔顺  丶丶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渊(淵)的拼音:yuān(ㄩㄢ)  

⒈ 深水,潭:渊水。渊谷。渊林。渊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渊。临渊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⒉ 深:渊博。渊源。渊浩。渊玄。渊邈。渊儒。渊识(精深的见识)。

⒊ 姓。

统一码

渊字UNICODE编码U+6E0A,10进制: 28170,UTF-32: 00006E0A,UTF-8: E6 B8 8A。

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渊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淵囦渁渕灁㴊㶜

汉英互译

deep、deep pool

English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渊的拼音:

yuān  

〈词性:名〉

(1)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2) 同本义 [whirling water]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3)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4) 深潭 [deep pool]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 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6) 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haunt]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7)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词性变化

渊的拼音:

yuān  

〈词性:形〉

(1) 深;深远;渊博 [deep;profound]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2)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常用词组

渊博、渊海、渊默、渊深、渊薮、渊源

  拼音  tíng tīng   注音  ㄊ一ㄥˊ ㄊ一ㄥ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YPS  仓颉  EYRN  郑码  VSWA  四角  30121  结构  左右电码  3285  统一码  6E1F  笔顺  丶丶一丶一丨フ一丶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渟的拼音:tíng(ㄊ一ㄥˊ)  

⒈ 水积聚而不流动:“禹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

⒉ (水)深:崇渟。

其他字义

渟的拼音:tīng(ㄊ一ㄥ)  

⒈ 古同“汀”,水边平地。

统一码

渟字UNICODE编码U+6E1F,10进制: 28191,UTF-32: 00006E1F,UTF-8: E6 B8 9F。

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氵、亭声

English

(of water) not flowing; cl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渟的拼音: tíng  

〈词性:动〉

(1) 水积聚不流 [(of water)stagnate]

渟,止也。——《广雅·释诂三》

渟涔障溃。——《文选·马融·长笛赋》

(2) 又如:渟洄(渟滢,渟潆。水回旋不进的样子);渟洿(停滞不流的样子);渟涵(水积聚;水泽)

词性变化

渟的拼音: tíng  

〈词性:形〉

(1) 深 [deep]。

(2) 如:渟泓(积水深的样子)

(3) 水明静清澈的 [clear]。

(4) 如:渟渟(水平静的样子);渟澂(水静而清澈)

山峙渊渟: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