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折冲之臣的意思

shéchōngzhīchén

折冲之臣



拼音shé chōng zhī chén

注音ㄕㄜˊ ㄔㄨㄥ ㄓ ㄔㄣˊ

解释谓忠勇之臣。

出处《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例子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折冲之臣是中性词。

繁体摺衝之臣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zhē zhé shé   
注音  ㄓㄜ ㄓㄜˊ ㄕㄜ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RH  仓颉  QHML  郑码  DPD  四角  52021  结构  左右电码  2124  区位  5359  统一码  6298  笔顺  一丨一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折的拼音:zhē(ㄓㄜ)  

⒈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其他字义

折的拼音:zhé(ㄓㄜˊ)  

⒈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⒉ 幼年死亡:夭折。

⒊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⒋ 返转,回转:折返。

⒌ 损失:损兵折将。

⒍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⒎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⒏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⒐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⒑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⒒ 判决:折狱。

其他字义

折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断,绳子折了。

⒉ 亏损:折本生意。

⒊ 姓。

统一码

折字UNICODE编码U+6298,10进制: 25240,UTF-32: 00006298,UTF-8: E6 8A 98。

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㪿歽

汉英互译

break、convert into、discount、fold、lose money in business、ply、snap、turn over

相关字词

合、搭、装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reak off, snap; b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折的拼音: shé  

〈词性:动〉

(1) 断而犹连 [bend]。如:扁担折了;折腿烂手的人(指没有什么本领的人)

(2) 使断成两截(如在变形应力或张应力下) [break]

别太使劲,不然绳子就要折了

(3) 生意亏损 [lose money in business]。如:折耗;折本儿;折阅(商品减价销售)

(4) 另见 zhē;zhé  

常用词组

折本、折秤、折耗、折钱

基本词义

折的拼音: zhē  

〈词性:动〉

(1) [口]∶翻,翻转 [turn over]。如:折个跟斗(折斤斗)

(2) 倒过来倒过去 [pour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containers]

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红楼梦》

(3) 又如:开水太烫,拿两个杯子折一折就凉了

(4) 另见 shé;zhé  

常用词组

折跟头、折过儿、折箩、折腾

基本词义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break;snap]

折其右肱。——《易·丰》

兑为毁折。——《易·说卦》

无折我树杞。——《诗·郑风·将仲子》

折疡之祝药。——《周礼·疡医》

设折俎。——《仪礼·特牲礼》

无折骨。——《左传·哀公元年》

兔走触株,折领而死。——《韩非子·五蠹》

堕而折期髀。——《淮南子·人间训》

白草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触柱折辕。——《汉书·李广苏建传》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断针。比喻不值钱的东西);折伐(拗折砍伐);折首(砍首);折脚铛(断脚锅);折齿(折断牙齿)

(4) 引申为曲折;弯 [bend;twist]

折,曲也。——《广雅》

河九折入于海。——《淮南子·览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折身(曲身);折行(水曲折流行);折简(折札);折水(回旋的流水);折还(曲行。古代礼节,表示行进的一种步法);折盘(回旋貌;盘曲貌);折腰步(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折脖子(低头)

(6) 反转;改变方向 [turn back halfway;change direction]

骊山北构而西折。——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折旋(折回来,返回);折身(转身);折易(辟易。改变方向行走)

(8) 屈服;折服 [submit to]

则周必折而入于 韩。——《战国策·西周策》

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 魏,不如早救之。——《战国策》

(9) 又如:折伏(制服,使屈服);折愧(折辱,侮辱);折慢幢(使傲慢者折伏);折意(忍性屈情)

(10) 挫伤,挫折 [blunt; deflate]

折其骄气。——宋· 苏轼《教战守》

折北不救。——《汉书》。颜师古注:“折,挫也。”

(11) 又如:折食料(不敢当此厚遇而折了寿数);折草料(不敢承受厚遇,怕折寿)

(12) 折合;抵当 [convert into;discount in price]

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儒林外史》

(13) 又如:折帕(以银子代替书帕);折过(互相抵消);折兑(折算调换);折充(折合抵充)

(14) 损失;减损 [lose;suffer the loss of;reduce]

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三国演义》

(15) 又如:折除(减损);折福(折损福分);折损(损伤;损失);折消(消除)

(16) 夭折;死亡 [die young;die]。如:折短(夭折);折摇(死亡)

