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申旦达夕的意思

shēndàn

申旦达夕



拼音shēn dàn dá xī

注音ㄕㄣ ㄉㄢˋ ㄉㄚˊ ㄒ一

解释申:至;夕:夜。自夜到晨,从晨到夜。

出处《梁书·张贊传》:“不事王侯,负才任气,见余则申旦达夕,不能已己。”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日夜不停。

感情申旦达夕是中性词。

繁体申旦達夕

近义夜以继日

英语day and night(night and da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shēn   注音  ㄕㄣ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JHK  仓颉  LWL  郑码  KIC  四角  50006  结构  单一电码  3947  区位  4174  统一码  7533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申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⒉ 用于记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⒊ 陈述,说明: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

⒋ 重复,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⒌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⒍ 姓。

统一码

申字UNICODE编码U+7533,10进制: 30003,UTF-32: 00007533,UTF-8: E7 94 B3。

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lain、express、state

造字法

象形:像电光闪烁之形

English

to state to a superior, report; extend; 9th terrestrial bran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指事。从臼,自持。从丨。身体。与寅同意。本义: 束身)

(2) 同本义;约束 [restrain]

申,束身也。——《说文》

约车申辕。——《淮南子·原道》。注:“束也。”

畏忌自申。——《汉书·韦元成传》。注:“言自约束也。”

勒兵申教令。——《汉书·元帝纪》

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礼记·杂记》

申体防以自持。——曹植《洛神赋》

(3) 又如:申束(约束)

(4) 舒展。通“伸”。伸展,伸张 [stretch]

形可劫而使诎申。——《荀子·解蔽》

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礼记·郊特牲》

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说苑·正谏》

行止屈申,与时息兮。——班超《北征赋》

(5) 又如:申张(伸张;扩大);申水(商业用语。旧时两种价格不同的货币互相交换时,由一方加价给他方作为补贴称“申水”);申主(信主,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

(6) 表明,表达 [express;make known]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7) 又如:申敬(表明敬意);申意(表明、表达意思;致意);申布(宣布);申白(申明表白;禀明);申好(表示结好);申挺(辨明而从宽处理);申约(申明约令;重申缔盟);申奖(表示奖励);申酌(借杯酒而表达);申致(送达;送给;表达)

(8) 申诫;告诫 [warn]

即三令五申之。——《史记·孙武列传》

(9) 又如:申守(再次警诫加强守备);申救(告诫,郑重的训诫);申戒(告诫);申析(申说辨析);申敕(告诫);申诏(申令告诫);申禁(宣布禁止从事某项活动);申儆(儆;训戒);申宪(绳之以法;依法处理);申警(警戒;儆戒);申严(申令严格遵守或执行某种法令、措施)

(10) 申雪;昭雪 [right a wrong]。如:申恨(诉说怨恨);申宥(施恩宽宥);申救(替人申冤并予以救助);申涤(申雪)

(11) 重复地说,重申 [repeat]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12) 又如:申志(一再表明心志);申命(重申教命;再命);申复(重申诉而使之恢复)

(13) 申报,旧时官府行文,下级对上级称申 [report to superior]

须先具价申禀。——沈括《梦溪笔谈》

(14) 又如:申解(申报;解送;上报的文书);申状(上报的文书);申达(下级官府对上级行文表述);申表(上报的奏章);申闻(向上级报告);申破(上报说明);申黜(申报上级予以开除);申文(行文呈报)

(15) 通“呻”。欠伸 [groan]

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庄子·刻意》

(16) 到,至[arrive]。如:申旦(通宵达旦);申旦达夕(自夜至晨,自晨到夜);申延(延长);申停(延缓执行)

(17) 施,用 [apply]。如:申用(采用);申行(推行);申究(追究);申拔(提拔);申威(施展神威);申舒(舒展。膨胀);申愤(伸张义愤);申泄(倾泄;抒发)

词性变化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地支的第九位 [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 Branches]

(2)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44年为甲申年

(3) 用以纪月,即农历七月

(4) 用以纪日

(5) 用以纪时,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

申末酉初,虹亘中天,日气蒸云,竟天作黄金色。——《三元里抗英》

(6) 又如:申牌(十二时辰之一。指十五时至十七时);申酉戌亥(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1时)

(7) 周时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Shen state]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

(8) 姓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形〉

明, 明白 [clear]

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后汉书》

申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重复,一再 [repeatedly;oftentimes;again and again]

伊尹申告于王。——《书·太甲》

(2) 又如:申告(反复告诫);申言(再次陈说;重复述说)

常用词组

申报、申辩、申斥、申饬、申购、申理、申领、申令、申论、申明、申请、申曲、申申、申时、申述、申说、申诉、申讨、申屠、申谢、申雪、申言、申冤、申状、申奏

  拼音  dàn   注音  ㄉㄢˋ   
部首  日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JGF  仓颉  AM  郑码  KAVV  四角  60100  结构  上下电码  2481  区位  2109  统一码  65E6  笔顺  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旦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早晨: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

⒉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旦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⒊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⒋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统一码

旦字UNICODE编码U+65E6,10进制: 26086,UTF-32: 000065E6,UTF-8: E6 97 A6。

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wn、da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dawn; morning; d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旦的拼音: dàn  

〈词性: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dawn;daybreak]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morning]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day]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actress or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opera]

常用词组

旦旦、旦旦信誓、旦暮、旦日、旦角儿、旦夕,旦昔

  拼音    注音  ㄉㄚ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PI  仓颉  YK  郑码  GDW  四角  34308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1  区位  2079  统一码  8FBE  笔顺  一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达(達)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⒉ 通晓:洞达。练达。

⒊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⒋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⒌ 实现:目的已达。

⒍ 传出来:传(chuán  )达。转(zhuǎn   )达。

⒎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达官贵人。

⒏ 姓。

统一码

达字UNICODE编码U+8FBE,10进制: 36798,UTF-32: 00008FBE,UTF-8: E8 BE BE。

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迏迖達㒓

汉英互译

express、extend、reach

造字法

形声:从辶、大声

English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达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lead to;go to]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reach;achieve;attain]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thoroughly understand]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recommend]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express;convey]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词性变化

达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general]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comprehensive]。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达的拼音:

  

〈词性:名〉

(1) 〈词性:方〉∶指父亲 [father]。如:俺达

(2) 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everywhere]。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达的拼音:

  

<象>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常用词组

达标、达成、达旦、达到、达尔文、达尔文学说、达观、达·芬奇、达官、达赖、达赖喇嘛、达人、达士、达意

  拼音    注音  ㄒ一   
部首  夕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QTNY  仓颉  NI  郑码  RS  四角  27200  结构  单一电码  1119  区位  4706  统一码  5915  笔顺  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夕的拼音:xī(ㄒ一)  

⒈ 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zhāo ㄓㄠ  )夕相处(chǔ ㄔㄨˇ  )。

⒉ 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谈。

统一码

夕字UNICODE编码U+5915,10进制: 22805,UTF-32: 00005915,UTF-8: E5 A4 95。

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汐穸

汉英互译

evening、night、sunset

相关字词

旦、朝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vening, night, dusk; slan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夕的拼音:   

〈词性:名〉

(1)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2) 同本义 [sunset;dusk]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 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4) 夜 [evening;night]

今夕何夕。——《诗·唐风·绸缪》

以永今夕。——《诗·小雅·白驹》

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礼·道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5) 又如:朝乾夕惕(形容终日勤奋工作,戒勉不已);终夕不寝;通夕不寐;终夕;风雨之夕;住宿一夕;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前夕

(6) 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 [last period]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洪范·五行传》注

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7) 通“汐”。晚潮 [nighttide;erening tide]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

词性变化

夕的拼音:   

〈词性:动〉

傍晚朝见君主[have an audience with an emperor in the evening]

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柳宗元《朝日说》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常用词组

夕暮、夕烟、夕阳、夕照

成语首拼