(17) 判断;裁决 [judge]。如:折讼(判决诉讼案件)

(18) 杜绝,闭 [stop]。如:折口(闭口);折拗(犹中断)

(19) 折磨 [torment]。如:折割(折磨);折堕(折磨);折蹬(折磨;挫折);折挫(折磨);折坠(折磨;毁坏)

(20) 毁坏 [destroy;ruin]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孔子·九地》

词性变化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账册 [folder;booklet used for keeping accounts]。如:存折

(2) 按原数减去其中的成数 [discount]。如:打八折

(3) 汉字笔画名 [turn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法书要录》

(4) 又如:横、竖、撇、点、折

(5) 戏曲名词。元、明杂剧剧本中的一个段落,每剧大都四折 [act]。其中可单独演出的一折,叫“折子戏”

(6) 姓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动〉

(1) 折叠 [fold]

折叠环复。(往复环绕。)——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折藏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折袖(袖口翻出一块的服装式样,供习武时穿用);折本(古代由长卷折叠成的书本);折扇

(3) 转折;曲折 [turn]

折遇墙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又三四折。——清· 林觉民《与妻书》

折的拼音:

zhé  

〈词性:名〉

(1) 折子 [book]。如:经折;奏折;折片(清代称奏文为折片);折奏(直达皇帝的奏章)

(2) 另见 shé;zhē  

常用词组

折半、折变、折尺、折冲、折冲将军、折刀、折叠、折叠椅、折断、折兑、折返、折缝、折服、折福、折光、折合、折痕、折回、折价、折简、折旧、折旧费、折扣、折拢、折门、折磨、折杀、折扇、折射、折寿、折算、折头、折弯、折纹、折线、折腰、折页、折椅、折账、折纸、折中、折皱、折转、折枝、折子、折子戏、折罪

  拼音  chōng chòng   注音  ㄔㄨㄥ ㄔㄨㄥˋ   繁体  沖、衝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KHH  仓颉  IML  郑码  TDJI  四角  35106  结构  左右电码  0394  区位  1969  统一码  51B2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冲(衝)的拼音:chōng(ㄔㄨㄥ)  

⒈ 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冲茶。冲剂。冲洗。冲荡。

⒉ 向上钻,直上:冲腾。冲入云霄。

⒊ 破解不祥:冲喜。

⒋ 空虚,谦虚:“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挹(  )。谦冲。

⒌ 幼小:冲昧。冲弱。冲龄。

⒍ 方言,山区的平地:韶山冲。

⒎ 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要冲。首当其冲。

⒏ 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冲锋。横冲直撞。

⒐ 猛烈地撞击:冲力。冲突。

⒑ 收支账目互相抵销:冲账。

⒒ 情感强烈:冲动。兴(xìng  )冲冲。

⒓ 太阳系中,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余的某一个行星进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而地球正处在这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位置时称“冲”。

其他字义

冲(衝)的拼音:chòng(ㄔㄨㄥˋ)  

⒈ 对着,向着:冲着太阳。

⒉ 凭,根据:冲你这么好学,一定能有成就。

⒊ 猛烈;强烈:冲劲。这酒真冲。

⒋ 一种使金属板成形或在金属板上打孔的专用设备称“冲床”。

⒌ 在冲床上加工金属工件:冲压。

统一码

冲字UNICODE编码U+51B2,10进制: 20914,UTF-32: 000051B2,UTF-8: E5 86 B2。

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沖衝

汉英互译

charge、clash、rinse、rush

造字法

形声:从冫、中声

English

soar; pour boiling water o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冲的拼音: chōng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中声。本义:向上涌流)

(2) 同本义 [surge up]

冲溶沅瀁。——木华《海赋》

(3) 直上 [shoot up]

(4) 又如:冲天(直上天空);冲汉(直上霄汉)

(5) 以水、酒等浇注调制 [pour boiling water]。如:冲鸡蛋;用酒冲服;冲茶

(6) [会计]收支账目互相抵消,或两户应支付的款项互相抵消 [cancel out]

幸而后手里渐渐翻过来了,除了冲账的,反赢了好些——《红楼梦》

(7) 又如:红字冲销

(8) 使曝光过的照相材料显影 [develop]。如:冲胶卷

(9) 用水或其他液体冲洗 [rinse]。如:把盘子冲一冲;冲厕所;秧苗给大水冲了

词性变化

冲的拼音: chōng  

〈词性:形〉

(1) 深远 [deep]。如:冲迈(高远);冲音(精深玄妙之言)

(2) 通“盅”。空虚 [empty]

(3) 又如:冲室(虚室,空室);冲寞(虚寂恬静)

(4) 平和;谦虚 [humble]

(5) 又如:冲融(融和充实);冲和(性情谦虚和平)

(6) 淡泊 [without worldly desires]。如:冲虚(淡泊虚静);冲衿(谦和淡泊的胸襟);冲静(恬静淡泊)

(7) 通“僮(童)”。幼小 [inmature]

(8) 又如:冲弱(年幼,幼稚);冲年(幼年);冲幼(年幼);冲眇(幼小)

冲的拼音:

ch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行,重声。“行”,意思是路。本义:交通要道)

(2) 同本义 [thoroughfare]

及冲,以戈击之。——《左传·昭公元年》。注:“要道。”

冲风起兮水横波。——《楚辞·河伯》。注:“隧也。”

太冲绝。——《素问·至真要论》。注;“肝脉气也。”

(3) 又如:冲衢(交通要道);冲途(要道;大路);冲境(冲要之地;交通发达地区)

(4) 古战车名。用以攻城 [a kind of war carriage]

与尔临冲。——《诗·大雅·皇矣》

主人焚冲。——《左传·定公八年》

折冲万里。——《淮南子·说山》

隆冲以攻。——《淮南子·泛论》

(5) 又如:冲车(古兵车名。用以冲城攻坚);冲隆(古兵车)

(6) 山区的平地 [flatland]。如:翻过山有一个很大的冲

(7) [天文]∶一个天体与另一个天体在天空中的相反方向或距角等于180度的一种行星动态 [opposition]。如:大冲;冲日(外行星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直线且与太阳距角等于180°)

冲的拼音:

chōng  

〈词性:动〉

(1) 冲击;冲撞 [charge;assault]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柳宗元《黔之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冲激(冒犯);冲打(冲击攻打);冲阵(冲击敌方战阵)

(3) 直朝某一方向而去 [dash onward]。如:冲蒙(奔驰于草丛);冲斥(犹充斥)

(4) 破除;毁坏 [break]。如:冲波(冲破波浪);冲溢(溃决泛滥)

(5) 冒。多指不顾危险或恶劣环境而向前行进 [give offense]。如:冲雨(冒雨);冲炎(冒着炎热)

(6) 动 [touch]。如:冲心(触动心境;动心);冲心钱(数目足以引人动心的钱)

(7) 冲刷;灌注 [wash out]。如:冲注(水流冲击)

(8) 另见 chòng  

常用词组

冲冲、冲刺、冲打、冲淡、冲荡、冲动、冲犯、冲锋、冲锋陷阵、冲服、冲昏头脑、冲击、冲击波、冲积、冲剂、冲决、冲克、冲口、冲扩、冲浪板、冲力、冲凉、冲破、冲散、冲杀、冲刷、冲塌、冲腾、冲天、冲突、冲洗、冲喜、冲陷、冲销、冲霄、冲淹、冲要、冲账、冲撞

基本词义

冲的拼音:

chòng  

〈词性:形〉

(1) 猛劲大 [full of vigour and drive]。如:有股冲劲儿;水流得真冲

(2) 气味浓烈刺鼻 [(of smell) strong;irritating the nose]。如:酒味儿冲

词性变化

冲的拼音:

chòng  

〈词性:动〉

用冲床进行金属加工 [punch]。如:冲床;冲模

冲的拼音:

chòng  

〈词性:介〉

(1) 对着;向 [face to;towards]。如:冲着(对着,向着);大门冲北开

(2) 凭;根据 [according to]。如:就冲着他,我也不得不出面解围

(3) 另见 chōng  

常用词组

冲床、冲盹儿、冲劲儿、冲孔、冲压、冲子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部首  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AHNH  仓颉  SLSL  郑码  HA  四角  71712  结构  单一电码  5256  区位  1928  统一码  81E3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臣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⒉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⒊ 古人谦称自己。

⒋ 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统一码

臣字UNICODE编码U+81E3,10进制: 33251,UTF-32: 000081E3,UTF-8: E8 87 A3。

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臣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male slave]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subject]。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official under a feudal ruler;subject]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minister]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I]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词性变化

臣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役使 [enslave]。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常用词组

臣服、臣僚、臣虏、臣仆、臣妾、臣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